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其他类型 > 买活 > 买活 第175节

买活 第175节(2 / 2)

这两样东西是不便宜的,但销路很好,武林的有钱人是多。徐振之当下欲买又忍住了,因为想到在买活军这里价格估计要便宜得多,但没想到,入城以来,倒没闻见这个味道,再看众人,不论男女,头发都是略带毛躁,似乎是头发每日洗涤以后,有些发蓬的样子,一时也有些费解,便和庄家父子谈起此事来。

这时几人已经回到庄家,庄掌柜请了邻居中一二有见识,有脸面的长者来作陪,他妻子也是能干,不多时便整治了一大桌菜来,分别是卤味拼盘、糖醋鸡米花、烧猪肘子、红烧鲫鱼、炸花生米、白糖拌西红柿、蒜泥黄瓜,炒红米苋、炒小青菜、海带豆腐汤,一桌九个菜,令徐振之直说破费。

不过,见庄家人面色轻松,心下也是暗道:“买活军这里,百姓日子实在是过得好,这样操办下来,固然比平时饮食要更上了几个台阶,但也看得出家里是常常吃得到肉的,便说他们的头发,虽然每日洗涤,却是油光发亮,发乃气血之余,头发好,便说明百姓们饮食很有营养。”

再有一点,那便是庄娘子和庄小妹也上桌吃饭,而且位次不低,一张大圆桌,庄娘子坐在庄掌柜下首,小妹坐在她身侧,庄子在更下首,如此把两个女眷夹在一起,和外男隔开,而两个街坊也是神色自然,并无丝毫勉强,可见买地民风,日积月累,和敏朝已有了很大不同。徐振之还是老敏朝的做派,自然不会多打量别家的女眷,庄嫂子一说话,他便看着面前,一粒粒地夹炸花生米吃。

“徐先生这就有所不知了,”庄嫂子说话声音清脆,一听就知道是个爽利人,“我们这里的百姓,是真真切切每日都要洗头洗澡的,尤其是这盛夏时节,便不去澡堂子,自己在家也要擦洗,因此,那个香皂,一来也用不起,二来也不必用——连吏目们都不讲究这个,这东西在我们这里也就不流行了。”

“倒是云县那里,外地的客商久住的多些,他们身家丰足,现在争相在建水塔、水车,都要做自来水的盥洗室,那么多钱都花了,也不少个香皂钱,因此虽然我们这里也有香皂厂,但是货一般都是外销,过日子的人家不太买的,也就是新婚小夫妻买两块用个新鲜罢了。”

买活军的新式澡堂,徐振之是见识过的,因为他这一次去了武林城外的钱塘私港,不但去澡堂子里领略了,见识了水泥屋子,还去茶楼看了戏。不过他真不知道买活军沐浴的习惯养成得如此彻底,居然所有人都有每日洗浴的习惯,一时也是不由一怔,道,“这澡堂的污水都是排去哪里呢?直接排到河中么?若是如此,平时洗菜做饭,又去哪里取水?”

他本是对名山大川最感兴趣的,旅途中的民生百态,不过是捎带而已,但自从来了买活军这里,风景倒还暂未见识多少新东西——这一次他从许县经过时,并未绕路去虎夷山游玩,因那处他曾去玩过,已是了然于胸,知道彼处水流湍急,于崇山峻岭之中,道路难行,恐怕并不适合母亲随喜。

不过,一入衢县,便觉得人情上有很多新鲜之处,而且越是接触,越是让人生出好奇来,逐渐着迷。

徐振之心里,不由就冒起了一个想法:“这些记叙了买地治下所见的日记,其实也可以刊载于周报上,毕竟周报有许多都是卖到敏朝境内去的,甚至单独集结成册,往敏朝发行,说不定也有销路——《国朝旬报》上,未必也不是不能刊登这样的文章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听说国朝旬报的惠主编也是个开明的大臣,若是求名,真可以寄一封信过去投稿。”

不过,给国朝旬报投稿,未必有稿费的,又很可能有安全上的隐患,再加上徐振之现在已经很有名了,因此,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一下便止歇了,徐振之听众人说了用水的规矩——原来澡堂子都要建在河流下游,而洗衣房在相对的上游,河里是严禁倒马桶、刷马桶的,马桶要去相应的粪池倾倒,在一旁的污水沟里洗刷云云。心中更是好奇,因便问道,“这样多的人每日洗澡,还要用水,可曾耽误了上下游的水质,玷污了吃用的井水?”

