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基因造神 > 第51部分

第51部分(2 / 2)

粮食只是其中一个问题,居住地也是一个问题,如今整座炎黄山正在如火如荼地搞生产建设,最累的要数刘晓龙了,后山的新居民区的房子要加紧盖,还有养殖区、种植区、生活区的划分,自来水的安装,新加入山民的安置问题,一下子全部都压到他一人头上,好在不久前邓国民给他注射了基因改造液,如今的精力身体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他也是唯一一位不是作战将领得到邓国民特意改造之人,也算是劳而有得吧。

炎黄山的举动虽然三国有所察觉,可如今这些军方代表们哪有空管这闲事,他们正在派亲信赶往国都向权贵以及掌管军部的各大臣送礼,以期能够在此次大扩军之际能够谋得一个好职务,顺便升几级官那才是自保为官之道。

三月后,石排镇境内涌进了大批的难民,如今的石排镇已经人去楼空,所有山贼、马匪们都被炎黄山和三国瓜分了,整个石排镇就只有炎黄山这么一股势力,其余的要不被收编去享受那渴望不可及的荣华富贵般的炮火生活,要不就被邓国民掳了来打农民,天天没事种种田,养养老虎、豹子、野猪什么地。

一下子涌进大批的难民,自然引起了白毛的注意,当即派人去探个虚实,不久就从难民口中得知,这些聚集在石排镇四周的难民分别都是三个国家的平民因王国大肆征兵,许多男人都参军了。

家中主要劳力不在,收成本就不多这下更加少的可怜,然而王国还在不断地增加税收,特别是粮食的征收数量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承担地起的,被官吏抢劫完了所有余粮之后,不久又再次征兵,这次百姓们事先得到消息,都在黑夜里提前收拾几件衣物,逃了出来。

无路可逃之下,这些老实的村民们想到了石排镇,这个地方之所以有名,传言这个镇子的人都是活不下去的,如果能够被这里的土匪收留,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命,孰不知这里的土匪已经去了他们的国家当官,这些抱着来石排镇落草活命的难民们扑了一个空。

如今炎黄山,已经收成了两季粮食,加上他不断地增加人手种植,就连军队都采取了军垦的方式,而他的新型稻种又产量惊人,并且果实又大,把整座山都掏空了做地窖存放才算装完,正是粮食堆积如山的时候,如今来了这么多的难民,当即下令全力吸收。

山上住不下,又没了地方开垦,先在围绕着山脚下盖起了一片片的三层小楼,每楼住三户人家,依次外围建设,两排建筑之间是宽敞的街道,这样的规划完全出自邓国民之手。

好在天气不凉,这些难民们都被刘晓龙雇佣来盖房子了,这样正好让这些人吃工作餐,建设的速度在大量劳力的支持下,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可谓一日一变化,连许多炎黄山老人见了不禁在难民们面前昂首挺胸,自豪地抬起了高傲的头颅。

这些难民的到来,引起了炎黄山民极大地热情,究其缘由就是来得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这在基本由山贼们组成的光棍山寨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讯,许多干完活儿的炎黄山民就喜欢到山下转悠,表面上是在赞叹房子盖地好之类的无营养的废话,两只眼睛却骨碌碌地乱转,紧紧盯着大媳妇小姑娘的屁股蛋,极力地忍住不让别人看见裤裆的顶起。

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大婶,两眼一扫就发现了这些人的秘密,一个噗嗤没忍住就笑地前仰后合地花枝乱颤,期间风光从边角处偶露少许,往往令这些炎黄山光棍面红耳赤。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O八章 难民参观

更新时间2011…5…9 10:57:25  字数:2066

难民地涌入无疑给阳刚过甚的炎黄山带来了一丝清凉,原本就在邓国民的惠民政策鼓励下积极生产劳作的山民们更加迸发出工作热情,山民固然有多劳多得的意味在内,占大头的却是希望在小姑娘们面前表现自己勤劳的一面,完全的为了展现自己而加班加点。

