铁匠熟知的明军盔甲样式,是明人王析纺纂的《三才图会》所记载的那种,“分铁皮纸三等其制甲身,上缀披膊,下属吊腿,有面帘,鸡颈,兜錾,锦绣缘缯,朱漆复之。。。。。。”
而李啸要他们打的这副盔甲,与明朝常见盔甲完全不同。可以说,从头盔开始,便超乎了工匠们的想象。
在明朝,将领们头上所带头盔的典型样式为八瓣或六瓣帽儿明盔,左右有侧伸如凤翅状的护耳铁片,顶端插有白翎毛或饰红缨流苏,普通士兵所用头盔一般为生铁所铸,而将领一般为高碳熟铁打制,以增加耐磨度与弹性,防止碎裂。
在明初时,一副制作良好的将领盔甲可达五十斤重,防护效果相当良好。当然,到了明末,因为银钱紧张,连将士们的盔甲也都开始偷工减料了。李啸记得当日萨尔浒之战,明将杜松,就是是因为头戴的铁盔已锈蚀破损,被后金军一只流箭射穿头盔直贯入脑,当场阵亡。
连高级将领都如此,下面的军兵盔甲质量可想而知了。
李啸所要求工匠们用共析调质钢打制成均厚为3毫米的头盔胚型。这个头盔外看起来,造型颇为奇特,与当代头盔的形式相去甚远,倒更像个张副不大的铙钹,中间圆形部分戴在头顶,周围一圈约两寸宽的帽檐。盔顶饰有鲜红流缨,钢盔下部用生牛皮带在下巴处系牢。这种设计是李啸从后世的宽边旅行帽中得到的灵感,这样的制作,增加了头部的防护面积,平日又可摭阳防止太阳直接晒脸部与眼睛,当敌军抛射箭矢来时。那张开的帽檐可以防护从天而降的箭矢,更好地保护脸部、颈子和肩膀。
这种头盔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在出征作战时,可以反过来当一个小型饭锅来用。这也是李啸从后金军处学来的,当时的后金军每名士兵就常常身带冻干羊肉,在战场上做饭不便时,就随意支起几块石头架起头盔来煮羊肉吃。据说后来八旗入关后,还根据这种做法,发明了老北京的特产之一。黄铜火锅涮羊肉。
李啸保留了明盔的面帘与鸡颈,以增加脸部与颈部的防护,这些地主用细小的1厘米大,2毫米的共析调质钢片用结实牛皮绳仔细串成,与头盔组合在一起,可灵活取下或装上。
李啸所要求制作的胸甲,更与明代的披挂式铠甲完全不同。那是一种工匠们前所未见的两片式的胸甲,用3毫米厚的共析调质钢所制成。由精巧的倒钩卡连,可自由拆开组合。这样就不用从头上套入这样麻烦的穿着。后面那块胸甲按人体工学设计,微呈圆弧形,可以顺溜的贴在人背上,而前面的胸甲那块呈略鸡胸型,沿着人的胸椎骨部位隆起,这样在被敌人兵器刺中时。就不是沿垂直方向的法线刺中,而是和法线有个夹角,容易让敌人的兵器滑开,即使不滑开,也加大了破甲难度。
这是李啸模仿西班牙胸甲的样式而制作。这样的胸甲样式在近战中颇为有利。西班牙人在入侵美洲时,由于身穿这样防护良好的两片式鸡胸铠甲,与印第安人在肉搏战中,亦丝毫不落下风。
对于剩下的周边防护盔甲,象裲裆,披膊,抱膝等需要灵活活动的部位,李啸采用的是大小为3厘米左右的共析调质钢甲叶鳞片,以钢钉与牛皮绳札系在一起,在能有效防止攻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活动自由。
在这些需要灵活运动的地方,李啸保留了一些明代铠甲的设计,如在肩胸相接处,有钢制饕餮吞肩相连,抱肚处有精钢兽头可吞衔腰带,这样的加固让盔甲在作战时列更不易散脱,也可以增加视觉美观效果。下面有3厘米左右的共析调质钢甲叶鳞片所制成,齐到膝前的腰挂,前后皆有,以增加腿部的防护。
然后是护手部分,也是采用全钢设计,2。毫米厚的共析调质钢除包裹手腕外,另向前延伸到手背处,以最大限度保护手掌,这是李啸借鉴后金摆牙喇兵铠甲的优点。
最后是护腿和靴子部分,李啸让工匠们用3毫米厚的共析调质钢一体制作,也是可拆装的两片式,这样便可迅速地穿上,上阵或上马皆是方便。
而在这件盔甲里面,则内衬厚实牛皮软甲,以增加防护与穿着舒适度。
五天后,李啸自已先当了个模特,穿上了这件工匠们精心制作,细心打磨抛光的独特盔甲。
他头戴饰有殷红鲜艳流苏的锃亮钹式钢盔,身穿光可鉴人明光奕奕的两片式全钢胸甲,肩头饕餮威风凛凛,腰上兽头厉口獠牙,身披迎风而舞的红绸披风,腰系饰有金制睚眦剑柄的共析调质钢长剑,意气丰发地站立一块突出的岩石上,顿时,全军将士都被同知大人英武雄壮豪气逼人的英姿所震憾,所慑服。
