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投水自杀了!
临安,临漕镇,前三衙军的统领,如今还有一个左武大夫空衔的大粮商孙诗臣投水了。在确认朝廷将要讨伐池州之后,这个足有二百多斤的大胖子便失魂落魄的从自己的豪宅里一路晃悠到了运河边上,然后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作为丰乐行的大老板,他可能是这场迟约风波中最大的受害者,没有之一!仗着自己和荣王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堂姐姐是荣王的宠妾——丰乐行现在是江南最大的米商,自然也放出了最多的迟约。
足足三万三千八百张!其中一半是在低位放出去的,剩下的则是在前一阵粮价见顶回落时放出去的盘。如果孙大胖子要完全履行这些迟约,则必须拿出三百三十八万石糙米,在大宋咸淳三年九月十五日!
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三百三十八万石米虽然很多,但是大宋已经连着几年丰收,根本就不缺米。
上游的四川盆地、江湖平原和两淮的江淮平原今年都风调雨顺,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眼见又是一个丰年。而孙诗臣也是个老实奸商,不敢手里没货就大放空盘。所以他在立迟约的同时,就派粮行管事带着现钱去向上游几个方镇的屯田司订购糙米——这当然也不是问题,一方面丰乐行背后有势力;另一方面屯田种地也是上游方镇最大的财路。上游方镇手中的米粮都多的连库房都堆不下,几乎都要烂在地里面了,没有不卖的道理,而且索价也不很高,绝对能让孙诗臣抛出去的迟约获利。
但是现在,突如其来的风险降临了,长江航道将断,上游的米……运不过来了!
上游的米运不过来,可是迟约还得履行啊!字据都立了,定金都收了,到时候没有米给人家……这就是荣王殿下出面也摆不平啊!这些迟约又不是都放给蒲寿庚一个人的,整个江南官场、商场上起码一半算得上的人物都买了迟约。这怎么可能赖掉?到时候就算没米兑付,也得照赔差价。
而差价……现在一石米不过几十文,三百三十八万石就是三十几万贯,孙家还承受得起。可是长江航道中断的消息一旦传开,米价肯定要飞涨!
道理很简单,江南大部分的米商都和丰乐行一样,放出去大量的迟约,同时再向上游的方镇买米!现在上游的米过不来,谁还敢把自己手里的库存往外放?不仅不能卖库存,还得想办法囤米以应付九月的大难!
要是大部分的米商都不往外卖米了,这米价还不涨到天上去?这三万三千八百张迟约,就是套这临漕孙家脖子上的绞索!每石米价涨一文钱,丰乐行就要亏四千二百二十五贯铜,如果涨上一贯钱,丰乐行和临漕孙家都要破产!到时候在丰乐行持了暗股的荣王殿下能放过孙家?
这番道理,孙诗臣稍稍一想就明白了,想明白后,就跳了运河。
……
“哎哟,哎哟!活不成了,活不成了,让我死吧,一死百了……”
跳河的孙诗臣没有死成,因为宋朝的老百姓都是被圣人的道理教化过的。虽然在对上各种鞑子的时候没有什么用,但却不会见死不救。运河上面路过的漕船上的船夫水手们跳下水,七手八脚就把一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打捞起来。交还给了随后赶来的孙家人,而且也没有要赏钱。
被人捞起来以后的孙诗臣却没有好好静一静的机会,直接擦干换上干净衣服,塞进一辆大号四轮马车,就直往丰乐楼去了。和他的同车的除了几个膀大腰圆的子侄——防他再自杀的——就是他的幼弟,丰乐楼的掌柜孙美臣了。和孙诗臣一副痴肥样子不同,孙美臣倒是生得精干,一副鹰视狼顾之相。他原本是殿前诸班直,在贾似道大办团练之后,朝廷一系的武官前途更加渺茫,这才弃官从商的。
“有甚了不起的?不就是三万几千张迟约吗。”看着自己这个肥得更口猪差不多的大哥哭闹着要死要活,孙美臣顿时就有些恼了。“又不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当然过不去了!米价涨一文就要亏四千多贯,涨一贯就要亏三百多万……咱老孙家六代的积蓄,都要坏在我手了。”
“那就不让米价涨嘛!现在各大粮商手中有的是米,朝廷那里还有常平米,根本吃不完,怎么涨得起来?”