邓国民在得知此事后,高兴的大笑起来,“果然还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有了异性的吸引,哪怕不用鼓励政策都能让这帮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干劲十足。难怪我来的那个空间的生产进度那么缓慢,应该旧就是时下女人们为了什子女权不结婚,一辈子过单身生活,搞的决大多数男人们生无乐趣,只得消极面对人生,得过且过一番。”

炎黄山的救济让饱受饥饿之苦的太叔、公治、企石三国的难民们感激不已,许多人渐渐对于往昔听闻有关于石排镇负面的消息过滤掉,炎黄山的救世形象开始进入人心。

许多有远亲好友的都纷纷写信或让人带口信将此间之事大肆褒奖,再次引来同样走投无路的各国百姓们放下对石排镇的成见,拖家带口的往炎黄山赶来,渐渐的山脚下聚集了不下于十万难民。

迫于压力刘晓龙再次向邓国民提议扩招保安团,邓国民在仔细思量之后决定将保安团扩遍为下辖五个团的保安师,师长由刘晓龙亲自担任。

随着人口兵力的增长,邓国民再次向炎黄山境内包括难免在内的所有人征召能工巧匠,凡是有手艺的人才都加以录用,有关生计民生的就交给刘晓龙让他尽快组建工业部,泥工、木工一部分集合起来组建工兵连,先是以建造居民楼练手,待考察技术合格后,邓国民就让他们在山下方圆三十里内建造城墙、箭塔、要塞。

随着工兵连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山下的建设正式分开,刘晓龙组织召集来的难民修建民用设施,有关军事防御的建筑就由工兵连包办。

经过白毛的努力排查,基本确定难民中并无对炎黄山心怀叵测之辈,即使有漏网之鱼也不能掀起大风浪,于是炎黄山上的关卡渐渐对山下民众开放,许多人生平第一次发现原来老百姓还可以这么生活。

老人、小孩、女人夹带少量逃过兵役的民壮,已经通过做工后每人都存有几日的口令后,恰逢炎黄山开放,成群结队的相邀一起去看看未来要在此扎根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乘机了解一下原住民的生活情况,印证将来自己的生活情景。

一路走来,各种水泥浇就的建筑,给人留下了坚硬、干净、美观、希奇的深刻印象,虽然山脚下也有用水泥盖房,但在一片泥土灰尘纷飞的环境里实在看不出其中的美来。

由于前山已经改成了军垦地带,许多土地不像原来那样东一块西一垄的,而是以营连为单位的大片土地,此刻的作物已经开花再过不久就要成熟了,这些在人们看来就是一望无际的高杆花海,待身边的向导自豪而满足的告知大家这是作物时,这些种了一辈子地也不曾见识过的老农们,当下好奇的打听这些作物的产量、成熟周期等等相关的细节,得知此作物只需一个多月就能成熟,而产量却是这些辛苦劳作的农民们不敢想象的三百多倍,顿时惊地天悬地转。

许多胡子花白的老汉,纷纷跌跌撞撞的扑进一望无际的比人还高的禾林,垫起脚陶醉地嗅着下垂的稻花,仿佛这些就是琼浆玉酿一般闻个不停。

也亏了邓国民事先打了招呼,否则正在田内捉虫的正规军非得将这些创入领地的家伙一脚踢飞。

每走一处,孩子们就要兴奋的欢呼,因为在宽敞的水泥道上两旁种植着许多闻所未闻的果树,即使看见一些熟悉的果子也不敢确定,比如桃这种常见的果树,全大陆最大的果字也不过拳头大小,炎黄山上的倒好,直接能和人的脑袋相提并论。

导致这个现象的完全是邓国民的想当然造成的,因为在他那个空间的影视作品里,仙桃都是硕大无比的,为了继续装神棍,他在改良果树基因时一概以结大果为主要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