听众人纷纷说是未曾,水质一如往常,甚至更加清亮时,也是暗暗点头,忖道,“此事要着重记录下来,我虽然不能学郦道元治《水经》,但对地质、水文倒是有些心得,先去京城之时,便留心到京城的水质和以往比有所改善,如今看来,很可能和粪池的普及有很大关系,不知道买活军的最高学府设在哪里,有没有地质大家,可以前去讨教一番,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为何。”

不过,这件事毕竟不雅,也就不在饭桌上多说了,一时取了一杯蜜茶,谢过庄嫂子操持款待,庄嫂子忙谦逊道,“其实一多半都是外头买来的!这卤味、肘子,鲫鱼,都是外头的滋味好,我自己无非做些小菜而已。一点家常手艺,叫徐先生笑话了,徐先生若是吃着不好,那是我们百姓手艺有限,若不是今晚过于仓促,县里的酒店都订满了,本来很该请徐先生去饭铺子坐坐的!”

徐振之是走南闯北惯了的人,哪会在意这个,忙笑道,“家常菜便很好!出门久了,惦记的便是这一口家中的手艺!买活军这里,饮食之丰,已较外头强上不少了,这些菜若是放在外头,尤其是北面,哪里是一般人家吃用得起的呢?便是街头小吃,也远没有买活军这里这样丰富了。”

这话众人倒都觉得有道理,他们也都是眼见着临城县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若是从前,这样的小县城,最多不过是两三间饭铺子而已,若说是酒馆,开上两间都怕生意不好了。便是酒馆,也不可能日日备着肘子,要这种硬菜得事先打招呼,在集日预备去吃酒,因县里能日日开荤的人不多,屠夫也不是每一日都杀猪的。

要说街头小吃,倒要比饭铺子多些,但要说多繁盛,那也是没有的事情,在买活军来之前,临城县的好日子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而且现在许多人也已经逐渐地淡忘了买活军崛起以前的老日子,只觉得临城县天然便该是这个样子,在买活军的统御之下太平繁盛地过着好日子。

听到徐振之这样说,仿佛才意识到在买地之外,天下间还有那许多地方都动荡不安,百姓们不知过着怎样的生活。一时间也是纷纷嗟叹,又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徐先生,你是见过大世面的,既然点评了我们买活军的食事,何不将北方京城、南方姑苏武林一带繁华地方,与我们买活军食事的异同,写成一篇文章,发表于专栏之内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知道些远方的事情!”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叫好,庄子迫不及待,忙央求道,“徐先生不如现在就说些罢!你是世上第一吃过见过的人,什么地方的美食都有所领略,不如说说,咱们买活军这里,几座县府的小吃,哪城最好,综论天下,又是哪座城市的食事可说是天下第一?”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禁不起排的,偏偏庄子话本看多了,最喜欢的事就是给所有东西都做个排行榜,这话一出,顿时惹来众人附和,徐振之虽然知道在临城县这里,要给本地父老面子,但也被激起谈性,便忖度着说道,“说起买地的食事,和外头的确大有不同,第一个不同便是——食材上,有极大的不同——”

第347章 买地风情(下)

若是说起各地的街头小吃, 徐振之确实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专家了,虽然一般来讲,科举取士之后, 官员也少不得各地宦游, 但是他们要自重身份, 自不会和贩夫走卒混在一起,享用路边小吃。讲究一些的,一般多是自备路菜,不会随意取用旅途吃食, 生怕染病。

也就只有徐振之这样, 多以步行游玩的奇人, 能够深刻领略到民间小吃——又要有了《买活周报》上的一个专栏,让他有了一周必须整理一篇笔记的压力, 才会让他有了动力, 将记忆中形形色.色.的地方名吃整理、比较, 形成一套体系。因此, 这一年多一来, 徐振之也在回忆游历各地时的美食, 经他总结,各地的食物,先不说吃口, 按买活军的办法, 大致上可以分为几种——蒸制、烤制、汤制的主食;炸制的面食;厚味的下脚料;糖制的食物, 这四大分类, 可以说是将街头所有小吃几乎都囊括殆尽了, 能逃离这四种的实在并不多。

