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齐冷冷看了一眼禁卫军手里的牛皮纸信封,不等仁帝去看,抢先道:“儿臣无话可说,这些都是我的。”
仁帝揉着额头,“不看了……年齐你……”想了想,竟然词穷,一时无语。
年齐在殿下跪着,看也不看宫士诚,笑着低声道:“你做得很好,毫无破绽。”
宫士诚没听见般,毫无反应。
过了很久,仁帝方道:“带年齐回去。”
禁卫军领了年齐出殿。仁帝神色极为疲倦,脸色灰白,毫无生机,颤巍巍吩咐:“你们都各自回去罢。”
宫士诚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要禀告。”迎上盛康的目光,朗声道:“微臣在那刺客站立的地方寻到这件东西。”说着,从怀里掏出了玉佩。
皇后借着正午的阳光一看,却是盛康随身带的那块,不禁脸色大变,转眼去看盛康。
盛康半眯了眼,盯着宫士诚,手指不由伸进袖里,摸到了那冰冷坚硬的飞刀。
仁帝问道:“这是何物?”
“这是太子殿下的玉佩,不知何故竟在那刺客站的地方,想必是落在了那里。”
已经牵扯了一个皇子和一个威震天下的将军,仁帝头疼欲裂,现下听到又扯上了盛康,暴怒道:“这是怎么回事?盛康?”
第13章
皇后心急如焚,刚要开口辩解,被盛康打断:“这是我的玉佩。”看向仁帝,却不恐慌,淡淡道:“我大婚那日,醉的一塌糊涂,在御花园弄丢了。”
仁帝将信将疑,“是吗?”
盛康笑笑,“儿臣也没有证据,不过凌波殿里的宫女太监多得是,父皇尽管去问,大婚之后,这玉佩我就再没带过。”
仁帝已经烦了,“罢了,朕头疼,这事明日再说罢。”言罢,自顾起身走了。
盛康笼着袖子,走下殿去,看着依旧跪在那里的宫士诚,“你不想活了?”
宫士诚大义凛然道:“皇上派微臣查此案,微臣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顿了顿,“皇上已经下旨不杀我,微臣才敢言的。”
盛康笑道:“好,我不敢杀你。来人……”进了两个禁卫军来,盛康道:“杖刑,五十。”
宫士诚被拖走了,皇后一身的冷汗,弹弹衣袖站起来,“本宫回去了,盛康我儿,不必与这等下作狗一般见识。”言罢,被宫女扶着,回了凤栖宫。
天色一派晴朗,干净的深秋已悄然远去,幕国寒冷的冬天来临了。
桓清二十年十月十四,仁帝下旨,赐死三皇子幕南君年齐,挫军将军宁须臾被召回幕都。
十月二十,宁须臾以谋反罪问斩,宁家被抄。宁须臾唯一的儿子宁广鹿不知其踪。
十一月初三,封吴编为挫军将军,即日启程赶往拔乐关。封宫士诚为皇上近身带刀侍卫。
宫士诚因为身上还有伤,不能立刻走马上任,只好直挺挺躺在禁卫军院里。
外面已是滴水成冰,屋里生了炭盆,并不很冷。
天色渐暗,宫士诚趴在床上,听得门响,也不抬头,依旧闭着眼,“让你去御膳房弄点吃的怎这般慢,快饿死老子了。”
一只手轻柔的摸上宫士诚的头发,手指温暖细润。宫士诚愣了愣,炸了毛般伸手就拿床上的佩刀,作势要起身,边起边吼道:“你还敢来!看我不砍死你!”
盛康指尖凌厉一闪,一把灼亮的飞刀已然逼在宫士诚脖颈动脉处,用略显沙哑却是让宫士诚魂牵梦绕的声音道:“趴下!”
