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军兵锋所至,曾经遭受过鬼子荼毒的当地百姓无不夹道欢呼,倒履相迎。
各地地学生青壮踊跃参军,使得学生军的队伍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不到两万人的部队扩大至四万多人,四个旅升级成四个师!其中居多的,还是在临汾招收的那些随阎长官从省城南下,躲避战事的各大学校地师生。
就连一向以军统自居地沈最,也给他的“忠义救国军”招收了不少人马,部队从一万人增加到一万五千人。1^6^K^小^说^网
部队扩大虽然是好事,可随之而来地,却是后勤补给上的极大压力。
尽管在临汾与晋绥军会师时,得到了阎长官的全力支持,粮草供应问题基本有了着落,并且供应通道也完全打开了;而在阳城与卫长官的国军会合时,又得到了戴长官拨来的大批军火物资,新增部队目前的装备不成问题,可是后续的补充,暂时还是一个未知数。
阎长官虽然慷慨解囊,同意包揽学生军的粮草供应,但是张野却并不习惯将自己的命脉交给别人来控制。并且张野从阎长官的言谈举止中,也看出他对于学生军,其实是有着一点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他一边想要利用学生军出头抗日,一边又不欲学生军借机壮大队伍,与晋绥军分庭抗礼,所以张野对他就更增戒惧。
不过学生军这一路下来,控制的地盘增大了几十倍,已经基本可以自行征集补充给养。
学生军每到一地,都大力普及地道和地雷战术,组织当地青壮编练成地方保安民兵部队,发给武器进行操练,以应对主力部队离开后可能出现的严峻形势。
至于各地的政府机构,张野则仿照泉阳模式,由当地居民选拔推举产生。张野深知建立民主政体的重要性,所以不惜费心劳力,也要在学生军的控制地区宣传推广民主选举制度。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巩固了学生军的统治地位。
因为选举建立的地方政府,都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开明绅士和知识分子组成,所以能够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和认同。由于这个政府是由学生军建立起来的,自然会坚决服从学生军的领导。并且,各地建立了政府之后,陪都方面或者是阎长官,即使想派遣官员过来插一杠子,也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更不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此外,建立了地方政府之后,对于组织当地的生产自救、恢复经济,以及学生军的后勤统筹都大为便利。
为了最大限度地杜绝贪污舞弊行为发生,张野在各级政府均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监督的目的。地方保安民兵队则直属学生军管辖,受学生军驻当地负责人指挥,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干预政事,但负有保卫本土安全的义务。
由于历史原因,晋省经济一直较为落后。而受到战乱影响,各地农业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停滞倒退。地方政权建立后,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张野大力发展辖区内的军火经济。
美国在二战中的经历证明,军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晋省由于农业经济经营周期较长,一旦荒废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起来,直接影响到很多百姓的生计。
但是晋省得天独厚,盛产煤铁矿产。尽管晋南不象晋北那样丰富,但也远胜其他省份。煤炭可以炼焦,进而土法炼制钢铁,煤炭还可提炼出硫磺,是制造黑火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另外两种原料硝石和木炭,在晋南各地都比比皆是。
在张野的号召下,一夜之间,晋南学生军辖区内就多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黑火药加工厂,紧接着,炼焦厂、炼钢厂也纷纷建立起来。这样一来,等于一下子多出无数的兵工厂!而这些工厂吸纳了大量本地的富余劳力,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对于当地工厂的合格产品,学生军全数采购,用于武装当地保安民兵队伍和学生军武器储备。这一切,都是严格地按照商业经营模式来操作的。
学生军原本就拥有颇具规模的兵工厂。并且在学生军内,有得是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在技术理论和生产工艺流程上,均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难题。
赵之江老师带着一大群卧龙洞兵工厂的技术专家,奉命离开了卧龙山基地,成天风尘仆仆地到各地巡回指导,统一产品标准和生产工艺,监督产品质量,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分配安排生产和组装流水线,以确保生产效率最大化。
除了生产军火以外,还有军需用品。凡是学生军有需求的,不论是军服军鞋还是锅碗瓢盆,都要组织生产。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张野相信,学生军这么大的战争需求,绝对能够带动晋南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二章 普及教育
晋省不但经济落后,文化更为落后。
从后世过来的张野,当然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国内最高水准的军队,学生军一直具有远高于其他部队的综合文化素质。这一点,就连委员长的几大王牌部队也比不上。
要巩固学生军的统治地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思想熏陶。
所以普及文化思想教育,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学生军的领袖,张野在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同时,就把开展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他规定镇级以上政府,必须拥有自己的中学,村级机构也必须建立小学或私塾,市级政府则应拥有高等学府。
师资力量不是问题,学生军里多得是;房屋教舍也不是问题,经过战乱,空置的房子比比皆是;生源虽然不多,但是学生军推广的是免费教育,不分贫贱一视同仁,对穷苦人家的子女特别有吸引力;只是经费不丰裕,这个张野也没办法。发展经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就算之前学生军从鬼子手里抢了不少,还是连养活自己都远远不够。
正是因为经费不足,张野才不得不向戴长官伸手,向阎长官低头。并且他之前还不停地绞尽脑汁拚命创收,例如通过出售匕首和火箭筒、还有烟幕弹和催泪弹(实际上跟烟幕弹差不多,只是掺上辣椒末生石灰之类)的制造技术。http://WAP。16k来换取美国地军火装备。
不过张野心里也清楚,之前困守在卧龙山区,时刻面对着鬼子的围剿,根本腾不出精力来搞经济建设,并且卧龙山地广人少。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供养学生军。
可是现在不同了。四分之一的晋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光人口就上千万,就算养活二十万部队都绰绰有余。虽然经过日寇地掠夺,暂时还十分贫困。但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运作,等自己的军火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一切自然会发生改变。
除了在地方普及思想文化教育,张野对学生军内部的文化教育同样十分重视。之前的指导教官制度,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已经逐渐显现出良好地效果。部队不再象一盘散沙,只以带队主官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紧紧团结在学生军部的统一指挥下,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日渐增强。
在地方普及思想文化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二是巩固学生军的统治地位。三是宣扬学生军的政治理念,简单说就是民主平等公平公开,跟国父的三民主义差不多。张野现在还不敢标新立异。
在军内开展文化教育的目的就具体多了:首先是增强部队向心力凝聚力,培养官兵们地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是满足部队特种作战需要,比如王维一主讲的日语会话课;第三是加强官兵们的综合文化素质,使官兵们学会用头脑作战;第四是提高官兵的个人能力,使之成为多面手,不论在军队还是到地方,均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6^K^小^说^网
张野希望趁现在部队战事不多的时机。系统补习文化课程,并进行考核评比,以促进官兵们的学生热情。
尽管张野曾经是一个落后学生,但是上一次考试他已经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并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他那运筹帷幄,料敌机先的智谋机变,仿佛无所不知地过人才华,早就深入人心了。
并且在各部队进行文化教育时,张野也经常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