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437部分

第437部分(1 / 2)

>    “未知陛下……”看样子是要做决断或者总结陈词了,李东阳这个首辅终于站了出来。

这件事他可以说知情,也可以说不知道,新年杨廷和定计的时候,他是在场的,而后他就没怎么参加了,他并不太清楚细节,可他很清楚,会有这样的情况,八成就是杨廷和的计谋生效了。

他的心情也很复杂。从一个大明人的角度来讲,他生怕那四个字从皇帝口中说出来;但是,从传统士人的角度上来讲,他又有些期待,眼前这少年是一切祸患的源泉,只要他消失了,天下就会回归正途。

虽然可能会有一场变『乱』与之相伴,可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必要的阵痛还是应该忍耐的。

“既然说完了,那今天就这样吧,朕要去太庙,你们都不要跟来。”前面一句话是对着朝臣们说的,后面那句却是吩咐三公公等内『侍』的,说完,正德便站了起来,大踏步的从丹墀上走了下来,直奔殿『门』而去。

他的举动显然不合规矩,皇上进殿,走的都不是正『门』,而是后面的甬道,正『门』是大臣们走的地方。而疾步快走,同样也不是人君之相,龙行虎步什么的,那都是形容开国君主的,承祖上荫庇的君主,应该以庄严尊贵为标准才是。

但这些都不是让朝臣们最诧异的,谁也想不通,皇上这个时候去太庙做什么?

祖宗之地被蹂躏,祖宗之民被屠戮,因此觉得心中有愧,去太庙哭诉,并祈求列祖列宗的原谅?发生在前朝倒是有可能,孝宗皇帝是个温和的『性』子,听到如此噩耗,八成会内心有愧,去太庙痛苦一番。

可是,以当今天子的『性』格,去太庙哭?可能吗?那他去干什么呢,总不会是去祝捷吧?

正德没有理会旁人的想法,自顾自的走了出去,胖瘦俩太监带着一群太监和『侍』卫,远远的跟在了后面,只是不敢近前。

皇帝走了,朝会当然也就散了,众臣各怀心思,各寻相熟之人,各自议论了起来。

“伯虎贤弟,皇上这是……”说到朝中最了解正德的人,那莫过于唐御史了,他和正德相处的时间甚至还要在谢宏之上,而且他的『性』格也比较不正经,所以更容易理解正德奇葩的想法。

“小弟不知。”面对王守仁的询问,唐伯虎只能摇头,他的不正经主要提醒在另一个方面,说起天马行空,那是远远不能跟皇上相提并论的。

倒是对王守仁,他也有话要说:“倒是伯安兄你,就算要阻止皇上亲政,你也不能……还是说,你有胜算?”

王守仁缓缓摇头,苦笑道:“敌情不明,兵微将寡,哪里又会有什么胜算,”说着,他神情突然转为坚毅,沉声道:“不过,依仗地利,与敌人周旋一段时间,这样的信心我还是有的。”

“伯安兄,鞑虏可是骑兵,来去如风,而宣府虽然也有山地,可大多地方却是一马平川的,哪里有来的什么地利啊?你这样去了的话,岂不是……”唐伯虎怔怔的看着王守仁,低声提醒道。

“那又如何,不这样,又怎能阻止圣驾亲征?”王守仁目光坚定,断然摇头,随即又长叹了一声:“就算这样,好像也未必阻止得了圣驾,皇上去太庙,莫不是要……”他『欲』言又止,望向南边的眼神中,满是担忧之意。

太庙的功用很多,亲政、大婚、上尊号、徽号、万寿、册立、凯旋、献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岁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庙。

倒是没有规定,亲征前需到太庙告祭,但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不隆重,而是因为皇帝亲征本来就是特殊情况。

永乐年间,成祖朱棣数度北征,大臣们那是阻止不了;正统年间,英宗北狩,大臣们则是乐见其成。可谁也没打算把这种事儿变成常例,皇帝没事就亲征还了得,不说危险什么的,单说这一路的耗费,朝廷也伤不起啊。

所以,王守仁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朝议上的确没人提亲征的事儿,甚至都没形成决议。但是,没得到想要的结果,皇上也不会罢休,甩开别人单干就是了,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在他身上,这种事儿也是有先例的。

……

'  '

第668章 把场子找回来

第668章把场子找回来

44,鞠躬谢幕~

————

太庙和社稷坛分处端『门』两侧,是一个相当宏大的建筑群,南北长三百余丈,宽二百余丈,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

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殿内的梁栋均外包沉香木,其他构件也都是由名贵的金丝楠木所建,整栋建筑显得极是庄严华贵,远远看见,就能感受得到其中肃穆的气氛。

这一天,太庙前聚了一大堆人,一部分是三公公等正德的随『侍』,另一部分这是在太庙值守的内监。

“张公公,万岁爷到底在里面做什么呢?”

“三公公,您老也不是没看见,万岁爷一进去就开始赶人,咱们这些做奴婢的哪敢耽搁啊?倒是您能不能给咱透个风,万岁爷来太庙,到底是做什么来了?”

两边大眼瞪小眼,心中满是疑虑,都想从对方那里得到点什么启示,可最后却同时发现,原来对方也什么都不知道。

三公公长叹道:“咱家要是知道就好了,万岁爷长大了,连谷公公都『摸』不到他的心思,又何况是咱家,唉!”

“老张,你出来前,有没有看到万岁爷在什么地方?”谷胖子突然问道。

“这我知道,万岁爷就在大殿呢。”张公公连忙点头。

“大殿……”谷胖子转头和三公公对视了一眼,心里不祥的预感越来越浓重了,大殿是放置大明历代皇帝牌位的地方,皇上显然是要做某个重大决定了,而那个决定……

“要不然,咱家去慈宁宫通禀一声?”三公公搓搓手,有些不确定的提议道。

刚刚朝议的情景他都看在眼中,他并不认为朝臣们能阻挡皇上的决心,哪怕是颇受皇上器重的王先生,或是皇上很欣赏的唐御史也一样,在如今的大明朝,能劝阻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可惜,那个人现在还在江南,肯定是来不及的。

太后这两年很少干涉政事,不过她在皇上心中还是有分量的,若是让太后出面,说不定也能起到效果。

“我说三兄弟,你千万不要『乱』来啊,万岁爷最讨厌人吃里扒外了,当年老刘、张永他们就是这样的,你我可千万莫要步了他们的后尘。”谷大用面如土『色』,连连摆手。

找太后也许能有效果,可事后,去通报的人无疑会被皇上视为背叛者,万岁爷如今年纪渐长,整日又时常『操』演兵马,身上那股杀伐果决的气质也是渐渐浓郁。尽管他待人还是那么亲厚,可老话说:伴君如伴虎,谁能担保没个万一呢?毕竟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啊!

最关键的是,万岁爷都来了太庙了,显然对这次行动也相当重视,不然不会这么郑重其事,这种时候劝说是没问题的,可要是搞小动作加以破坏……那后果就不好说了。

“那,就这么干等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