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1 / 2)

她不止不哭,更是命人彻底去打听了一番。

顾氏要另起灶炉也好,还是另有其事也好,她都要先知道得明明白白,才好应对。事实上,喜春想得更多。

自古做买卖的,合几家之力,最后能成的少之又少,只一家出力者,反而事半功倍,尤以亲眷者合伙做买卖,成事者最少。

宁家早年是靠周家拉拔,可如今这些年,宁家早已起了家。

她略过这些思虑,问起了周秉他入盛京的情形。

周秉揽着人:“一切顺利,我们送上去的花水这几年未曾出过茬子,宫中的贵人,外边的贵夫人们都多有赞誉,顺顺利利就登了上去,正式入了皇商名。”

周家在秦州府响当当的,但在盛京地界却算不得甚,周家有尚书府倒是可笼罩一二。

大伯在前年尚书退下后正式成为六部尚书之一。

有尚书府在,周秉在盛京走动,别人也给几分面子,他一贯谨慎,也不敢托大,宫中的宫人们,外边牵桥搭线的,都送了礼,拜访了一番,彻底的把从前的关系拾了起来。

“嘉哥儿若是中举,便要入盛京参加会试。”喜春也明白周秉重新走动以往的人脉的意思,这是在给周嘉铺路呢。

周嘉若是中举,考上进士,往后是要入朝为官的,有了这些走动,他也能在官场上少走些弯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春看着他:“所以我说你们男人家这交情实在是浅薄呢,比不得我们女子之间,早前我说叫你给那些同窗好友们多写写信甚的可是说错了?”

得亏她有先见之明,早早叫他们先联系上,不然如今贸贸然去了盛京,你一个商户人家去登门拜访,人家许是碍于情面理了,但若说应承事却是不会应的。

没这交情。

最大的可能是理会都不理会的。

谁都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道理,但他们每年有写信一二的交情在,是知交,这说出去就不同了。

周秉好声好气的:“是是是,多谢夫人提点。”

喜春嗔他一眼,推了推人:“行了行了,下边已经备好水了,快些先去洗洗,你也不嫌脏的。”

周秉一家来,周兰钰叔侄两个就生活在了水深火热当中,按照周秉的话说,“要像你们叔叔/哥哥们学习。”

一副要把他们四个培养成朝廷栋梁的模样。

喜春是从周秉口里才知道周兰钰这小子心里在想什么,回头还亲自给他们端了汤水去,周兰钰是真以为他娘被伤到了呢,见到她第一眼就吓一跳似的:“娘,你没哭啊。”

哭过的人眼应该是红的,他娘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春拧了把他耳朵:“有你这个小混蛋在,你娘怎么会哭的。”

她气都来不及。

“娘娘,放手。”

顾氏做的事算不得隐蔽,她当然知道使唤周家调过去的人手很容易揭破,但她精打细算惯了,不肯花费自己兜里一丝一毫,小姑子家一丝一厘都怕错过了。

很快,顾氏做的事就摆到了喜春面前。

顾氏也在城外买庄子啦,也是种药材,供药的都没换,是她私下接触的,城外的庄子是她那位在庄子上做工的表弟跑的腿儿,在中间周旋买下来的,用的还是周家的名义,人家看周家的份上,还给他们少了好几十俩。

“两个庄子是连在一处的,这边庄子上用的工具、桶、袋、砖头,请人干的活等,都是从这里干完了就到另一边继续干。”

看,她这位好四嫂多精明的,用一个庄子就养起了两个庄子,自己庄子上什么都不用出,只要种出药材来就可以卖钱了,工具等一应的损耗,人工的费用全都不用出。

喜春觉得她也是个人才:“真的,就凭她这门门算计的精明劲儿,连根线头都不放过的,要放在外头那也是人人争抢去管东西的好手了,只进不出,一毛不拔嘛。”

偏偏,她只算计亲戚。

“跟她当这个亲戚,我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从来只占我便宜的份,没叫我得过一回便宜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春抱怨归抱怨,手上也很麻利,把事情给捅到了四哥宁乔手上,直接了当的问了,要不要拆伙。

再不拆,她外头庄子都要被搬空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2-0522:49:20~2020-12-0622:06: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银脆的绢花20瓶;晨熙麻麻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9章

宁乔是带着顾氏一起来的。

他常年忙着庄子上、挣钱的事儿,除了插手孩子的教导,家里的事儿尽数是交给的妻子顾氏操持,前年顾氏说舅家的表弟想找活计,想把人安排来,宁乔也随了她。

当时他想的是,庄子上反正也要请人帮忙,请顾氏的表弟,她往后在娘家那边也有面子。

这回喜春直接把查到的捅到了他手上来了,宁乔回去跟顾氏大吵了一架,这会儿过来夫妻两个脸上都不好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宁乔是给愧疚的,他对喜春说:“拆吧,把她用掉的都算算,剩下的按当初契书的约定分就行了。”

喜春还没回话呢,顾氏已经瞪着眼了:“你疯了不成?”

