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三千五百人的密度,是不足以挡住明军冲击的。因此李庭芝还有让部队在战场上构筑炮垒,布置鹿砦、拒马,也算是多几分倚仗。
不过这样一条防线到底能不能保住临安城墙,廖莹中也没什么把握。这壕沟要是落入陈德兴之手,临安城怕是立即就要不保了吧?
到时候贾似道真的肯殉了大宋江山?
贾似道只是看着廖莹中,用极其缓慢的语速说道:“群玉,君子营……从今日起就由你来管吧,这支兵要留到最后……若是祥甫败了,君子营就是你我最后的依靠了!”
你我?
廖莹中听到这两个字,就已经明白贾似道的心思了。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贾似道最好的下场,其实就是死在临安城头啊。身死传美名,可谓死得其所。便是陈明得天下,对这样的忠臣也是要高看一眼的。
陈德兴没有得天下前,自然不会讲什么忠君,可一旦大事得逞,就必然会宣扬忠君了——陈德兴自己是半神,不怕什么,可是也需要为子孙考虑一下吧?到时候,贾似道就是一面忠臣不二主的大旗了……
“群玉!”贾似道看着廖莹中沉默不语,陡然加重了语气,“老夫的心意,你还不知道吗?”
“学生知道了!”廖莹中叹了口气。贾似道不就是想名命双收嘛!既要名垂青史,又不想死,真是不容易啊!
……
和机关算尽的贾似道相比,李庭芝就是个比较纯粹的人了。他现在所想的就是一件事儿,打好眼前这场大战。打好而已,要打胜恐怕是不可能的。
临安城防就是一道城墙,城墙不足恃,壕沟还能起什么作用?李庭芝不是笨蛋,自然知道壕沟对防御方的加成,远远比不上城墙。实际上,蹲在壕沟里面打仗还不如站在平地上,壕沟唯一的作用,就是避炮罢了。
说起来这位李庭芝真的算是南宋朝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了。他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想出了对抗壕沟攻城法的唯一有效的战术——历史上欧洲人也是这么干的!而且,他还琢磨出一些办法以弥补宋军战力不足。
譬如,在壕沟的后方构筑了大量炮垒,从临安城头挪下来不少大炮,以炮卫沟,以沟护炮。再者,李庭芝还命令部队以壕避炮,据壕以战——就是在壕沟里面躲避,交战的时候就爬出壕沟,在壕沟后面列阵。为此,他还让军士们把挖沟挖出来的土堆在壕沟后方,构成一道矮墙。
不过靠这些依旧不可能阻挡住明军的攻势,因为汇集于临安城下的明军总兵力也有十多万,光是公开打出的军级番号就有两个!分别是大明陆军上军和大明陆军中军。也就是说,明军在临安城下,光是士爵兵就至少超过七万人。
和宋军不同,这七万人是可以集中运用的!因此李庭芝也不能将他的十万大军平均部署,那样铁定会被明军打个重点突破。因此李庭芝只能将一部分兵力部署在漫长的战线上,同时保留强大的预备队。但是这些预备队又要放在那里呢?步行十几里赶赴战区是来不及的。全副装具的步兵起码得一个多时辰才能走完这十几里地!
所以李庭芝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猜测明军的主攻方向会在哪里?
……
“圣人,参谋司的计划是全线出击!”
“全线出击?是不是太分散了?”
镇北甲字堡内,任宜江和张熙载正在给陈德兴讲解刚刚制订好的计划。陆虎、刘和尚、王威、朱四九等军级将帅,也都围在地图桌旁听讲,不时还有人发声提问。
“也会有佯攻以吸引宋军大队的。”张熙载解释道,“所有的军属、师属炮兵将集中运用于宋军战线的最西段,掩护十个军户旅发动进攻。攻城炮兵司也将出动十二门10寸臼炮参加轰击。相信可以令宋军集中主力于最西段。”
“那么其他地段投入多少部队?”
