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大,嫂子就要生了,这可是咱学生军的嫡长子啊,全军上下的希望!所以,军部决定,马师座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嫂子,照顾好咱未来的大侄子!”
马强见陈思奇把他夫人都搬了出来,不禁犹豫了一下。
说真的,第师重建以来,象样的大仗确实没打过几回,全师弟兄都有点憋气。可他心里清楚,论实际战斗力,重建后的第师比起几支兄弟部队是差远了,好容易训练了几个月,刚有点起色,就又在井陉关、娘子关守卫战中消耗殆尽,不得不重头再来。
而近半年来,学生军大仗恶仗一个接一个,强攻十家庄、北上绥远、夺取宣化,几乎每一仗都关系到学生军的生死存亡!第师在这样的严峻考验面前,明显还差点火候。
张野一直将第师留在根据地,也正是为了尽快恢复其原有战力,其实是一片好意。马强也能理解,并且还十分感激。可是第师如今眼看训练得差不多了,正好又面临着南下作战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自然不想放过,可是想到大腹便便的妻子,心里还是颇为矛盾。
张野见马强不做声,笑着站了起来,抬手示意陈思奇坐下,开口说道:
“马师座,这次南下作战,咱学生军几乎是倾巢出动,老窝可就空了!虽说委员长出面调解,傅长官又在北边牵制,但是阎长官究竟会怎样想,咱们谁也摸不准!第师独自镇守咱整个根据地,保卫咱的大后方,这个任务可是比南下作战更为重要!别的不说,我家的花洁可是拜托给马师座啦,呵呵!如果根据地出现意外,咱学生军必定会军心动摇!所以,只要这次南下顺利,第师当记首功!责任重大,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马师座就不要推辞了!”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六十三章 甫得强援
马强最终在张野和他老子马浩的劝说下,同意继续留守根据地。何秋艳听到花洁带来的消息,总算松了一口气。
现在花洁的肚子,也有一点凸出来了。她颇为害羞,张野不在的时候,她就极少出门,一般总陪着何秋艳唠嗑。因为几个闺中死党如柳枝、钱小玲等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只有她和何秋艳一样,独守空闺,安心保胎,所以同病相怜,找到大把的共同语言,关系格外亲密。
之前何秋艳猛一听说马强主动要求南下,大吃一惊。
虽然男人身为军人,带兵出征乃是本职,但何秋艳本是千金小姐出身,从未有过生养的经验,身边唯一的一个老人何信却又是男子,什么忙也帮不上!眼看临盆在即,就算学生军医疗水准不错,她也免不了心内惶惶。如果男人守在身边,那她多少还有个依靠!
花洁见她愁眉不展,闻弦知意,一边温言安慰,一边自告奋勇出来打探消息。
好在张野几人不负期望,轮番劝说,终于迫使马强回心转意。花洁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还是自己的老公善解人意呀她当即兴冲冲地转身回来,向何秋艳邀功。
张野见南下部队的编制定下来了,就让周莉莉第一时间向陪都汇报。尽管在会议上表现得信心满满,其实他心里还有两个疑虑:
一是单凭学生军的力量,强攻徐州难度很大。兵法云,“十则围之”。可是学生军不要说十倍,一倍都不到!鬼子的部队都是久经战阵地精锐,装备也不比学生军差,又是以逸待劳,所以在没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取胜颇不容易。关键是华北战局转变和黄河决口。使得徐州成为学生军南下的必经之路,无法以奇兵胜之。
二是阎长官对根据地的威胁,始终让他如芒在背。虽然委员长亲自插手调解,又有傅长官从后策应,但是仅凭马强的第师两三万人,根本不可能挡住十余万晋绥军地进攻!根据地一旦有失,学生军就成了无根地飘萍,只能任凭阎长官宰割了。
他思虑良久。最终决定向委员长求援。
因为武汉战事日趋紧张,委员长急需学生军打通南北通道,牵制日军主力,从而缓解武汉压力。张野心说,想要老子出兵就得替老子解决后顾之忧,别光让咱学生军在前面卖命,他阎长官坐镇晋省乐享其成!
