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几天时间的思考,郑勋睿终于下定了决心,而且是独自下定决心,没有同任何人商议,领袖的目光和下面之人总是不一样,看的更加深远一些。
崇祯十六年二月初一,郑勋睿以南京兵部尚书的名义,在兵部召集了诸多的官吏,宣布他对南京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国子监以及锦衣卫、南京京营等的调整方案。
南京京营裁撤,其所拥有的官田,全部收归应天府衙,南京京营的三万军士,采用逐步裁减的方式进行整合,其原来所有的军营,直接划拨给郑家军作为军营,南京锦衣卫裁撤,所有的锦衣卫,一律遣送到京城去安置。
南京六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国子监等机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所有的主官几乎都进行了调整。
郑勋睿依旧兼任南京兵部尚书,周延儒出任南京吏部尚书,徐望华出任南京户部尚书,杨廷枢出任南京礼部尚书,郑锦宏兼任南京刑部尚书,甘学阔出任南京工部尚书。
文震亨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陈于泰出任国子监祭酒。
梁兴力出任大理寺卿。
文坤出任陕西巡抚,赵单羽出任浙江巡抚,李岩出任四川巡抚,徐吉匡出任湖广巡抚,马祝葵出任山东巡抚。
曹驰出任漕运总督。
吴伟业出任应天府尹,原应天府尹林宗辉出任南京兵部左侍郎。
熊文灿出任户部左侍郎。
裁撤应天巡抚、凤阳巡抚、登莱巡抚等职务,浙江、山东、湖广、四川、陕西等地,设置一个巡抚,以巡抚为最高长官,统领全省民生事物,巡抚归南京六部统一管辖,代表南京六部管辖本地的各级官吏,四品以下官吏可酌情调整,报备南京六部,四品以上官员需呈报南京六部批准,方可调整。
各地设置的洪门钱庄以及洪门等机构,全部由南京六部统一管辖,为直属机构,地方不得干预其正常业务,地方官府对洪门钱庄以及洪门有监督和弹劾之权力,且可以提出来处理之建议,南京六部在安排洪门以及钱庄诸多事情之时,需要征求各地巡抚、总督和府尹之意见,需要考虑和尊重地方官员之想法。
南直隶各府州县事物,由南京兵部代为管辖,依旧按照原来的区域划分,漕运总督代表南京六部负责四府三州诸多事物,应天府代表南京六部负责其他地方事物。
地方官府依旧按照原来之设置,不做大的变动,各府州县包括巡抚衙门,须单独设立商贸房,或者商贸司,专管商贸赋税事宜,独立于原来的六房之外,商贸房(司)的设立,以州县为主,加强人员之配置,巡抚衙门和府衙,重点进行商贸赋税征收之指导。
各地商贸房(司)之最高负责人,原则上由同知、知州和县丞兼任。
都察院在南直隶、浙江、山东、陕西、湖广和四川等地的所有府衙,派遣监督人员,代表都察院监督各级官吏,官吏凡是有贪污贿赂、欺压百姓、胡乱作为之行为,都察院派驻人员可随时搜集证据,且上报都察院进行惩处。
自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开始,南直隶、浙江、山东、陕西、湖广和四川等地,粮食赋税按照二十抽一的比例征收,具体征收办法另行下达细则,商贸赋税按照十五抽一的比例征收,具体征收办法另行下达细则,严格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之政策,上至王爷,下至寻常百姓,严格按照土地多少征收农业赋税。
废除徭役,改为官府以钱粮招募的形式进行,各地不得强行以官府名义征召百姓做事,凡属于农田水利改造、运河疏通等工程,一律由官府拿钱雇佣劳力进行。
南直隶、浙江、山东、陕西、湖广和四川等地各级官吏,全部实施新的俸禄政策,各地略有区别,但总体的俸禄差距不应高于百分之二十,允许各地发放一定数量的福利,但需要呈报南京六部批准。
各级官府务必以民生为主,保证百姓安宁生活,维持地方之稳定。
。。。
所有的调整和要求,都是以南京六部和湘王敕书的形式下达,与之前大明朝廷的规定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中有些关键地方,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周延儒、杨廷枢、甘学阔、熊文灿和陈于泰等人,居然能够进入到核心层,这让很多心存犹豫的官吏吃下了定心丸,只要跟着郑勋睿踏踏实实做事情,以前是什么出身是不会计较的。
这些人的任命,让京城的官吏发生了极大的震动,这都是后话了。
郑勋睿以南京六部和湘王敕书下达的诸多调整和命令,已经表明了态度,其已经彻底脱离了大明皇上和大明朝廷,按照自身的要求开始做事情了,南直隶等地方,不需要或者说不能够遵从皇上圣旨和朝廷的敕书,一切以湘王敕书和六部的敕书为准,各级官吏的任命,南京六部与各地的巡抚、总督、府尹负责,且承担责任。
这等于彻底脱离了大明朝廷。
至于说下一步的行动,只要不是傻子,都是应该明白的。
一直在郑勋睿身边,本不想出任官职的徐望华,毫无怨言的接受了任职,且排名在周延儒之后,不过他与周延儒等人,依旧是郑勋睿身边最为核心的人物。
第七百九十六章心愿
郑勋睿有很多的抱负,或者说有很多事情想着做,作为穿越人士,他深知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能彻底违背的,尽管说大明天下的百姓,整体素质方面尚未达到几百年之后的状况,文盲很多,读书人的地位不一般,但历史的潮流总是向前发展,不可能整体倒退,尽管某一个强硬的君王有可能让历史发展的步伐暂时停滞。
在郑勋睿看来,一个强大的王朝,或者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必须有前赴后继的人来坚持和执行这个制度,而这个制度的根源,就是限制个人的权力,特别是限制皇上至高无上的权力,让皇上不能够随心所欲。
世界上没有完人,再厉害的君王,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重大的错误,历史上的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伟大的皇帝,晚年的时间都出现了难以容忍的错误,这不能够说他们不伟大,而是没有制度限制他们,完全依靠自律和道德来要求个人,那这个世界上全部都是坏人。
在搭建将来制度模子的时候,郑勋睿最为看重的有三点,第一点是军队的建设,这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没有强悍的军队,一切都是白搭,宋朝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第二点是经济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想要养活强悍的军队,想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切都依赖经济的发展,有钱才好办事,特别是朝廷和官府,若是没有钱了,不管付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维持天下之正常运转,第三点是顺利历史发展潮流的制度,这里面就包括了法制的制度,为官的准则,如何维护老百姓利益等等的要求,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一点是在满足了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之上去落实的。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