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奸雄天下 > 第214部分

第214部分(1 / 2)

>

大家的目光都转向发声的人,原来是邓家秋子辈的邓秋忠,他和邓秋山一样,都是邓家秋子辈的才子。不过他是习武的,和邓秋山一块号称“文山武忠”,是秋字辈最有希望中进士的两人。

所以志气也是很大的,一心想要考个武进士出来光宗耀祖,为了专心读书练武,连老婆都不要(这种人在士大夫中不少),三十多了还是光棍一条。兵法武艺其实也不差,一连考了四次会试(就是中了四回举),可惜都名落孙山。

而今年的大比最莫名其妙,本来说好要以武取士的,结果居然把武进士科取消,只是在文进士的经义文章之外加了兵法、武艺……结果他的经义不好,兵法武艺再好也白搭。狗屁没有捞到,回来以后气得大病一场。病好了也不见人,真是苦闷极了。

“宗莲(邓秋忠的字),你说什么呢?”邓明海不悦地问。

邓秋忠目光幽幽闪动,认真地向他的叔叔伯伯们说道:“现在咱们想向陈德兴挑衅,那是在自寻死路。替赵家搭上一门老小,这事儿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干的……我已经想好了,吃完这顿就去向明王求官!我已经三十六了,转眼就奔四十了,再不做官就老了!

大宋那边是没有我的一个官了,说好的以武取士却是以经义文章为重!我还有什么指望?我要做官就只能去投明王……他一定会用我的,因为我有办法帮他对付像我们昌国邓家一样的江南的强宗大族!”

“邓秋忠!你胡说八道些什么!”邓明海怒斥道。“你当我昌国邓家没有家法么?”

“哈哈哈……”邓秋忠大笑着就立了起来,一副魁梧的身子在一众邓家文士中显得鹤立鸡群。他冷淡地看着邓明海,“四叔,你别拿家法吓唬人了,我马上就是大明的官了!到时候你还敢和我这样说话吗?”

“你你你……你目无尊长,你不忠不孝!”

“邓秋忠,你疯了吗?敢和观海先生这样说话!”

“邓秋忠,还不跪下……”

一干邓家人都高声呵斥。

邓秋忠却只是大笑着往外走去,口中还大声嚷道:“不疯,不疯,不跪,不跪……我很快就要当官了,你们都是平民,哪里有官跪民的道理?”

邓秋忠是习武的,两膀子有几百斤力气,谁能拦住他?看着他扬长而去,满座的邓家人都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半天也没有人说一句话,最后还是邓明理开了口:“要不……我代表族里去见一见明王?这个……不管咱们昌国邓家是不是要保扶明王,这总归是要在明王治下过日子的,是吧?不去拜见一下总不成啊……”

“哼,八哥儿,你也想做官吧?”邓明安冷冷地道。

“有个官……总是好的吧?”邓明理嘻嘻一笑,“我是学武不成,学文也不成,科举早不想了,只是安心做生意,若有个官,以后生意也好做些,对族里面也有好处……”

邓明安猛地一拍桌子,“也罢,某和你一起去!”

昌国邓家的族长邓明海闻言傻愣愣瞅着邓明安,“十三,你不是有心杀贼吗?”

“啊,我就是去看看……”邓明安一脸正色地道,“若是明王能听某言,尊孔重儒,出仕于他又何妨?”

啊!还带这样的?

邓明海目光在屋子里面转了一圈,人人脸上都有那么一丝热切——官是人人想的,哪怕陈明天下不长久,能当个几十年官也是好的。刚才不过是不好意思当出头鸟。现在已经有邓秋忠带头了,他们还磨蹭什么?赶紧去吧,晚了说不定官都让别人得了,自己就没有了……

“也罢!也罢!”邓明海一声长叹,也站了起来,“一块儿去吧,叫上族中出色的子弟,再备一份厚礼,一起去见明王,要是明王能看得上,就都有官做了。唉,就不知道明王能不能要我这个老头子了……”

第418章官和义门

昌国邓的大人物们在饭桌上高谈阔论的时候,陈德兴父子也坐在了餐桌之前——几张长条形的桌子放在了一间宽敞的厅堂里面,桌上已经摆放好了饭食。

大宋的餐饮在陈德兴的记忆中仿佛都是不错的,花样繁多,品种丰富。豪门夜宴往往能持续通宵,就是寻常在家宅中吃饭,也都有酒有肉,便是在军营中,他也没断过荤腥。

而今天……却是要吃素了!