没了周家这两个庄子,他们一年到头的得损失多少银子?

顾氏并不觉得自己错了,她只是另起灶炉,私下自家多添了个庄子罢了,这有什么?她一不抢二不偷,是正经花了银子去买来的,谁规定了跟人合伙做买卖,自己还不能另起灶炉,重新再添一份家业的?

没这个道理。

都说拆伙了,喜春也公事公办了:“是可以啊,你重新置几个药材庄子都没问题,可你不该拿合伙的东西给你自家的用啊。”

往小了说,这也是公器私用了。

“你挪了这边庄子上的,你跟我们说过一声儿吗?”

没有吧?挪用庄子上的东西不吭声,有一回就有二回,看顾氏的模样也没有想自己置办的意思,以后用着用着这东西就成她私家庄子上的了,这边合伙的庄子上差又怎的办?

买呗,两家出银钱再买新的,她就只消出一半儿的钱,直接省下了一半的钱,这算计打得多精明?

都是做买卖的,谁也不是傻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人家愿意吃亏那是有原因的,喜春以前让顾氏占了多少回便宜,看的就是她四哥的面子,如今她不乐意吃亏了,该说的话就摆明了说了。

宁家是她娘家,娘家都起来了,喜春也不想掺和进去。

顾氏还强词狡辩:“我就是用用,又不是不还。”

是不还,反正喜春这么多年就没见她还过。

就连他们每年给送的年礼,都是一堆一堆的送,顾氏回的是什么?什么乡下里摘的野菜,布头野果子等,还有娘家里给他们送的小玩意,家里吃不完用不完的,尽数给送了来,还说甚都是自家里的,比外边卖的好。

他们周家自己庄子里就有,哪怕没有,外边也多的是村里的人摘了菜蔬来卖,哪里就比不上他们顾家的了。

从县里带上来的,还能比在府城里买的新鲜?

这些喜春也懒得计较,她送礼又不是为了顾氏回的礼,就是想让她哥、侄儿过得舒适。

她退一步,顾氏就得寸进尺一步。

贪便宜贪成习惯了。

他们新开的庄子才不过头一年种药材,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顾氏哪里想把现在这个已经成熟的金袋子给放走的,她犹犹豫豫的开口:“我以后不用了就行,还回来总行了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还没了解事情严重性,还以为是私用一回的小事儿呢。

喜春哪能不知道她这意思,要是今日她的私产庄子已经能挣银钱了,顾氏巴不得跟她断得一干二净呢。

就是那种占了便宜又要装面子说是靠的自己努力那种。

“可别,还是好聚好散,以后大家也能图个清净,不伤了这颜面。”

喜春这话可没说错,多少亲戚因为合伙做买卖最后闹得撕破了脸的?连亲戚都当不成了的?最好还是分开,各过各的,跟银钱沾边儿的事不掺和在一起,逢年过节还能得个面子情呢。

宁乔跟喜春都决定拆伙,顾氏想反抗也没声儿,她还想拉个同盟来,看到了妹夫周秉身上,连想都想就略过了。

都说这个妹夫最听小姑的话,顾氏自然知道这是真的,他说了不算,这个家是小姑在当,最后目光移到了门边的外甥身上。

又有什么用的,这么小点的只听他娘的话呢。

顾氏找了一圈儿愣是找不到个人跟她站一起不叫这兄妹俩拆伙,喜春昨儿就把账目给算出来了,拿给了宁乔看。

上边的账目清晰,用了多少,余下多少,一人能分多少都有数,他说扣了顾氏挪了东西去用的费用,喜春也没客气,她不想叫顾氏占便宜,照样算得精,最后算下来,这庄子还是周家的,里边的东西还是周家的,包括如今种下去的药材等,顾氏他们没分比他们多多少,最后分了八千多俩,结清了。

