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末传奇 > 第432部分

第432部分(1 / 2)

>起亿兆的百姓。

此事随即在朝中产生了巨大的争论,陈新甲自持有皇上撑腰,还自我辩解,殊不知这个时候皇上也不会公开为他撑腰了。

陈新甲很快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与后金议和之事不了了之。

更大的打击随即而来,辽西之战结束之后,皇上和朝廷以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已经战死,敕封其为太保,以表彰其誓死抵御后金鞑子的事迹,想不到辽西方面很快传来消息,洪承畴和祖大寿等人被后金鞑子生擒,已经于五月投降后金了。

盛怒之下的皇上,撤销了洪承畴的所有封号,将其贬为庶人。

这个消息犹豫寒潮,影响到了朝廷上下的心境。

钱士升等人借着这个潮流,要求皇上处死与后金勾结的陈新甲。

朝中还是有有识之士,一些人私下里提出来了,认为陈新甲与后金议和,也是为了能够稳住辽西的局面,让朝廷能够休养生息,可惜这样的意见,早就被愤怒的情绪淹没了。

狱中的陈新甲,得知洪承畴投降后金的消息,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的死期恐怕也要到了,为了能够活命,陈新甲吩咐家人上下打点,为的就是能够让皇上和朝廷放过他,之前的硬气此刻也不存在了。

可惜陈新甲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了无用功。

自知死期已到的陈新甲,终于绝望了,他在狱中写下了信函,秘密交给了家人,得到大量银子的狱卒,睁一眼闭一眼,没有去过问,至于说这份信函究竟是给谁的,没有人知道。

崇祯十五年七月中旬,陈新甲被公开斩首。

而这个时候,大明朝廷已经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后金在辽西虎视眈眈,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愈发的庞大,李自成的兵锋已经直接指向山西太原,而张献忠则是调整了进攻的方向,大军前往四川,在攻克了夔州等地之后,兵锋直指成都。

一直到这个时候,都没有谁提及郑勋睿和郑家军,陈新甲被斩首之后,内阁完全被钱士升等东林党人掌控,朝中东林党人的力量大盛,被发配到山海关的钱谦益和瞿式耜悉数都回到了京城,解除了流放。

朝中的文武大臣发现,皇上突然变得有些消沉了,尽管说早朝还是参加,可神态完全变化,很多时候呆呆的不说一句话,似乎是对一切都失去希望了。

第七百六十三章该来的迟早是来

朱由检并不是容易消沉的人,他登基已经有十六年的时间,早就过了青涩的年纪,崇祯二年的时候,他曾经想着隐退,那个时候太年轻,加之后金鞑子打倒了京城之外,最为信任的袁崇焕又失信于他,一时的激愤之下,想着退位,并且立下了皇太子。

这么多年过去,朱由检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什么没有见过,就算是天大的打击都能够承受,辽西之战的失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的造反,他都能够接受,可杨嗣昌秘密来到京城,禀报的事宜让朱由检彻底的寒心了。

也就在辽西之战失败、京城陷入到恐慌的那段时间之内,一直都住在京城的郑福贵一家人,突然消失了,为此朱由检亲自过问,责罚锦衣卫和东厂的相关人员,当然朱由检至死都不会知道,郑福贵等人能够悄然的、安全的离开京城,锦衣卫指挥使田弘遇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段宗奎利用与田弘遇之间的特殊关系,拿到了锦衣卫的特别通行证,将郑福贵等人送出了京城。

整个的过程神不知鬼不觉,以至于郑福贵等人离开京城好几天的时间之后,锦衣卫和东厂才发觉此事,可惜那个时候郑福贵等人已经进入到山东境内了。

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朱由检高度的警觉,不过那个时候他不愿意相信一切,他宁可欺骗自身,认为这一切都是偶然的事情。

前往南京的周延儒和杨嗣昌两人,一个离开,一个留下来,周延儒留在了南京,杨嗣昌离开南京前往京城。

七月底,历尽艰辛的杨嗣昌抵达京城。在等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向皇上禀报了与郑勋睿的谈话内容。