听涛书院供应的午餐非常清淡,菜品就是三种:青菜、豆腐、萝卜干。饭食更简单,就是稀饭,不过却是管饱的。

饭堂一侧靠海,门窗全部打开,海上的凉风吹来,还伴随着阵阵波涛。坐在厅内便能遥望东海的万顷碧波,听着海涛翻滚的声音。倒是真有些意境,只是这青菜、豆腐、萝卜干和稀饭有点煞风景……

不过一屋子的书生士子,却都吃得津津有味。陈德兴走了一个上午,肚子早就饿了,当下也就不讲究什么,端起稀饭就着萝卜干狼吞虎咽吃了起来,转眼的功夫便填了个囫囵饱。

然后也不去添稀饭,而是目光四下乱转,打量起正在吃饭的读书人了。读书人吃饭讲究“食不言”,也就是没有人说话。所以他老爹陈淮清也不发一言,只是慢条斯理吃着稀饭萝卜干——老陈的生活习惯和陈德兴不一样,讲究的很,吃饭都是细嚼慢咽的,哪怕只有稀饭萝卜干,而小陈从小就被当成军人养,吃饭必须狼吞虎咽!吃得慢了就得挨饿……

陈德兴又把目光转到了白展基身上,这位跑堂的端端正正地坐着,捧着碗稀饭很珍惜地在吃……这可是听涛书院的稀饭啊!他从小到大的理想就是进来吃这碗稀饭,可惜总也实现不了,今天算是能稍稍圆梦了。

然后陈德兴就开始打量起在听涛书院中读书的士子了——他重生几年,不是没有接触过士子,但那都是高高在上的高级士子,哪怕就是一度在临安御街摆摊的屈胖子,也是中过举人的。

而中举,对绝大部分读书人而言,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在陈德兴看来,南宋的科举,或者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科举,最大的问题就是所学不实用而且太浪费时间!或者说……皇帝老子就是要用这种没有什么大用的道德文章来耗费一代又一代国家精英的年华,让他们钻研文章字句,大部分人皓首穷经,一无所获。一小撮人走了狗屎运考了个官,不过因为没有什么实用的本领,也就很难做成什么事儿了。

所以宋朝科举出仕的官儿们的主要工作是“监督”和制定政务路线。其中监督是监督吏员和武官,而协助皇帝制定政务路线则是宰执们的工作。

实际上,宋朝的文官类似于后世西方的政务任命官,就是由选票决定的那些人。而后世试考考出来的事务官,在宋朝大约就是胥吏。

而在陈德兴打造的政治体系之中,政务官肯定要由士爵贵族和士绅担任。或者由陈德兴任命,或者由议会选举。总之,不能用考试来决定!

当然,并不是说屌丝们没有机会成为政务官,而是屌丝们必须有200贯铜买个士绅,或是因为在事务官任上表现杰出而得到免费赠送的士绅,或者立点什么功劳当个士爵。另外,搞出什么发明创造的也能封个爵。这样才有资格成为议员和政务官……阶级固化什么的,的确是有一些的!

而在政务任命官被士爵和士绅拿走以后,那么事务官当然就要由考试产生了。事实上,春秋战国时代的“士”主要也是当事务官的——替主公办事儿的。当时各国都是有贵族的,什么公子、公孙、大夫的一大堆,怎么可能让“士”来做大官呢?这种好事很难遇上的。

所以春秋战国的“士”都是从做事开始的,事情做得好了,才有机会做高官。当然也有一些“士”的运气特别好,忽悠住了君王,得到破格任用,直接做大官的。

不过陈德兴现在要建立的是制度,而不是特例。所以在他将要建立的官僚体制中,事务官将要由考试选拔——这下得罪儒生的地方又来了,事务官考试考什么呢?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