宫士诚转脸谄笑道:“太子殿下饶命,小的开玩笑的。”
盛康笑道:“你这脸色变得,比宁将军的名字还要神些。”
宫士诚重新掖好佩刀,乖乖趴下。脖颈皮肤上一片冰凉,这可怠慢不得,“殿下打也打了,气也出了,还是收好这东西罢,小的怕一个不小心……”
盛康收起飞刀,掀了盖着宫士诚身上的棉被,只见从背上到两股,密密麻麻都是伤痕。上次的疤痕尚未褪去,又添了新伤。不过,看起来宫士诚恢复能力甚好,这才半个月,已经好得七七八八。
盛康从怀里掏了一瓶药放到桌上,“这是金创药。”
“我用不着这些,粗皮剌肉的,哪那么金贵。”
这话听在盛康耳朵里,颇有些赌气的成分。盛康也不恼,“谁让你拿着我的玉佩招摇,还予我罢。”
宫士诚那日拿在手里的玉佩,正是盛康大婚那晚来这里换衣服时放下的。说不得是宫士诚早早放在林里,等着郭子琼去发现。
在殿上又唱了一出苦肉计,仁帝才放心把近身侍卫交给宫士诚做。
“这些东西你有的是,这块便给我罢。”宫士诚无赖道,“若哪日你把我贬为庶民,我也好卖了去谋生路。”
盛康对这二百五已没了话说。听得门外有人声喧闹,想必是禁卫军轮值的回来了,便道:“郭子琼可是会来?”
“他给我弄东西吃去了,这次能查出这案子,都是他的功劳。”
盛康眼皮一跳,站在窗后,看见郭子琼进了大门,手里拎着一包东西。盛康手指摸进袖里,沉思掂量。
宫士诚接着道:“受伤这些日子也都是他在照顾我。”
盛康已然下了决心般抽出一把飞刀捏在指间,略有杀气蔓延。
宫士诚感觉出盛康的杀气,顾不得身上的伤,起身道:“你做什么?”
盛康视线跟着郭子琼到了门前,后退两步,运起内功。
宫士诚瞥见郭子琼,喊道:“回来啦!”
盛康不由对上宫士诚的眼神,一个要杀,一个要护,“噼啪”一闪间,郭子琼已推门要进。
盛康转念收起手里飞刀,从后窗一跃而出。郭子琼进门一瞬,盛康的衣角孑然消失在窗外。
郭子琼见宫士诚坐在床上,两眼直愣愣看着后窗,顺着他视线看去,只一片湛蓝的天。
“看什么呢?”
宫士诚回过神来,“鸟……”
郭子琼皱着眉,“这都下雪了,还有鸟?”只当这二百五已经被打傻了,放下手里的东西,“吃饭罢。”
腊月,又是一个腊月。宫士诚抱着佩刀走马上任,整日与仁帝形影不离。
年关将近,皇后忙着与柳无涯准备过年的事宜,忙得脚不沾地。
盛康嫌冷,整日便在凌波殿闭门不出。
幕国要过年,疆上也是要过年的。
拔乐关战报频发,一路的败北之战。
若论忠心,可能没人比得过吴编,但论用兵,吴编想必比疆上人要差些。
疆上人掳掠了些过年的东西,拔乐关内的百姓已经开始有怨言。
仁帝手上攒了几十个折子,都是让他换将的。柳晋的折子最是刺眼,隔三差五便是一张。
仁帝头疼欲裂,转眼看向木头人一样的宫士诚,“宫士诚,你说,怎样打仗才能让疆上人回去?”
宫士诚道:“打仗只是一小部分,想让疆上那些蛮夷安定下来,根本上是让他们有地牧羊放牛,富饶起来,自然就不会垂涎关内百姓的东西。”
仁帝笑笑:“先帝曾经派了不少使者去跟疆上人沟通耕田织布,那些人不愿放弃原本的生活方式,冥顽不化,这才年年打仗。”
“那便没办法了,只好打。疆上是个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他们性格直爽豪迈,以骑兵为先锋,善射箭。但是,论攻略却差些。依微臣所见,打仗不过就是虚虚实实的变化,摸透疆上人的性格特点,便不愁没有胜仗打。”
仁帝看着波澜不惊的宫士诚,沉思良久。
过年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纷扰而至,幕都一片银白。宫里更是乐淘淘一片,忧虑的恐怕只有仁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