朱由检读到了杨嗣昌的奏折之后,气的要发疯,不过此时此刻,他无能为力,郑勋睿以及郑家军的实力。足以推翻大明王朝,一直以来,朱由检认为最大的威胁就是郑勋睿和郑家军,这个担心终于应验了,或许北方大乱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就是郑勋睿造反的时候。

南方有郑勋睿和郑家军、北方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辽东有后金虎视眈眈,大明王朝已经被夹的没有生存下去的地方了。

朱由检想不通,大明王朝为什么会沦落到如今的境地。想想他刚刚登基的时候,雄心万丈,就是想着能够振兴大明王朝,而且为此做出了太多的努力,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吃的是普通的饭菜,穿的是寻常的衣服,每日里不知疲倦的批阅奏折。可谓是整个朝中最为辛苦的人,看着有些大臣为了自身的利益。置朝廷大局不顾,他心痛,试图以自身的努力感化这些人,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该做的全部都做了,可换来的是如此的结局。

朱由检同样怨恨郑勋睿。想想他对郑勋睿可以了,当初郑勋睿出任延安知府,组建了郑家军,这是犯忌的事情,他朱由检容忍了。虽说没有怎么扶持郑家军,但至少没有阻止郑家军的壮大,不错,郑家军的确建立了不少的功勋,可郑勋睿年纪轻轻的,不已经是大明的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堂堂的从一品大员了。

这郑勋睿的良心被狗吃了,学到的那些知识,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

八月之后,京城的气候就逐渐的转凉了,朱由检的心情和这个天气一样,也变得冰凉,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朝廷失去了对大半个南方的掌控,失去了对河南、山西和四川等地的掌控,失去了对陕西和山东部分地方的掌控,失去了对辽东的掌控,如今还剩下一些什么,当初想着用东林党人来对付郑勋睿,现在看来是天大的笑话。

东林党倒是发展起来了,可根本就没有对付郑勋睿的能力,不过是一帮读书人,能够做多大的事情,当初的东林党,得到了南方商贾和士大夫的支持,力量还是不错的,可这一切都被郑勋睿彻底给除去了,如今的东林党人,剩下的就是一张嘴了。

登基十六年,朱由检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幼稚,养虎为患,最终的后果终于来了。

杨嗣昌进入到乾清宫,看见御案上面大量没有批阅的奏折,就知道皇上心情不好,他已经是被罢免的官员,按说是没有资格见到皇上的,这次能够面见皇上,还是得到特许的。

从南京到京城,杨嗣昌吃尽了苦头,在南直隶和山东都没有多大的问题,可进入北直隶,就感受到了一片的荒凉,沿途到处都是土匪,安全得不到保障,杨嗣昌只能够走走停停,且必须要走官道,一旦天色擦黑就要找到歇息的地方,否则就要遇见危险。

最危险的一次,杨嗣昌因为赶路,天快要黑的时候,距离城池尚有十多里地,马队前面突然就出现了骑马的土匪,要不是他身边几个人很好的身手,恐怕性命就不保了。

一路上见到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面有菜色,有些地方甚至是饿殍满地。

北直隶与南直隶的情形,仿佛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狱,这也让杨嗣昌有了太多切身的感受,应该说这一切,杨嗣昌在家乡也见到过,只是没有比较,故而不会有那么多的感慨。

看见杨嗣昌进入乾清宫,朱由检微微抬头。

“杨爱卿,一段时间不见,你的白发多了。”

一句话让杨嗣昌的眼泪迅速落下。

扑通跪下之后,杨嗣昌哽咽着开口了。

“皇上一定要保重龙体,这大明江山离不开皇上啊。。。”

朱由检长叹一声,杨嗣昌是真心实意说出来这句话的,不过他这个皇帝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感觉,什么离不开,他这个皇帝不在了,时间还不是照样过去。

对于杨嗣昌的忠心,朱由检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表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