“涨得起来!有迟约呢!各大米商放出去的迟约有好几十万张……就是好几千万石米啊!江南和淮东哪里有那么多米?要是上游的米过不来,米价还不升到天上去?”
“那就赶紧买进糙米,不,赶紧买进迟约吧!”
“什么?买进迟约?”孙胖子一愣,“咱们是米商啊……”
孙美臣横了哥哥一眼,“既然米价涨定了,那迟约也就一定涨,米价升一贯,迟约就要涨100贯,咱们只要买入三万张迟约就有三百万贯赚头,到时候大不了赔钱……咱们孙家不就能撑过去?”
孙诗臣挥着巴掌直拍自己的额头,“还是守礼你脑子活,哥哥我就是个笨蛋,这么简单的办法居然没有想到。快快快,不去丰乐楼了,赶紧去通汇钱庄借钱……”
“来不及了,先去丰乐行买入吧!”孙美臣打断道,“丰乐楼是我管的,客户存在丰乐楼帐上天道庄飞钱有上千万贯,挪用个几百万没有问题……咱们先买进,然后再用迟约去抵押把钱借出来还到帐上就行了!”
孙诗臣连连点头:“对对对,还是守礼你脑子灵活,就这样……能早到一步也是好的,一定要抢在别人明白过来之前买进迟约,越多越好!咱们临漕孙家的存亡,就看这一次了!”
第511章买进,买进,买进
“买进!买进!买进!”
丰乐楼中,已经噪杂喧闹到了极点,一楼的大堂,二楼的雅座,三楼的雅间,四楼的贵人雅间里面,这个时候都是人声鼎沸。每个人都在大声说话,无论他们是何等高高在上的身份,平日里如何风雅,如何沉稳。现在面对这着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乃至十万百万的输赢,没有一个人还能沉得住气了。
而这所有的呼喊声,欢呼声,哀嚎声,所表达出来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买进!
买进迟约!
越快越好!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迟约要涨——连这个都搞不清的人,在咸淳三年四月初八上午丰乐楼开张后的一炷香之内,就已经把手里的筹码抛出去离场了。现在还在场内的人们,都坚信迟约一定上涨,至于究竟会涨多少,当然还是有不同看法的。
有人看高到100贯,有人看到150贯,更有人看到200贯,还有人高看到250贯甚至是300贯!
这些人如果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当迟约达到心理价位后就离场把钱拿走去买房买地再多讨几房小老婆的话,他们就都是人生大赢家了。
可这样一来,这场迟约风波的参与者,几乎人人都能赚大钱了,可谁来当输死的冤大头呢?就那几十个在三楼、四楼的雅间和贵人雅间里,或是瘫软在地,或是寻死觅活的倒霉粮商吗?
他们才多少身家?就是输得人人跳楼自杀,就能让所有的人都大大发上一票了?
而且也不是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都甘心从丰乐楼顶楼上跳下去一死了之的。至少到四月八日下午,丰乐楼将要打烊之前,跳楼自杀的粮商仅仅只有六个。
而其中并没有孙诗臣,虽然他一度也上了丰乐楼顶楼,也打算要跳了——没有办法,实在太绝望了,虽然他一开市就挂出买单,但是却没有买到几张迟约。因为买盘实在太多,价钱也实在涨得太快。第一笔的迟约成交价就直接跳涨了25贯,从昨天收市前的55贯涨到了80贯!不到一炷香,迟约成交价就直接破了100贯!
按照这个价钱对应的米价,差不多就是2贯。也就是说,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孙诗臣就输了三百多万贯!而且迟约价格还在不断上涨……
绝望到了极点的孙诗臣趁着弟弟孙美臣忙别的事情去的时候,哭着就爬上了丰乐楼顶楼预备要自杀。可是在通往窗户口的地方,居然有人在排队——跳楼居然要排队!真是没有天理了!孙诗臣因为太胖,爬楼梯的时候动作缓慢,所有排在比较后面。还没有轮到他跳,孙美臣就气急败坏带着人赶来阻止大家跳楼了。
于是孙诗臣第二次又从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再次自杀未遂之后,孙美臣不敢再让大哥一个人独处了,就将一票寻死觅活的粮商都集中在一块儿,然后让丰乐楼的伙计看着,再派人去通知各家的家人来领——要自杀回家去,上吊、抹脖子、跳井什么的都可以,别在丰乐楼死啊!要是在丰乐楼死了变个枉死鬼,再隔三差五闹一下,以后生意还怎么做?
……
“收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