银钱也当面数清了,宁乔自己收的钱,没叫顾氏保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事儿,是我们对不住你们。”他长叹了声儿。

喜春跟宁乔兄妹关系好,也不在意的:“没事儿,以后四哥你就自己单干了,好好把庄子养起来,这一行利好着呢,回头那些参卖了,该是多少银子你也收着,我这个嫂子,样样算得精明,这庄子肯定会红火起来的。”

“你还给她说话呢。”宁乔哭笑不得的。

喜春摆摆手:“一码归一码,缺点是不少,也不是没优点的,如今庄子上就是你们自家了,还不得把力往一处使?”

顾氏算计也是算计别人把钱往自家兜里装的,可没有把自家兜里的钱往外掏的。

结清了庄子的事儿,宁乔就打算走了,喜春留他用饭,宁乔没好意思,带着顾氏走了。

“进来吧。”周秉朝外边扬了扬声儿。

一直缩来缩去的,打量谁没看到呢。

门口的周兰钰把妹妹往前一送,打着婳婳的名义说:“爹娘,是婳婳想你们了。”

婳婳就冲着他们傻乐,她还以为她哥是在跟她玩捉迷藏呢,又跑到门后,把自己的胖身子往柱子里一缩,小心抬眼的朝她哥看。

周兰钰要是看她一眼,她就立时转头,玩“自欺欺人”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当然,她这个年纪还不知道什么叫“自欺欺人”。

周兰钰又把人给提了出来,带到屋里,往他爹怀里一送,他陪着玩了半天的捉迷藏了,玩不过这么丁点有精神的小胖娃,总觉得自己智力被碾压的感觉。

他已经是个大人了,哪里还想玩这么幼稚的游戏,“爹娘,以后我们就不跟四舅舅一起开庄子了?”

这才是他一个大人该过问的事。

喜春看着他:“是啊,不一起了,以后那庄子就是我们自家的了。”

周兰钰一拍手:“真好,以后我们去庄子里玩就不用看四舅母的眼色了。”

他们每回去,顾氏总是弄得他们跟当客的一样,像她才是庄子上的主人一样,叫他们别扭得很。

“行,以后你们知道就行了,别的还不到你们管的时候。”

喜春说完,周秉就开口问了:“你们卷面儿做完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周秉一回来就给周兰钰叔侄两个布置了大量的考核内容,除了又基本的功底扎实外,还涉及到一些策论,把两个童生每日的时辰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周兰钰想偷懒,喜春就说了:“你不是说要给你娘请封诰命的吗?就你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你何时才能给你娘请封诰命的?”

算了,左右喜春也没当真指望有这一日。

庄子上的事结了,那边李家在考虑了多日后,给他们回了信,应下了这门亲事,那边一答应,周家这边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甄婆子早先采买的礼喜春看过了,请了媒人走了一趟,带了礼去提亲。

李家村那边也是这时候才传开,李家等了两日才应下,随后媒人就登门问了生辰八字以备合婚。

请的是城外寺庙里的大师给合的,媒人拿了帖子,回头在喜春两个面前夸了又夸:“大师都说了,这姻缘啊是上等姻缘,是叫甚天、天作之合呢!”

“还是我们大公子这眼利呢,挑的妻室一挑就是天作之合,大公子聪明伶俐,想来定能考中举人,这可就是双喜临门了啊。”

媒人会说得很,喜春听得也高兴:“那就借你吉言了。”

她看了周秉一眼。

虽说他在外一向话不多,但喜春也知道他心里是高兴的,这几个弟弟在他们身边都是打小就养大的,喜春还记得当年她嫁过来时,最小的周辰不过如今的婳婳一般大小,还是什么都不知事的年纪呢,说是当弟弟,其中付出的,说是当儿子一手拉拔大都行。

她都如此,何况更早把兄弟几个拉扯大的周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次日,媒人就去了李家报喜送礼,周家又下了聘礼过去,把大礼过了,这事儿也就彻底定下了。

送礼的事儿原本该周嘉自己去的,但他如今在蜀城赶考,李家那边也理解。

“日子可定下了?”