如此分类, 便很可以见到各地的民风和经济了, 经济不好的地方,譬如北面,炸物的摊子便少,街头多卖主食与下脚料,还有用糖做的蜜饯、果干等物,这是因为这些东西,成本廉宜,卖价自然也低,如此方才能招徕更多顾客——而且这些东西是不怕压货的,今日卖不完,明日再来卖,那些下脚料滋味还更为浓厚,因此北方多出老卤,便是这个道理。他们也不是不卖炸物,卖的多是馓子、油茶面,这些东西是作为备用的主食储藏起来的,也可以待客,和一般现做现吃的小吃,又不太一样了。

南方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而且经济怎么样也要富庶一些,小吃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了,譬如炸圈子,也有叫做灯盏糕的,这东西在北地也不是没有,但只有在京城那样的大埠随时出卖,一般的小县城,这样的油锅摊子便是支起来了,生意也不会太好,因为一天开张不了几回,那油锅滚开几次便发苦了,这种小贩都是跟着乡下的庙会、集市走,才能有生意,想要在一处固定的地方随买随吃,那是办不到的。

到了南方这里,尤其是江浙一带,府县繁华街道上,四五个小吃摊子是可以支持得住的,其中炸物也有个两三家,糖炸糕、炸麻团、炸油墩子、炸糍饭糕,这都是常见的吃口,细品之下,多以炸面食为主,再佐以糖汁是主流,咸口较为少见,带着大荤而不是下脚料的,那就更少见了。

“在别处的地方,先不说滋味,便连鸡子儿,那都是做个浇头来给你加的,为何?价格贵啊,我这一次,一进衢县,先觉得经济不同,从哪里可以见出来?就是在路边有卖蛋烘糕,还有卖蛋墩子的,这两个东西,一看就觉得不得了——能把这样的东西当作一个小吃摊子来做,可见本地的经济,的确不一般。”

所谓的蛋烘糕和蛋墩子,也是这一年多一来,临城县很流行的点心,众人一听,都是笑道,“到底是徐先生,高瞻远瞩,我们只知道吃,哪里想得到还有这些见识在里头。”

被徐振之这么一说,也觉得思路打开,纷纷都说,“确实,若是从前,鸡蛋也不是随意能吃得起的,一家人最多也就是孩子们两三天能吃上一枚,哪里还如现在一般,有这么便宜的蛋墩子可吃!”

所谓的蛋墩子,是有特定模具在的,一块铁板,挖出了一个个圆柱形状的洞,先把鸡蛋和面粉(也有用米浆的)稍微搅和了,但不夹破蛋黄,倒一半下去做底,之后再放些咸菜做馅——冬日也有腌过的肉馅,不过那要加钱,也可以做甜口,那就是放一点点豆沙。

随后将剩下一半蛋液倒入,过得一会,等到整个墩子都凝固了,便用一根竹签,眼明手快地将其挑起翻身。做得以后,两面焦黄,散发着烤蛋特有的浓香,再撒上一点点稀稀的辣椒酱,这是家里的炒蛋、煎蛋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美味,更不说水煮蛋了。因此,虽然一个蛋墩子就要两文钱,所用的鸡蛋个头还不大,但是蛋墩子的摊子,生意一向还是很好的——这个东西和庄子的玉米卷饼又不一样了,制作需要门槛,一般人去哪买铁板去?再说也不是人人都能把蛋墩子翻面,因此,家里小孩偶然要吃一个,家长也不阻止,这份钱是该人家赚的。

再说蛋烘糕,这东西便更常见了,就是人们家里也可以自己做的,所以价格就更加廉宜了,只能比家里自己做的成本要略贵一些,赚个人工钱:蛋液和面粉混在一起,再打些白糖进去,一个鸡蛋,一些面粉就是一张小小的蛋烘糕,也不过两文钱而已,香甜可口,和传说中蛋糕的味道相差也是不远,这两样小吃都很有市场,如今已经迅速在买活军治下蔓延了开来。

“这些东西,做法倒是不难,为何在其余地方流传不开呢?是无人想过吗?倒也不是,小吃是否丰富,实在是民生是否繁华的反映。”徐振之越聊谈兴也是越浓,“无非是以小见大!又见这一个小摊在夏日还有熟肉供应,就知道本地人家吃肉是频繁的事情,日日都有人家杀鸡拆骨,也都能卖得掉的,能活在买活军治下,对百姓们来说,实在是有口福的事情呢!”

