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末传奇 > 第216部分

第216部分(1 / 2)

>穑馀率遣淮罂赡埽热挥腥四芄环治龅狡渲械脑涤桑次奕魏蔚南⒋隼矗饫锩娴孽桴危癫皇呛苊魅仿稹!?br />

徐望华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

“属下实在是不明白,朝中有些大人,为了一己之私利,抛却了伦理,抛弃了江山,他们究竟想干什么,难道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毁于一旦,他们内心才舒服吗。”

“徐先生,不用激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出现这样的事情,不算什么的,朝中的党争已经成为痼疾,短时间之内是难以消除的,除非是大动干戈。”

徐望华的神色数次变化,最终变得平静了。

“属下明白了,大人高瞻远瞩,早就预料到了一切,属下佩服之至。”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皇太极已经出招了,这招出的是很不错啊,稳准狠,抓住了要害点,大概皇太极此刻正在等候好消息吧,等候我大明朝廷出现内乱,等候功高震主的情形出现,如此情况之下,我们不能够慌张,不用过于看重此事,该干什么依旧干什么,以不变应万变,相对来说,皇太极才是我们真正的对手,至于说朝廷里面的某些大人,我还真的没有看在眼睛里面。”

郑勋睿的自信,影响到了徐望华。

“大人如此说,属下就放心了,今年第一期的漕运马上就要开始,属下这段时间重点考虑漕运的事宜。”

“嗯,漕运的五十万石粮食,必须保证安全运抵北方,此外其余的三十万石粮食,其中的十五万石运送到陕西,十五万石运送到蓬莱,告诉驻扎在蓬莱的王允成,必须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将十万石粮食运送到旅顺去,如何分配这些粮食,那就是杨贺、顾梦麟和曹驰等人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是,洪门的事宜,属下建议文坤直接负责,徐吉匡协助,属下已经告诫过洪明成,不能够完全用江湖义气来统领洪门,还是要想方设法吸纳一些读书人,这样洪门才有可能很好的发展起来的。”

“文坤主要负责刑房和仓储的事宜,事情已经很多,恐怕忙不过来,洪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宜,到了下半年,洪门就要开始承担重任了,如此情况之下,还是请徐先生负责洪门的事宜,这个徐吉匡究竟如何。”

“属下认为徐吉匡不错,有能力,只是徐吉匡当初为什么会投靠大人,属下不是很清楚,因而不敢让其知道机密事宜。”

“谨慎一些好,徐吉匡突然转变态度,我也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奥妙,还是需要时间来多多观察,不过这个观察的时间,也不能够太长了,我看以半年为限,若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下半年就可以大胆放手使用了。”

徐望华离开之后,郑勋睿的神情变得更加的轻松。

皇太极的确会想办法,而且是能屈能伸,不过可惜的是,皇太极没有估计到他郑勋睿的能力,若是这点阴谋诡计都无法应对了,那郑勋睿这些年也不可能有着如此显赫的成绩,皇太极过于的一厢情愿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必须搬迁

上任不过几天的时间,杨廷枢就感觉到头都有些大了。

刘宗周和王铎倒是没有为难他,其实也很难为难他,说起来杨廷枢虽然资历不足,可好歹也是从顺天府尹的位置上出任南京户部尚书的,更何况南京有着独立的财政权,辖下缴纳的赋税,基本是不上缴到京城户部的,用以维持南直隶的开销。

杨廷枢头疼的是刘宗周每日里念叨的慎独。

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一起议事的时候,刘宗周就要阐述一番慎独的道理,好像慎独能够解决全天下所有的问题,皇上做到慎独了,则朝野清明,文武大臣做到慎独了,则王朝兴旺,要不然就是漆黑一片。

从自身的观察和体会出发,郑勋睿再次明白了郑勋睿说到的清谈误国的概念。

要求慎独是没有错误的,可是认为皇上和文武大臣乃至于读书人都做到了慎独,就能够解决全天下所有问题了,怕是无人会相信这样的认识。

刘宗周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不管是年纪还是资历,都要强于杨廷枢,而且是强很多,故而杨廷枢也只能够忍受,每日里听着刘宗周所强调的慎独,而其内心,已经是异常排斥慎独的观念了,他也知道了,为什么刘宗周名气如此之大,可皇上就是难以忍受,恐怕这样带有强迫症的性格,谁都是难以忍受的。

上任之后,杨廷枢离开开始盘查户部的情况,而掌握到的情况,让他有些心寒,被誉为大明最为富庶的南直隶,户部的府库里面。却没有多少的银子,也仅仅是维持官吏的俸禄和日常的开销,想着做其他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就更不用说支持兵器局研制火器了。

毕懋康是南京礼部右侍郎,身份算是尊贵了,可研制火器的时候。得到的银子也是很少的,基本难以维持,自打毕懋康发明出来燧发枪之后,兵器局的一切研制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的状态,燧发枪没有得到认可,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名身强力壮的军士,在六十息的时间之内。最多能够扣动三次扳机,不可能有力气扣动第四次。

燧发枪如此发射子弹的效率,当然得不到重视,要知道一分钟时间只能够发生三次,而且极大的消耗体力,对于蜂拥而至的骑兵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杀伤力。

户部开销最大的一块,还是南京京营。

南京京营号称是五万人。其中包括从淮安调防的卫漕兵丁,每月的开销需要数万两白银。一年下来就是不小的数目,加之南京户部主要的收入,也就是农业赋税,商贸赋税几乎没有,仅仅靠着农业赋税来维持,南京的户部不可能有多少的银子。

这的确是可笑可悲的事情。南直隶的士大夫和商贾,富得流油,却不承担什么赋税,可辛辛苦苦劳作的农户,却承担了大量的赋税。这些赋税维持各级官府的运转。

这让杨廷枢想到了东林党人强调的藏富于民,也想到了这是郑勋睿最为反感的事情,当初没有深入这一块的时候,不了解情况,如今真正了解,才知道郑勋睿痛恨东林党人所谓藏富于民的理论,这不就是维护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吗。

不顾百姓的死活,却死死的维护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岂不是逼着百姓造反。

看到归看到,杨廷枢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他不可能有什么创新,但搬迁火器局的事宜,杨廷枢刚刚上任,就开始着手办理了。

杨廷枢私下里询问过礼部右侍郎毕懋康,说是将火器局搬迁到淮安去,如此能够真正发挥火器局的作用,毕懋康尽管支持,却说这件事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有些东西放在南京,尽管闲置,也是不能够动的,一旦准备动了,那就会遭遇到蜂拥而至的攻击。

火器局就是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宁愿看见诸多的器械烂掉,看见工匠没有任何的收入,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也不愿意让火器局搬迁到任何的地方。

杨廷枢感觉到了压力,不过这么多年的官场生涯,要是面对任何的困难,都表现出来退缩,那也就不是他杨廷枢了,当初敢于特立独行,毅然决然的退出应社,如今就敢于面对矛盾,而且这是郑勋睿一再强调的事情。

三月初,刘宗周召集众人议事的时候,杨廷枢公开提出来,将火器局搬迁到淮安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杨廷枢做了充足的准备,强调南京户部无法维系火器局的开销,导致器械闲置,工匠的生活毫无着落,一些工匠甚至要沦落为乞丐了。

杨廷枢的提议,遭到了刘宗周和王铎的反对。

可两人提不出反对的理由,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