夜里,夫妻两个说着话,喜春回他:“定了,如今快八月了,就定在明年开春后,嘉哥儿若是考中,要立即赶往盛京去参加会试,等他回来,最迟也是年节后了,我给大伯母那边去信儿了,今年年节叫嘉哥儿在盛京里过。”

乡试和会试的时间紧,挨得近,周嘉来不及赶回来再出发去盛京。

乡试定在的九月,秋季正是不热不冷的时候,随着时间临近,家里头都紧张起来,他们秦州府随着乡试临近,如今城里也每日都是关于科举的事儿,有赌谁能中的,能学问好的,连卖菜的婶子都能说上几句。

正式考那日,喜春早早就命人在府上摆了些大葱、猪蹄、鱼、笋子等。

大葱,聪明嘛。

猪蹄,金榜“蹄”名。

鱼,“鱼”跃“龙”门。

笋子,节节高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每一道都有寓意,周嘉人虽不在府上,但总是家里人的期盼。

两个小的围着这些转圈圈,喜春也说了:“以后你们赶考,我也给备这些。”

她都是一视同仁的。

周兰钰还给她建议呢,“娘,我觉得那个猪蹄,还不如吃了去考呢,摆着没用,吃进肚子了指不定就能金榜“蹄”了。”

九月初开考,到月中月末的时候,城里就已经放出榜了。

先放的是府城里参加放榜的学子成绩,周嘉的成绩他们还得过几日才能接到信儿。

到月末,送信儿的到了,从蜀城那边送来的信儿,还有府衙这边敲敲打打的送了信儿到周家来。

周嘉考中了解元。

他参考的地方虽不是府城,但自幼长在这里,又是在府城里进学,说出去府城也是有光的,衙门报了信儿当日,周嘉早前就读的延津书院就人满为患,谁都想把孩子送进去读书。

解元,是乡试头名。

他这等耀眼的成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进士老爷人选,只要不出差错,周嘉必定能中进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家得了信,家里也高兴,喜春大手一挥给家里家外的赏了两月的月钱。

还没翻过月呢,一艘船从蜀城过来了,周泽抱着个小包,静悄悄的进了门。

周嘉考中举人,他落榜了。

考中秀才时候的意气风发尽数消失,周泽见了亲人就哭了。

周兰钰跟周辰叔侄忙劝哄着他。

“这回不中,下回再考就是,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情况,喜春两个是早有预料的,周泽才考中了秀才,立时就下场考举人,这几乎不可能,只是他想考,就叫他去试试,从头到尾,没想过他能中的。

跟他一道下场的辰哥儿,连院试都没过呢,如今跟兰钰一样还是童生呢。

周泽去洗漱了,还带着周辰叔侄,结果洗到一半就跑了出来,很委屈的问喜春:“嫂嫂,你都没给我准备大葱、猪蹄和鱼。”

要是准备了,他可能就中了!

喜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忍着笑,她能说他只当他下场玩,压根就没想起么。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0章

为了显示自己不偏心,喜春叫人连着好几日的在家中做了大葱、猪蹄和鱼,全推到周泽这个二叔子面前:“来吃吧,多吃点,你侄儿说的,吃到肚子里,下回下场肯定中了。”

周泽连着吃了好多天,再也不敢提没给他准备了,又一次喜春叫厨房备下时,他一脸难色的阻止了,说得无比大气:“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准备好了,以后不用这些身外之物也能考中举人的。”

“你们就等着看吧,大哥需要这些身外之物,但我不需要。”

他是下定了决心要追随他哥周嘉身后了。

喜春哪有不应的:“行,我们泽哥学问厉害着呢,嫂嫂相信你下回定能考取举人的。”

她还问周辰跟周兰钰两个:“你们呢,你们大哥二哥,叔叔的,都已经下定决心靠举人了,你们两个还是童生呢,要是等他们考完进士你们还没有长进,怕是又多了两个人来教导你们了。”

“嫂嫂,可是我只想考个秀才啊。”周辰没有那么上进的心,他毕生心愿就是考个秀才,然后就不用进学读书了。

十年寒窗是真的痛苦,他也想跟他那些同窗们一般睡到自然醒,有吃有喝的多好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周兰钰还没跟,就被否定了:“你不行,你得考。”

周辰上头两个亲哥哥,他当弟弟的就是偷偷懒,只考个秀才也行,但兰字辈就周兰钰一人,他身上还背负着周家再下一辈长公子的重任,哪里能不求上进的。

喜春不跟周秉一样严厉,只朝儿子拍拍他的小肩膀:“娘相信你肯定行的,娘还等着你给我请封诰命呢。”

周兰钰很郁闷:“娘你当真啊。”

“自然当真。”这种事还能有假的。

周兰钰心里就很复杂了,他如今上学不跟从前一样天真了,看着身边还在玩闹的同窗们,他一脸复杂的长叹一声,仿佛在看不谙世事的少年们,复杂过后,就拿起手中的书本看了起来。

“兰钰,你最近为何老是拿着书看?”

