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之,那些才入伍不久的河东唐兵,可没有谁打算为其中微小的差别送命的觉悟!
“万岁!万岁……”
欢呼声响起,又是一个李唐军的支寨被明军攻陷——其实就是守军投降了!
完了!
听着这欢呼声,李璮身边的大唐军将,都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
他们这些人都是上过战阵,在淮河(黄河)北岸和宋军打过多年拉锯战的,谁还不知道孤城不守的道理?孤零零的一座城堡,没有周遭一系列的支堡、支寨保护,那是很难防守的。而且,还很容易让人挖壕围城。一旦被人用长壕圈起来,那就等着饿死吧!
如果代州城周围的堡寨全部易主,代州城差不多就算完了……
可是现在,除了眼睁睁看着代州城变成一座难守的孤城,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呢?
难道出城去和那些穿着钢甲的明军决战?那只会让大伙儿死的更快!
李璮回过头看着自己的两个爱将田师都和历元帅,见两人都是低头无语。也只能勉强挤出一些笑容,提起嗓门道:“不要紧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陈德兴那贼子如今被唐宋元三国围攻,他以主力入河东,就是打着一举将朕击破的主意,可朕却有坚城可守,粮草有足够维持数月……陈贼的盘算已经落空!现在燕京必是孤城,只要忽必烈和赵王彦国合兵北上,摧破燕京易如反掌,到时候陈德兴只有死路一条!”
他猛地吸了口凉气,目光当中居然又是自信满满,“朕,现在就守在代州城!固守待援!吾儿彦国,一定会将大兵来救的!吾儿彦国……绝不会让朕失望的!”
……
“三妹,你真要亲自统军上阵?”
济南城内,就在李璮伸长脖子盼援兵的时候。在赵王李彦国在济南的王府里面,李璮的一对儿女正在话别。李翠仙已经披挂整齐,银盔银甲,一手按着横刀的刀柄,好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将军!
而和他话别的李彦国,却是锦袍玉带,头顶玉冠,好不潇洒,却不是要带兵去救亲爹的模样儿。
这次要统帅李家精兵出阵的不是李彦国,而是李翠仙!
李翠仙冲哥哥一笑,“三哥儿,妹妹我又不是头一回督军出征了!论起兵法战阵,妹妹我可不比哥哥你差啊!”
这倒是事实,李翠仙本就是被当成李璮操控渗透蒙古东道的斡赤斤兀鲁斯的王牌养成的,自然精通兵法战阵,不是那种只会绣花的小女儿。而且还真的上过战场!
“可是你才生完孩子,连月子都没坐就……”
李翠仙咯咯一笑,道:“三哥儿,你就放心吧,妹妹我的身体可壮着呢!生个娃娃算不了什么……而且,我在陈家的地位,也不能光靠肚皮争气!”她微微蹙了下秀眉,低声道,“明王虽有两位正室!但要是严格论起名分,赵琳儿才是大!”
陈德兴娶赵琳儿的时候,毕竟还是大宋的臣子,自然没有让公主做小的道理。所以,两妻并列只是在陈明集团内部公布的名分,在给大宋朝廷的各种相关文书上面,陈德兴的妻子只有一个,就是赵琳儿!李翠仙只是个妾室……
在陈德兴后宫宅邸的安排当中,也体现出了赵琳儿的尊贵,赵琳儿居住在东秀阁,李翠仙住在西秀阁——东比西高贵!
而且李翠仙一直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陈德兴最喜欢的女人还是那个仿佛永远没有心计,只会乖巧听话的赵琳儿!
“三妹,我可听说那赵琳儿也有个儿子!”李彦国也皱起了眉头。李家现在和皇位算是无缘了,这陈明首席外戚的地位可不能再丢了!
李彦国四下看看,没有发现闲杂人等,才把声音压得很低,说道:“妹妹,那咱们是不是要使些手段?”说着他一挥手,做了个杀人的手势!
“说什么呢?”李翠仙的俏脸儿顿时一沉,狠狠瞪了哥哥一眼,“我和琳儿亲如姐妹!便是要争宠,也应该堂堂正正,怎么可用下三滥的手段?再说明王何等人物?后宫之中有什么事情能瞒得了他?我若如此行事,便是得逞一时,将来也有身败的一日。若是堂堂之争,便是输给琳儿,最多当个二皇后,我也心甘情愿。”
妖女自然是聪明过人的,知道自己不能开启陈明后宫腥风血雨的恶例。要不然,自己可以除掉赵琳儿,别人也能照葫芦画瓢除掉自己!而且陈德兴一旦察觉,自己和儿子的前途就全毁了。与其如此,她宁愿在大明皇后宝座的竞争上输给赵琳儿。她的身体比赵琳儿好太多了,将来比寿数也能赢过赵琳儿。而且又能生养,替陈德兴生一窝儿子。这大明后宫之主早晚还是她的。
而且,妖女还可以通过立功上位。陈德兴是战场上打出来的马上天子,她也可以当一个战场上下来的马上皇后!只要在这场中原大战中立了大功,大明皇后自然非她莫属了。
李翠仙顿了一下,又道:“而且咱们那奶奶有谋过明王的性命,咱爹又……这些事情明王表面上不说,心里面终究是两根刺扎着!这刺,我得亲手拔了它!”
