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187部分

第187部分(2 / 2)

唐伯虎不是来惊叹的,憋了这么多年,好容易获得一个舞台,他哪会光是装修了一间茶社就干休?他的行动还在继续,第二个目标依然是候德坊,这次却不是搞硬件设施了,他把目光转向了软件方面。

候德坊的时评略输文采,一向是为京城人所诟病的,就算不人的法,可只要稍有学识的人,就能拿着一篇时评挑出很多毛病了。

三公公自荐之后,这一状况才得以扭转,不过,随着谢宏的动作日渐加大,候德坊作为谢宏团队的舆论战线最前沿,面对的敌手也越来越强大了。

在多番受挫之后,很多士人都打起了候德坊的主意,这些人每日里专门等着时评出炉,然后就是各种挑刺。三公公终究不过是牟秀才,要是比创意,大大都书人都及不上他,可是单咬文嚼字,他哪对得了一群老学究,自然是被批得体无完肤。

谢宏却是不太在意,还时常会抚慰手下几句,归正被批的只是言词,又不是内容,大大都者还是只关心内容的,对细枝末节的工具都不怎么留意。

不过,这样的情况延续久了,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

唐伯虎在入伙之前,就已经留意到了这个情况,如今正好一展身手。

他先是花了点时间审稿,并且把近期要讲的时评重新修改了一番,修改完的稿子都是在连结了候德坊风格的基础上,在遣词用句方面提升了不止一筹。

他的才调自不消,修改完的稿子,就算是把翰林院的学士们都召来,想找到毛病也不是一时三刻的事儿了,并且就算勉强挑出了瑕疵之处,想把这个问题明给普通人,那就更难了,谁懂!

光是这样还不算,无论是唐伯虎自己还是谢宏,都没有让他专门负责舆论宣传的筹算。

谢宏固然是本着不浪费人才的原则,唐伯虎这样的才子,如果只是让他负责这点事,那可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完全称得上是在犯法了,这些事,有三公公在就足够了。

唐伯虎的想法也是差不多,他自然不会把自己仅仅定位成一个笔杆子,另外,他对三公公的创意和谢宏传下来的套路也是赞叹不已。

这些创意和套路固然没什么文学性,可是作为纯粹娱乐的工具,实在是有趣味的很,甚至让他这个才子都有自愧不如的感觉。

于是,三公公就多了一个老师。

而得了唐伯虎有针对性的教授之后,三公公的文采在短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提升,至少用词方面是相当的规范了,士人们也再无法和畴前一样,随手就能在时评中指出诸多不足了。

这番升级改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重新开业的候德坊马上就将其展示了出来。

经过了装修之后,在功能性和趣味性之外,候德坊里面又增加了一层雅致的气息。让人乍一见之下,恍惚间甚至以为自己到了江南水乡,直到音乐响起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在京城。

另外,新的时评和故事也给了人更高一条理的享受,故事好听固然是需要的,可若是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再加上言辞悦耳、叙事优美、

人物生动,那效果就不得了啦!

原本就喜欢时评的自不消,这些人听到新的时评,都是如痴如醉的更加陷溺:而原本有些冷淡的,马上也加入了追捧的行列:就算是那些不以为然的,如今也不出什么了,谁让他们挑不出毛病呢?

事实证明,一加一的效果是远大于二的。

经过这次整改后,候德坊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重新巩固了自己在京城舆论界的地位,并且逐渐和原本的敌手拉开了距离,将他们甩得更远了。

原本谢宏的作品都是功能性有余,赏析性略差,可有了唐伯虎之后,这些缺憾便被一一弥补了起来,二人的同伴配合,很有些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的感觉。

当日刘备得孔明,曾慨叹自己是如鱼得水。

而如今,京城人也是纷繁感叹,谢宏得了唐伯虎,更是堪帮如虎添翼!@。@KO

''

'  '

第291章 思想战场上的火花

解决了候德坊的问题,紧接着,谢宏和唐伯虎马上便将精力投入在了常春藤书院上面。'文字版更新最快到'候德坊的各项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只是有点缺陷罢了,解决起来相对容易,见效也很快。

可是,常春藤这边就麻烦很多了,因为这里刚刚在起步阶段,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除不缺钱和学生,其他什么都缺。

最初的时候,谢宏的构想是比较简单的,设立学是为了让近卫军的少年和工匠们识字,然后让有特长的人进专科学校进修,以此来解决维持近卫军忠诚度和提高工匠们的主动研发能力两个难题。之后的研究院,则是他灵机一动,用以招募人才的。

因为构思的不敷充分,所以难题的接踵而至,也就层见迭出了。

最大的麻烦来自于学,谢宏低估了这个时代的苍生,对书的向往。

儒家之中其实也是人才辈出的,至少在自身的建设上,有很多具备远见的举措,譬如科举制度就是典型之一。

自北宋起,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观念,就已经风行天下了:到了宋朝中后期,万般毕下品惟有书高,更是深入人心,苍生们都相信,书是改变命运最佳的体例。

而科举的层层选拔制度,也确保了儒家能够一直连结新鲜血液的输入,做到不让优秀的人才流失,因而维持着自家对其他行业学派的压倒性优势。

不过,这个优秀是相对的,由于时代特性而带来的种种制约,书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就算苍生愿意牺牲一个劳动力”让自家孩子去书,可书塾原本就少,并且也不是免费的,只是这一条,就已经将相当多的人拒之门外了。

就算是那种天资聪慧,让老师一见之下就喜欢上,筹算以衣钵相传,因而免除学费的孩童,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还是免不了给老师送礼,否则恐怕就会被冠以不敬师长的罪名了。

何况这样的孩童其实是很少的,这个时代所的天资聪慧,一般城市在后面跟上一句评价,那就走过目不忘”勤奋向学,可不单单是会耍点伶俐就行的。

以谢宏自己来,他虽然堪称机变百出了,可要是用这个标准一套,他也算不上天资聪慧的,也属于上学需要交学费那伙的。

所以,谢宏这个免费的学,一下子就吸引了很是多的人,京畿周边的苍生家境多半都还过得去,省出一个劳动力还是做获得的,何况还有谢宏的那些相关的宣传炒作,实在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这样一来,难题就摆在谢宏的面拼了。

场地却是好,左右学不是谢宏团队的核心机构,也用不着在平安保密上面下什么功夫”只要有钱,找空地盖校舍,那都是事一桩。

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来就是教材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是肯定的,就算再怎么放低要求”当老师的至少也得过几年书吧?而谢宏团队中最缺乏的就是书人。

另外,教材问题看似不起眼,实际却辣手很多。这个时代的启门g物有很多,可除百家姓,各种启门g教材,即即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或多或少都浸淫了些儒家的思想。

谢宏倒不是对儒家有什么偏见,可现在他与士大夫们进行的可是一场战争,不走过家家的游戏,失败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