跟以前一样玩起来啊。

周兰钰头也不回:“你们玩吧,我现在哪里还敢玩啊。”他身上背负的哪里是这些同窗能理解的?

他们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要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当大官,你们也考吗?”

读书进学的学子谁都有这样的幻想的,但幻想总归是幻想,周兰钰的同窗拍拍他:“可是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啊,你现在都是童生了,活到老学到老,总会考上的。”

所以他们不一样啊,他们家他爹娘给他打算的是在及冠前考中进士,也就是如今大叔叔的年纪,他现在才童生呢,上头还有这么多要考的,还得等时间,相当于未来每每下场他都必须中,否则都达不到。

像他二叔叔这回考举人,中秀才的时候多意气风发啊,但二叔叔回来跟他们说了,他一看到乡试出的题就懵了,跟他想象中全然不同,他倒是认识那卷面儿,但该怎么做就不行了,他爹都估算过了,以二叔叔的成绩,努力三年许是有机会。

听听,有机会。

还估了他的,说他再不努力,连这最基本的功底都打不扎实,别说三年了,三十年都毫无寸进,老童生说出去好不好听也在他。

当然不好听了,还不如不考呢。

周兰钰觉得自己已经跟他们不一样了,从前他的心里也装了很多的玩乐,如今已经尽数成了读书,他分析跟他们听:“光是考这几门少花十年功夫,多则二十、三十,你们都希望你们成了家,以后有了孙子后,还是个老童生吗?”

多难听啊。

最起码也得混个秀才出来啊。

城里科举的风气过了,书院的先生们本是准备好生跟学子们讲一讲,让他们收收心的,谁知还没说话,学子们已经收了心,都不要他们继续老生常谈叫他们要上进的,一个个乖得很的坐在凳子上背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难道是因为这场科举已经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如果当真是如此,这也是往好的一面发展,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直到最后他们才觉得是误会了,这些学子在他们的学问当中很有求生欲,实事求是的写明了,不想当老童生。

这个觉得让他们丢了颜面的事情才是促进他们奋发向上的根本原因。

也不想想,还不想当老童生,他们之中有人连童生都考不上的,就是下场去玩的。

周李两家定下亲事后没多久,喜春又请了媒人登门,请她好生寻摸些小姐千金。

周嘉的事情上一路兜兜转转的,喜春回来后也听说了,她觉得这样不好,这些姑娘的人物品性她应该再深入的打听打听再给他引荐的。

早些谈定婚事总比临到了头才来着急的挑选要好,人在着急的时候挑的婚事太容易走弯路,也容易忽略缺点,只想着完成任务,对自身的要求一旦放任下来,很可能就引出婚后不必要的麻烦来。

看他四哥就知道了。

也不能再依次他们年轻人了,周嘉当初说不急,喜春也就没急,现在想来,他一个没成亲的懂什么?这位李家的姑娘喜春是再三深查,又亲自见过了人,说过了话,到现在还不时请人登门来做客,对李姑娘的品性有了解,但万一运气不好,挑的是个不好的呢。

总归啊还是得先看看。

喜春头一回当长辈给小辈置办婚事,没经验,身边又没有长辈提点,都是走一步摸索一步的,有了周嘉的事情后,她学乖了,先把所有的打听清楚了,再把人介绍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周泽接到通知,还摆摆手呢,说:“不急,等我考上举人再说,我大哥都是快及冠了定下来,我也要那时候。”

“你想得美呢。”喜春一巴掌拍在他身上:“我先请媒人给看看,等打听好了品性人物后,再叫你们挑,像你们大哥那样,你们几个是不用想了。”

要不是周兰钰年纪不到,她还想给自己挑个儿媳妇呢。

周泽回头跟弟弟和侄儿就说了起来:“还是我大哥好啊,什么都是独一份。”