“上中下三军的二十四个旅则会在二十四里的战线发动猛攻。每一里,都会投入一个旅的兵力。参谋司已经计算过了,全线出击对我方兵力战力优势的发挥是最有利的。也可以一举击破数量最多的宋军团练军。”
“另外,进攻将会在三日后的正子时发动。”
正子时相当于西方的凌晨零点,正是睡觉睡得最香的时候,当然也是发动夜袭的最佳时刻。而且此时的能见度很差,宋军根本没有办法区分军户兵和士爵兵,只能通过炮火的集中程度判断明军主力位置。
等到宋军发现不对,他们的主力已经错过了增援前线的时机。
第669章忠臣是怎样炼成的(五)
时间在决战的准备当中慢慢度过,宋军的壕沟、炮垒在一点一点的成型。明军则接连拔除临安城北、城东的宋军据点,将战线一点点的推向临安城墙,推向宋军的壕沟战线。计划中的总攻发起时间,很快就要到来了。
李庭芝现在已经住进了一定位于临安城外的帐篷里面,就在临安城的东北角附近,离余杭门很近,距离西湖也不算远。背后三四百步就是贾似道居住的那个碉楼,前方则是一个巨大的炮垒。李庭芝把自己的中军摆在这个位置,是因为他估计明军的主攻方向就在这一带。
因为临安东城是有两道城墙的,临安城曾经东扩过一次,将城东附廓而建的贫民区用城墙圈了起来。因此要从东城打进临安很不方便。从临安北城突破,然后沿着御街一路推进才是上策。而在余杭门附近突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沿着城墙迅速占领临安城西各门,避免城内宋军的要人出城向西逃亡——临安西面除了西湖就是大片山林,再往西更是天目山余脉。由于明军兵力有限,因此没有在临安城西面部署什么兵力,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控制临安城西各门,恐怕是很难阻挡城内要人逃入天目山的。
这个时候,他正在油灯发出的昏黄亮光下面看着地图。图上战线出的是前所未有的战场态势。部队不是住在营寨或城池里面,而是分散在一条长达二十七里的壕沟线极其附近的炮垒和临时宿营地中。战斗也不再分白天黑夜,也不是一场场的列阵而斗。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整条战线的各个角落进行着。而且夜间的战斗往往会更加激烈一些,大炮的轰鸣声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没有停止了,伴随而来的还有明军掷弹兵的攻击,虽然他们出动的人数不多,但总归让人不得安寝,前线各军的士气也在快速消磨当中。这两天,各军都出现了大量的逃兵——直接从壕沟中逃到明军那边去了!
打了半辈子蒙古人的李庭芝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一个新上战场的新手一样,面对的都是他不了解,也无法控制的局面。
而对面明军仿佛也发现了壕沟里面的宋军士气低落,为了加快他们的瓦解,从昨天晚上开始。浙语的喊话声会在炮击的间隙响起,和炮击声一样,整日整夜的不停。
“有台州的兄弟吗?我是临海杜桥的泼皮李啊,我是从杜家团练军里投到大明这边的,现在是军户兵啦,授了一百亩水浇地,就在临海县城外,原来是临海方家的地,至少值四千贯啊!你们赶紧过来吧,只要投靠过来,圣人就给你们分地,让你们当军户,你们就不用受穷了……”
炮声一停,讨厌的叫嚷声又开始了。不仅是一个泼皮李在叫嚷,而是有成百上千的泼皮李在那里嚎着,动摇着前线宋军的人心。
一百亩水浇地啊!足够让一个吃不饱,穿不暖,娶不上媳妇的苦汉子摇身一变当上地主老财。和贾似道的“忠义”相比,一百亩土地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而且,明军开出的条件还不止分田当军户一项。不想当兵吃粮的人,投靠过去一样有出路。
“不想当兵也没有关系,圣人还可以派船送你们去明洲挖金子挖银子啊!明洲有金山银山,金银多得挖都挖不完!你们只要肯过来,就能坐圣人的大海船去那里发财!”
发现明洲大陆,发现金山银山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临安城了。不过城内的团练兵们都不怎么当回事,因为他们都觉得这种好事和他们没有关系。可是现在……这个大明圣人仿佛比大宋官家要好啊!
前线壕沟里面的团练们人人都在动摇。大宋朝优待读书人,优待都城和行在市民是事实。但是对底层的农民,大宋是没有任何保护和优待的。大宋对农人可没有什么恩惠,现在凭什么要他们豁出命来效忠?
“陈贼背道入魔,叛主做乱,不忠不义,他的话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