“可不是如此!”

“徐先生是有见识的人,真是说着了!”

街坊们便也感到面上很有光彩了,纷纷争先恐后地笑道,“如今虽不说日日能吃上正经肉,家里一人一天一个鸡子儿,那还是有的。”

“俺们的养鸡场虽然外人进都进不去,但那产蛋的数量是当真地多呢!如今那些农家,鸡屁股里是攒不出钱来了,还不如自己吃,他们现在不出门做工,可是不行,鸡蛋卖不上价,连一块布都买不起,光指着卖粮食的钱恐怕也是不够的。”

“那样的高产鸡百姓们养不得吗?”

“养也养得,只是配出来的鸡,下蛋便没那么多了,这和咱们常吃的快大鸡一样,没有自己育种的,自己养,或许是沾不到仙气,几代下来,后代良莠不齐,还不如本地的鸡群好。”

“还有这样的事!”

“说是只有原种鸡和曾祖代鸡可以育种,咱们拿到的鸡蛋都是祖代鸡,的确无法育种,为何说祖代鸡的鸡蛋还不肯往外卖呢?便是害怕外头的人不懂事,没有文化,贸然用祖代鸡取代了多年来土生土长的老鸡种,过个一两年的,这种快大鸡养不得了,又买不到新的鸡蛋,本地的鸡又绝种了,到那时才真是不尴不尬,恐怕要拉饥荒呢。”

出门游历,广为交际,的确是很增长见识的事情,徐振之原本还不知道在种鸡、种粮上还有这样的学问,也是不由道,“难怪朝廷引种高产稻,也是顾虑重重,此事处理不好,牵连太广,可能反而会引起大乱呢。”

他虽然对政治功名无意,却也知道粮种被他人掌握,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庄掌柜众人也是笑说,“可不就是如此,我们都说,若不是建贼的压力实在有些大,又有小冰河时期的预料在前,朝廷宁可百姓饿死,也不会引入我们的高产粮种的,这可是把脖子送上去给别人卡的事情。”

看来,读了报纸之后,便是贩夫走卒,对于□□势也有自己的认识,而且买活军这里,竟也没有莫谈国是的规矩——虽然在敏朝也少不了有书生臧否时政,但这种事是很灰色地带的事情,可以治罪,也可以不治罪,主要看是否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但是,《买活周报》反映出了买活军这里截然不同的,宽松的社会风气,这里的规矩,一方面非常的严格,另一方面又相当的宽松,尤其在言路上,似乎任何人不论身份,都可以对于时政发表自己的见解,像是徐振之印象很深刻的天一君子,便是以挑剔官府政策出的头,时至今日,周报上也经常刊登一些质疑官府政策的文章,虽然内容多数和商事有关,是徐振之看不太懂的,但是,他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氛围,那就是买活军这里的百姓,毫无疑问要比敏朝的百姓更为快活、殷实、健康和自由。

才不过是五年,便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这一夜,徐振之少见的失眠了,或许是因为天气的暑热——庄家人热情地邀请他和庄子共享院子里葡萄架子下最荫凉的竹床,床脚点了蚊香,院子里种了艾草和除虫菊,所以没有太多蚊虫的困扰,夜里凉风徐徐,庄子早已发出了响亮的鼾声,而徐振之则是望着葡萄藤中淡青色的硕果,思忖起了敏朝的前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庞大而古老的王朝,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山川形变、沧海桑田,在永远不变的山川之前,善变的人类,似乎又将掀起新的纷争。

一切会更好吗?

最新小说: [柯南同人] 酒厂大哥转职主夫 [海贼王同人] 我,是要成为海贼牙医的女人 除我以外,全员诡秘 赌狗 (The Dogs Who Played) 三人行,必有我师(ABO) 【海贼王】OP世界游乐场 上官昭容诡事录 伪装Alpha的她掉马了(NPH) 繁花似火 新婚夜要和离,竟惨遭暴虐王爷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