寒露之后,盛京的天儿已经凉了下来,但街上人声沸鼎,家家户户都有人守在贡院门外,等着里边的举子们赶考出来,热闹的人群和着热气腾腾雾气,交织成一片向往的心里。

举国上下,都在这一日开始期盼起来,会试为期九日,除开要在贡院待上九日外,其后阅试后还有殿试,在盛京的还好能及时得到消息,在盛京之外的,等能接到信儿已经是小雪或大雪的时候了。

喜春这边赶在立冬前把年礼给发了出去,盛京的、老家的、娘家的,各家合作商户的,无论大小,也没落下一家,送往盛京的那份礼要大些,里边有他给周嘉送去的冬日衣物一应,这才多出来。

周泽等人也放了假,喜春跟周秉带着周兰钰兄妹回了娘家一趟,如今宁家都住在县中,轻易不回宁家村老家去,县四周倒也有不少好玩的,周兰钰跟着表兄们在外边疯跑了好几日,爬树摸鱼的,玩得不想走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普通人家没有年年办寿的习性,只出生、白日周岁,逢十做寿,开春前是周兰钰的生辰,在年前就是宁父宁秀才的生辰了。

他明年就五十大寿了。

这些年不止宁父的头发白了,连陈氏的头发也白了不少,其实倒也正常,连喜春自己,如今也是快到而立之年了,她出嫁十余年,也早就不年轻了。

往昔还在村里时,曾于她交好的那些,如今喜春都认不出来了。

陈氏这些年过得舒心,先问过了他们府上周嘉科举的事儿:“你们嘉哥儿听闻学问出众,这回指不定能考中进士,往后留在盛京做官,这门庭就不一样了。”

喜春道:“还不知道呢,盛京那边还没消息传来,我们子仪也是学问出众的,如今也是秀才公了,往后举人进士也是能考中的,娘你就等着享福吧。”

“是,我说村里难得出了个秀才,跟他们说办一场喜宴,结果都说再等等,至少得等到中了举人以后,也不知道是这个世道是不是不一样了,我记得当年你爹中秀才,好家伙,那也是十里八乡来贺喜的,摆流水席都摆了三日呢,现在秀才公不值钱啦?”

周家这边考中秀才的也没办,周嘉这个举人更是早早就放了话,他要考中进士才办,要在城中大摆流水席三日。

喜春这回是过来跟几位兄长商议明年宁父五十大寿该如何置办的问题。

寿宴在何地办?办多少桌?是什么规格章程都要先商议妥当,逢年过节正是家里人齐整的时候,等过节开春后,出门的出门,想商议都找不到人了。

地点要看宁父的意思,他还是想回村里办,在自己老家办一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其他的呢?”

几兄妹坐一块儿,很快也商议妥当了,在宁家村办,请县里的大厨去做流水席,请戏班子去唱上几日,宁父爱听书,还请了讲书人,请人去得安排地方,供人饮食住处,都得提前安排好。

做寿,他们小辈要送寿礼,这也得提前备好,他们几房人呢,各房请的人先列个数出来,汇到一处。

余下的做寿要的采办的就等快到了提前采买。

喜春只回娘家住了小两日,他们一家几口各有各的忙,喜春带着婳婳跟陈氏跑上跑下的,周兰钰跟着表兄们玩,周秉陪着宁父下棋品画,两个人为了一副画的评还起了回争执呢,到走那回,宁父都没给周秉好脸色。

回去的路上,喜春还笑话他:“都一把年纪了,你们两加一起都快百岁的人了,一副画还争论大半个时辰,也是闲出来的。”

“你等着看吧,老爷子现在就跟着老小孩一样,他能记你一年的,明年做寿他都能拿出来说呢,还要拿出来叫别人点评一下,证明你的观点是错的。”

周秉抱着闺女:“早知道我就不跟他争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1章

周秉这些年已经重拾了当年爱品画的喜好来,如今除了在家给几个孩子布置些关于学问上的事儿,就是出门品品画,带着小闺女出门玩,父女两个常常玩得一身脏回来,好玩呢,回头婳婳又扭着叫爹带她出去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为甚不叫娘呢。

喜春要叫她学学规矩。

她这么小点,喜春也不求她的规矩有多规范,只是普通的姿态总是要有的,她要婳婳学,这丫头被她爹跟哥哥和几个叔叔们带野了,去外边疯跑她倒是高高兴兴的,一叫跟着嬷嬷们学一学规矩就不干了,还没怎么样呢,先哭。

她一哭,周秉跟家里的郎君们就不干了,好像喜春这个亲娘是什么大恶人似的,纷纷跟她说什么,“婳婳还小呢,以后学也来得及。”“我们家的妹妹,就是不学也不碍事。”

...

