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238部分

第238部分(2 / 2)

“嗯,安心吧,若是顺利,咱们就很快就可以在天津卫开港造船了……”谢宏点颔首,语气却不是太肯定。

“那要是不顺利呢?”正德敏锐的发现了谢宏话里的未尽之意。

“要是不顺利……”谢宏沉吟着,风声已经放出去了,江南人到底会有多大的反弹,很快就能见分晓,虽是江南士人,但其实他们在京城有话事得,也有眼线,这里的消息是不会不知道的。

“那也没关系,我另有手段,可能会麻烦了点,也慢了点儿,不过,他们如果真的欺人太甚,那也不得,哼哼,到时候后悔的肯定不是咱们!”谢宏眼望南方,冷冷的道,语气间不尽的杀气腾腾。

……

谢宏的放风行动很成功,只是短短数日之后,海外风物,以及三宝太监下西洋就已经成了京城的热议话题,大街巷间,无数人在谈论着,人们关心的角度不尽相同,可很快就统一了意见:海外有奇珍,海外有财富,因而成祖爷爷才会派人出海。

比起畴前风传的所谓朱棣派人下西洋只是炫耀国威,四处打赏,又或追捕行踪不明的建文帝,候德坊的评话虽然没有明,可是却明白无疑的把谜底摆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这个谜底比原本的那些更直接,更符合情理,因此也更让人信服。圣人虽教导门生不言利,可终究也没见到哪个大儒真的视金银如粪土,天天把家里面的银子往大街上扔的。

成祖爷爷之所以会组建舰队,并且派遣三宝太监七次出海,显然是在探索海外的财富,并且把那些财富带回大明。另外不知道,长鼻子的大象也好,长脖子的麒麟也好,那些异兽可是和很多故老们的逸闻中很吻合的。

随着热议的高涨,很快又有人提出了疑问,那就是如今朝廷禁了海,可大明这么大,到底还有没有人出海,那些财富究竟是谁在攫取?大明的海禁之策到底有没有实行到底?若是没有,最终却是谁得了廉价?

人们一时间找不到谜底,纵是有少数明眼人想到了,也是不敢随便出来,可怀疑的目光却都望向了南方。

虽江南有水乡之利,但江南人真正豪富,却是始于前宋,而前宋,分明就是华夏航海业最为发财的时代!这些信息,普通苍生是不知道的,可路边社的报纸很快就给了他们谜底。

路边社第一期皇家日报,做的是前朝的专栏,固然,门g元其实不被谢宏视为前朝,因此,这个专栏主要内容是关于宋朝的。详尽的资料包含了技术、人文在内,尤其是根据者的需求,详述了宋朝的航海史,大大的拓宽了人们的眼界。

开海!去探险,去攫取海外的财富!虽然没声呼喊,可这样的念头在很多人心中悸动着。不是明朝苍生好骗,而是既有三宝太监的典故在前,又有谢宏的评话做注脚,要知道,候德坊可是冠以皇家名头的,皇上金口玉言,又怎么会骗人呢?

对财富的向往人人有之,比起作为耕户给大户人家种田,又或者受着各路盘剥做点买卖,去海外探索简直更让人心动。

固然,心动其实不代表行动,明朝苍生的乡土观念还是很强的,年轻人还好,上了些年纪的人也只是把这些当作谈资,又或是随便在脑子里想想,乐和乐和罢了,真要他们出海,他们肯定是敬谢不敏的,财富虽多,可谁知道能不能活着带回来?

何况,海禁可是大明祖制,如今朝堂上下已经有了些乱象了,皇上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闹这种玄虚?违祖制?不怕天下大乱么!

非论是真心想出海搏富贵的,还是随便跟着凑热闹的,没人敢把开海这两个字出口。天大地大皇帝大,可又有谁能大得过祖制去?