李彦国的容色也凝重起来了,李家和陈德兴到底是争天下的对手,也的确用了不少阴招!陈德兴现在仿佛不放心上,但是将来他做稳天下以后呢?会不会秋后算账?
李翠仙笑着对哥哥道:“三哥儿,你也别担心,明王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妹妹这次领着李家的四万精兵替他打江山,这份功劳,这份情谊,他是不会忘记的。”
李彦国点点头,“妹妹,那你可得千万小心了……忽必烈在河北可布下了二十万大军!”
李翠仙笑了笑,道:“无妨,他不知道咱们已经倒戈……等他明白过来,我的四万大军已经到了河间府,只要同燕京的中军会师,并上四旗马队和大名军,就是十二三万大兵……忽必烈焉敢相抗?”
第574章刘阳遇险
日头西垂,已经快到了黄昏的时候儿,官道上面空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人烟——大名府还是大元大名路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人烟,和大元治下的绝大部分地方一样。这个搞屠杀、搞种族灭绝,大蒙古可是祖宗,后世的法西斯德国和小日本同大蒙古国一比,那可就差得太远了。
而现在中原大战再起,紧挨着蒙古控制区的大名府的居民,自然都远走避难,不是逃去了临近的河间府,就是躲进了坚固的大名府城。大名府所辖之土,几乎就成了荒原。
刘阳驱赶着马匹继续飞驰,他是趁着忽必烈大军拔营起程的时候,换上了怯薛塘马的鱼鳞甲插上认旗,牵了两匹马悄悄离开的。离营之后并没有立即北上,而是沿着漳水向东北疾行。想从蒙古和东唐控制区的交界地带穿越——蒙古人在那里部署的探马游骑较少。沿着这条交界地带,刘阳就能进入东唐的德州和大明河间府的交界地带。然后他只要脱掉蒙古人的鱼鳞甲和皮袍,扔掉蒙古人的认旗,就能安全进入大明境内了。他身上携带着大明参谋司颁发的令牌,只要遇到八旗马队出示给他们看,就能得到保护。
此时刘阳已经赶了大半个白天的路。两匹马都浑身冒汗,虽然刘阳受过双马骑乘训练,知道如何调节马匹的体力,但是他只想早一点脱离蒙古人的控制区,进入东唐北明的交界地,因此并未刻意保留马匹的体力。而且黑夜很快就会降临,他的马术只是平平,不敢在黑夜中骑马,保留体力也没有太大意义。
一座早就被人废弃的堡寨出现在刘阳的前方,堡寨上面冒着青烟,显然有人在那里生火!刘阳知道那里一定是个蒙古探马游骑的据点——这些用于侦察和遮蔽战场的轻骑兵其实也是需要休息的。而在时时刻刻都充满杀机的战场上,这些废弃的城寨因为常处在交通要道上,又拥有一定的防护,因此常常成为双方游骑兵的前线据点。
此地还是蒙古控制区,刘阳猜测守在那里的一定是蒙古人。他按照刘孝元交给他的做派,抽出背上的认旗高高举起——这是为了让堡寨中站岗放哨的蒙古人看清楚。在前线活动的蒙古轻骑兵,可不好麻痹大意到忘记布置岗哨的地步。如果刘阳选择绕过这个堡寨,多半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果然,当刘阳策马靠近堡寨的时候,有两个蒙古骑兵已经驱马上前了。刘孝元告诉过刘阳,这些被打发出来当探马游骑的蒙古人多半来自原来的东道四兀鲁斯,算是蒙古人中的二等人,根本不能和忽必烈的怯薛勇士相比。
所以刘阳当下就脸色一沉,装出一副眼高于顶的姿态,也不和两个来人废话,直接用蒙语道:“我乃大汗帐下的鹰犬,奉命办差!附近可有明贼的马队活动?”
怯薛军是蒙古大汗的亲兵,除了护卫大汗,追随大汗征战之外,也经常被大汗当成传令兵使用。而且这些怯薛也常常自称是“大汗的鹰犬”。刘阳现在的说法,自然都是最标准的。
“那颜老爷,”一个可能是小头目的蒙古骑兵,用讨好的语气对刘阳说道,“这一带和唐国交界,太平得很,没有明贼的马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