喜春都想把他们脑袋里装的水给抽干,看看是装的水还是豆腐,还不学也没事,他们不进学去看看,那就是文盲!

冠个词儿就叫目不识丁!

郎君不识字叫目不识丁,女子不懂半点规矩就叫毫无教养,这两个词儿都不是甚好话的,他们还能说出不学的话,喜春有一个来一个的骂了,得亏她还在呢,她要是不在,还得养个混世女魔头出来的。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每隔两三日学一小会儿规矩,从走路、姿态,用食,各个方面都有嬷嬷在旁边小声提点,请来的嬷嬷不是那等严厉的,最和气不过了,又有耐心,做出来的仪态跟行云流水一样,婳婳这么小点也是分得出好坏的,有嬷嬷们在,她跟着学也能学个好出来。

那些习惯不知不觉就改了,但这小丫头记仇呢,还觉得娘逼她学规矩不高兴,只粘爹,不粘娘。

喜春也没功夫跟小丫头斗法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周嘉那边的成绩早该到了,只今年大雪封山早,不止是河面儿,连官道都封了好些,连带今年的气候都降下来了,早早就穿上了袄子。

冬日开始是石炭买卖最红火的时候,炭司前年换了人,如今上任的大人是世家出身,许是知道周家在盛京有关系,也没为难,还是按往年的章程给他们发了船,赶在河面结冰前,一船船的石炭运到了码头上。

快年节了,报信的终于来了。

周嘉过了会试,还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被当今钦点我探花郎。

据说游街打马那日,盛京城的小姐们纷纷朝他献花,还问他有无妻室,周嘉虽无娶妻,却是有了定下亲事的女子,过不久就要成亲了,对他有意的女子只得黯然退场。

衙门敲锣打鼓到了府上时,很快就传遍了城里城外。

喜春他们心里都有数觉得周嘉能中,却没想过他能取得耀眼的成绩来,探花郎,他们周家也是出了探花郎的了。

有喜的,自然有忧的。

李家那边得了信儿,原本就眼红李晴晴跟周家定下亲事的人家纷纷说了,如今人周家公子是高高在上的探花郎了,人家要娶那也是娶那些门当户对的小姐了,谁还要去一个村姑?

这种话说多了,连李家都担忧得很,生怕周家明日就来退亲了。

李家娘子甚至还跟李晴晴说,叫她去周家走一趟看周家是什么意思:“这一日不定下来,我就一日不得安生,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成还是不成,你们如今可不比我们以前,现在退了亲,凭着咱们家姑娘的容貌性子也能找个好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李晴晴还没去,周家先送了礼来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他们还当真没有重新给周嘉寻摸个妻子的打算,李晴晴再是不显,好歹也是知根知底的了,要是再换个高门媳妇进来,不说知根知底,这府上的安宁就不能保证,何况他们连人都不在京中,这婚事也无从谈起。

别说他们没想过要为周嘉在盛京里寻个妻室,就是盛京那边只怕都没想过。

另一个忧的就是周兰钰叔侄几个了,这位大叔叔的起点太高了,周秉他们都没说,他们就已经感觉到无形的压力了。

周嘉那边回不来,只得在年节后返乡,便要回京叙职,他是探花郎出身,要入翰林,若是不出意外,往后便要长居盛京。

长住在盛京就不只是单单做客这么简单了,要是做客,只居住个几月,住在周府上头倒是舒心,若是长住,这周府上大宅子,难免要磕磕碰碰的,周家这等郎君还好,娘子们则是要长居院中的,处不好,自己心头也不好过。

周嘉去盛京,这总得先娶妻吧,这新媳妇总是要跟着去的吧?一条条的都要商议妥当。

周秉的意思,“等他回来把道理说给他们听,等他们成亲后,由他们小两口自己决定住哪里,你呀,他都这么大的人了,你也少操些心在他身上。”

最新小说: 今夜不谈情 崛起从原始文明开始 缭绕擎苍 炽爱薄情君王 霸系文里的炮灰女配【快穿】 《大王不要啊》 白捡了个傻子老公 索爱play少女 才不要和血族公主谈恋爱 自救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