只不过,大伙儿心里也有疑问,海禁既然是祖制,可成祖爷爷昔时的行为又要怎么算?难道永乐年的制度还大不过洪熙年的吗?这事儿确实有些奇怪。

不过要是算上洪武年的禁海令,可也勉强能得通,两个皇帝总是大过一个的,何况,大明朝又是洪武爷爷打下的江山,怎么也比成祖皇帝大一级。

只不过,这祖制到底要怎么个算法,就没人能出来个所以然了。所谓疏不间亲,祖宗之间的矛盾要怎么解决,旁人还真的没法插嘴,这可是圣人都回避的话题。

谢宏本也没筹算靠民间的舆论如何,民间舆论这玩意顶多造造声势,想要靠这个解决政治难题是不成能的,就连后世的华夏,这玩意都没啥用呢,何况是在明朝。他只是想要先放风声出去,看看仇敌的反应,然后决定最终采取何种策略罢了。

不过,谢宏终究不是神仙,很快,一件他事先没算计到的事情产生了。

意外来自于兵部,夹杂在一片边关告急的喧嚣声中,一封洋洋洒洒近万字的奏疏递入了皇宫大内,经过了文渊阁,送到了司礼监,最终由谷大用通报给了正德和谢宏,奏疏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

请开海禁!

等谢宏急看上疏人的署名时,却惊愕的发现,那人不过是个兵部主事,可是名字却让他很眼熟。

王守仁!?

我擦,这不就是除正德之外的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么?这个牛人怎么会上这么封奏疏?历史上有这回事儿?还是哥的王霸之气又侧漏了?

谢宏如坠梦中,第一次感觉事情有可能脱出他的掌控,向不成预知的标的目的成长''

'  '

第367章 一石千层浪

依照谢宏的构想,放风只是第一步,之后敌手的反应才是重点。''

若是江南人的反应不是太jī烈,又或向自己表达谈判的意图,那么无妨做个妥协,进行一次政治利益交换。这种事他虽然不喜欢,也不擅长,可人在朝堂,几多是要捏着鼻子做点违心之事的,这就是政治。

如果对方反应jī烈,那谢宏也只好动用他构想出的那个后手了,那招耗时耗力,并且有些过于jī烈,还有不的风险,不过,那条对策却是在他擅长的领域内。

谢宏也欠好自己究竟是期望敌手有个什么反应了。按他本意天良,还是想选择直接一点的体例,可关系到天下安危,他还是听从了曾鉴的意见,按步就班进行开海事宜,并且给对方留下了丰裕的思考时间。

可是,王守仁的上疏打破了平静的局势,一下子就将水面下的风浪释放了出来。

王守仁的奏疏是循序渐进的层层递上去的,其实很多人都有阻拦的机会。可新任的兵部尚书曹无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又没有被谢宏纳入核心,他只能根据外间的局势来料想谢宏的用意。

他觉得既然谢宏在放风,想必是有这个想法的,而他素知王守仁也是个不怎么循规蹈矩的人,没准儿还真是得了谢宏的授意,这才上疏。有了这样的想法,曹元又怎么敢阻拦对方?

而文渊阁内的局势更是复杂。焦芳的想法跟曹元差不多,也不会有什么动作:而有了焦芳的牵制,李东阳和王黎也没法刚愎自用。不管怀着什么样的心思,总之没人会去对这封奏疏什么、做什么,让其顺顺铛铛的送到了正德面前。

一石jī起千层浪,王守仁奏请开海的风声也很快就传遍了朝野上下,震撼了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王守仁不是密奏,所以,民间也是很快便获得了消息,衙门中的事情,涉及的人越多,保密性也就越差,何况这事儿原本就和京城的热门话题相关,也没什么保密的需要。

有了之前的风声,苍生们虽是看热闹的居多,可满怀期待的也为数很多,大大都人的心思都是活络了起来。

有的性子急的甚至都收拾行李,筹算解缆出京去抢个头筹1若不是还没获得开海的港口在哪里的准信儿,恐怕这些人就已经解缆了。

尽管珍宝斋的南方经销商近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