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杨嗣昌是非常理解皇上之心思的。
相反,就算是内阁首辅钱士升,以及诸多的内阁大臣,是绝不会支持杨嗣昌的,他们不仅不会支持,还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大肆的弹劾杨嗣昌。
皇上近段时间遭受到太多的刺激,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南方的消息,已经让皇上时时刻刻都处于暴怒的边沿,这个时候内阁和司礼监稍微不注意,就很有可能惹发轩然大波。
思来想去,王承恩决定支持杨嗣昌的意见。
王承恩开口的时候,众人都沉默下来了。
“诸位说了这么多,咱家都听见了,咱家是支持杨大人的。”
王承恩一锤定音,这表示争论不需要继续持续下去了。
“湘王殿下在南方的所作所为,诸位都是清楚的,咱家觉得湘王殿下辜负了皇上的信任,辜负了朝廷的信任,其行为比流寇和后金鞑子还要可恶,湘王一面拿着朝廷的俸禄,一面不断的损毁皇上和朝廷的威信,其行为和造反没有什么区别了。”
“北方大乱,朝廷无暇坚固南方,可这不代表皇上不处理南方的事宜,咱家就不相信郑勋睿能够蛊惑南方所有的读书人,毕竟这些读书人是向着皇上和朝廷的,所以只要朝廷度过了眼前的难关,就可以开始动手治理南方了。”
“现如今杨大人力挽狂澜,率领大军征伐流寇,想着稳定北方的局势,这其实就是为皇上争取到时间,不过朝廷大军征伐流寇,损失肯定是有的,还有可能很大,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大人建议让流寇与郑家军之间厮杀,岂不是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如此好的办法,都不能够被采纳,岂不是太可惜了。”
“咱家也不说说杨大人之建议就是十全十美了,这里面肯定也是有问题的,不过诸位要仔细想想,皇上如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麻烦是什么,想到了这一点,诸位想必都会支持杨大人之建议的。”
“诸位都是皇上最为亲近、最为信任之人,咱家可在这里撂下话语了,若是有谁一心想着自身的那些小九九,咱家可不会客气,司礼监的权势是皇上给与的,就要为皇上分忧。”
。。。
乾清宫,杨嗣昌的奏折、内阁以及都察院的弹劾奏折全部都放在御案上面。
朱由检的脸色有些青,眼圈也微微发黑,他的情绪非常的不好,南方诸多朝廷任命的巡抚,接二连三的来到京城,几乎都是哭诉被郑勋睿免去巡抚之职的,这让朱由检异常的愤怒,可惜他不管怎么愤怒,也是鞭长莫及,人家郑勋睿根本就不会听他的。
养虎为患,当初朝廷对郑勋睿就是毁誉参半,想想郑勋睿刚刚进入朝廷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十多年的时间过去,竟然成为朝廷最大的掘墓者。
朱由检想不通,也不愿意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
朝中的弹劾奏折,更是让朱由检愤怒,他很明白,杨嗣昌的建议是为他考虑的,杨嗣昌是真正忠心的,可朝中的那么多大人,究竟是怎么想的,是为了什么,那只有天知道了。
朱由检很想发脾气,恨不得清空整个的朝廷,可惜他不能够这么做,也无法这么做。
朱由检的内心已经集聚了一个大的火药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点燃了,他深知这个时候不能够引发愤怒,否则朝廷将无法继续维持。
王承恩进入到乾清宫的时候,朱由检没有抬头。
“王承恩,有什么事情,是不是也准备弹劾杨爱卿啊。”
“皇上,奴婢领着司礼监诸位,支持杨大人之建议,杨大人为国为民,应该得到奖励。。。”
王承恩的话语,让朱由检抬起头来了。
他犀利的目光盯着王承恩,慢慢的,他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了,从王承恩的眼里,他感受到的是真诚,这就足够了。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朱由检狠狠的开口了。
“朝中全部都是弹劾杨爱卿的奏折,朕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皇上,奴婢斗胆,朝中诸位大人,想到的恐怕都是朝廷的颜面,没有想着皇上的难处,杨大人身处前线,知道战局之艰难,故而提出了此等睿智的建议,皇上大可不必在乎朝中诸位大人的想法,下旨给杨大人就是了。”
王承恩的这些话,引燃了朱由检的怒火。
“王承恩,你为什么为那些混蛋的大臣说话,他们不过是想着自身的利益,整日里想到的就是争权夺利,就是获取钱财,根本没有想着朝政,朕恨不得剥开他们的胸,看看他们的心究竟是黑的还是红的,他们拿着朕的俸禄,想到的就是自己,他们是朕最大的敌人。。。”
朱由检发怒的时候,王承恩低着头承受,丝毫没有觉得冤屈,皇上能够在他的面前发泄怒火,就是对他最大的信任,皇上的这些话,在文武大臣的面前根本不能够说,也就是和他这个最为信任的人说说。
王承恩突然觉得皇上很是可怜,想要发脾气都不能够尽兴。
第八百三十一章各怀鬼胎
杨嗣昌接到了王承恩的密信,这个时候,顾君恩尚未抵达真定府城,毕竟顾君恩一路上都想着将消息泄露出去,以免遭遇到算计。从顾君恩的做法上面,杨嗣昌已经感受到了,李自成与顾君恩在这件事情上面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得到了皇上的全力支持,杨嗣昌已经下决心将事情做好,那就是将矛盾转移到郑勋睿的身上去,也就是所谓的祸水东移,让郑家军与流寇之间展开厮杀,只要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就算是答应李自成和顾君恩一些条件,也是无所谓的。
顾君恩快要抵达真定府城的时候,杨嗣昌已经做好一切的准备。
京城的局势,杨嗣昌不是特别清楚,可也知道一些,以内阁首辅钱士升为代表的东林党人,拼命的弹劾,以王承恩为代表的司礼监太监,则是完全支持,这种局面让杨嗣昌彻底无语,想不到支持他的居然是太监,这怕是巨大的讽刺了。
京城的局势已经不重要,谁支持也无所谓了,杨嗣昌的目的已经很明确,既然开始做一件事情,那就想方设法做好,不要考虑其他的干扰了。
七月初,顾君恩抵达真定府城。
杨嗣昌亲自出面与其商谈,这在大明朝廷来说还是第一次。
流寇造反十多年了,朝廷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去剿灭流寇,尽管没有一次能够成功,不过还从来没有内阁大臣出面与流寇商谈,都是流寇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降朝廷。
杨嗣昌面对面与顾君恩交谈,这也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流寇的力量壮大起来了,朝廷的力量弱下去了。否则双方不可能坐下来交谈。
杨嗣昌的内心是很不好受的,他毕竟是内阁次辅,朝廷之中的第二号人物,却要与李自成的谋士顾君恩面对面商谈,怕是今后的历史也不会有那么光彩的记载。
商谈安排在真定府的官驿举行。
顾君恩及其麾下的少数人安排在驿站,其余人则是驻扎在府城之外。
杨嗣昌进入官驿的时候。抬头看了看天,天色是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