李啸心下欣喜,穿在身上的这套盔甲,只有大概二十斤重,比原来的那套精铁甲胄轻便得多,但防护力则增加了几个几何级数不止。
这种将领盔甲,李啸决定给包括副甲长在内的将领,全部如此换装。
李啸以这套将领盔甲为样本,又设计了二种样式,分别供横行队与普通枪盾兵穿着。
考虑横行队更多的陷阵作战与短兵相接,李啸改进的样式,很大一部分借鉴了欧洲中世纪的重型盔甲。横行队的盔甲设计全部改为6毫米厚的共析调质钢,比将领盔甲的厚度增加了一倍!而面帘则换成4厘米厚的结实面甲,可覆盖全脸,只露出两只眼睛,与钹形头盔可组合或拆开。在手部还增加了锁子甲手套。里面的内衬牛皮甲内,还有一层内垫共析精钢片的棉甲。这番改进后的盔甲,让横行队战士更是从外观上看去,便象是一只威风凛凛让人恐惧的机甲怪兽。
普通枪盾兵的盔甲,则样式如将领铠甲,只不过去除制作烦琐的饕餮与兽头,全身盔甲全部改成上品高炭熟铁制作,为增加防护,厚度从3毫米增加到4毫米。并且同样内衬牛皮甲。
对于火器部队,李啸决定,暂不到他们进行换装,还是全部穿着原来的布甲样式的鸳鸯战袄,以便他们行动灵活。
对于骑兵,李啸决定护骑队为最重型的部队,全队骑兵采用横行队的加厚铠甲样式,用6毫米厚的共析调质钢制作,除队长外没有饕餮与兽头,只不过面甲的眼睛露出部分要多些,便于观察敌情。而同时,给马匹制作用4毫米厚的上品高炭熟铁,每块3厘米大小的片状用结实牛皮绳所组成的披挂式头甲,颈甲,胸甲以及以臀甲。以增加马的防护度与冲击力。
其次是突骑队,采用士兵样式的铠甲,不过全部是由3毫米厚的共析钢来制作,马匹披3毫米厚的上品高炭熟铁制成的颈甲与胸甲,而头甲与臀甲则不披挂。
而哨骑队,李啸决定不换装,继续让他们身穿棉甲,以便于侦察及行动。
最没有影响的是辅兵,作为后备兵源,李啸让他们继续穿着原有的普通铁甲。
李啸的盔甲设计,得到了下属军兵的热烈拥护,最为激动的是横行队与护骑队的战士们,人人都是欢欣雀跃,几乎忍不住立刻就要换装。只有火器部队与哨骑队的军士,似乎稍感失落。
同样兴奋不已的李啸,现在在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样的改装计划,现在总共只有150多人的锻造场,多久才能将这近千人的盔甲改装完毕呢?
第一百五十五章首次产品获利
谢谢尊重知识而非流水的月票!感谢支持!
。。。。。。
李啸询问张铜柱,将李啸计划的人马盔甲打造完毕的话,大概要多久。
张铜柱沉吟了一番后,最后说道:“大人,打造盔甲可比武器难得多。以小的经验,以现在150名铁匠计,往日一月可打造铁甲40副,现在有了水力锻锤,速度可加快一倍,一个月应该可以打造80副左右。”
李啸心下暗想,如果按个速度,哪怕只装备他这点军队,也需要一年才能换装完毕。这个速度绝对不行。
“张师傅,如果我再给你充足人力,能不能加快进度?”李啸问道。
“如果人力充足的话,可节省铁匠做琐事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关键步骤。如果可增加100名学徒工的话,可以将每月产量提升至120副以上。”张铜柱想了想说道。
“那还不行,我要求锻造坊每月盔甲产量达到150副,人力供应我可全力满足,张师傅你再想想办法努力下。”李啸说道。
李啸计算过,如果按每月150副的产量,那么,6个月后,全军可换装完毕。
张铜柱面有难色,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了李啸。
李啸很高兴,他建议张铜柱将现有工匠按手艺熟练度分成好几组,每组只负责一个步骤,打造完成后,送入下一组锻造。这样一来,时间应该可以加快不少。
这是后世的流水线生产工艺,李啸的建议一提出,张铜柱立刻连声赞好。
当然,为了保证进度,张铜柱向李啸要了整整200名强壮学徒工。象抬铁锭,搬运物件,打磨抛光等非技术工作,尽量让学徒工来做,以节约匠丁的宝贵时间。
鉴于李啸已将马耆山全部家属安排,他下令让铁场作头颜均将这一个多月里。在挖矿场中表现良好的俘虏中,选出200人,补充入锻造坊工作。
李啸这样做,在满足锻造场人力需求之时,也可让俘虏有个盼头,从而激励俘虏更好更投入地做事。
为了防止出现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