于是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详细阐述了自己目前的困境和南下抗战的决心,同时展望徐州之战,隐晦地表达了对南下前景(手机 阅读 1 6 k 。 c n)的忧虑。
委员长收到张野的来信。果然极为重视。现在国军几大战区的主力云集中南,委员长也拿不出更多的兵力接应学生军,若不是为了安张野地心,委员长连“忠义救国军”都不想派过去!
事实证明,经过张野调教过的“忠义救国军”战力果然不同凡响,自晋省渡河南下以来,沈最率部四处征战,一直担纲尖刀攻坚任务,火力凶猛作战顽强,从未令人失望过!
现在也只有华北的第二战区还有机动力量了。
自从华北日军被学生军和晋绥军赶回东北。第二战区的近三十万部队就没了用武之地。除了傅长官的近十万人要防守绥远边境,抵御伪满洲国防军和关东军南下,以及牵制阎长官之外,晋省的部队暂时没有了作战任务。
委员长暗想,学生军一旦南下,晋省必然再次成为阎长官的天下!学生军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大好局面,很快又会回复到从前的状态,这可不行!与其让那个不听使唤的阎老西再次坐大。还不如设法削弱阎长官地力量。以保持晋省政治平衡!
不过,八路军还在晋省活动。所以也不能把阎长官的部队全部抽调出来。
对于委员长来说,八路军的威胁,远比日本鬼子要大,虽然现在他们的力量还很弱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给他们机会,发展壮大也不是不可能!
委员长找来戴长官和第五战区的李长官、号称“小诸葛”的白长官,商议良久,最后决定调晋绥军中最强有力的第军陈长杰部协助学生军围攻徐州。
陈军座是福建闽侯螺洲人,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参加福州学生军北上。不久南北议和,学生军被解散,他又回福州转入武备学堂读书。毕业后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学习。
年以第一名毕业后,他应同窗好友傅作义的邀请,赴山西任阎长官晋绥军步兵第七团任见习排长,渐次擢升为排长、连长、团副、代理团长、旅参谋长旅长、师长,参加过“中原大战”,沿津浦线南下,打济南,夺泰安,攻曲阜,捣徐州,屡建战功。
抗战爆发后,陈军座率部先后参加南口战役、平型关战役,连获战功,尤其是平型关一战,打出了晋绥军的军威,因功升为军长,号称“抗日常胜将军”,所部更名为第军。
陈军座虽然久历行伍,不脱文人本色,他身材瘦高,温文尔雅,且极为好学,手不释卷。算得上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类”。
傅长官对他有提携知遇之恩,又有同窗之谊,且两人均为抗战名将,惺惺相惜。因此他与傅长官关系密切,几乎是言听计从。傅(手 机阅 读 1 6 k 。 c n)长官与阎长官闹矛盾,他夹在中间,两面为难。幸亏所部能征惯战,号为晋绥军第一,所以阎长官虽心有疥缔,倒没有把他怎么样。
委员长认为,既然傅长官已经从晋绥军中分化出来,那么陈军座也是可以争取地对象。因此,完全可以借学生军南下之机,将阎长官的这一支精锐部队拉过来,既削弱了阎长官的力量,又增加了国军的实力,实为一箭双雕的好计策!
所以,他拿定主意,以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的名义下达命令,即刻调晋绥军第军加入学生军南下部队。
阎长官收到调令,心里郁闷不已。可是学生军在东,傅长官在北,阎长官纵有再多牢骚,也不敢公然抗命!
何况目前华北已无战事,委员长征调第二战区主力部队南下参战,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事,而陈军座自己,也为能够南下参战兴奋不已!
阎长官实在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只好再三叮嘱陈军座,注意保存'实力,拿下徐州后,不必急于南下,以免成为学生军地炮灰。
陈军座接到命令,一边通令全军准备出征,一边亲往泉阳拜会张野,商议南下作战事宜。
作为征战半生地职业军人,陈军座对于学生军异军突起印象深刻。而对张野这个极富盛名的年轻长官,他虽然并不熟悉,但是学生军地战绩,却是实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