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挖掘不到三米,第二日清晨就已经几乎被风沙给掩埋。这里的风沙,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年头刮刀年尾,另一次年尾刮刀年头。
风大的时候,别说是滚滚的黄沙,就是拳头大小的石头也会被吹的四处乱滚。戈壁,就是这样。无法让人生存。
但是柴瑞不想就这样白白的回去。明知道这里的地下就有自己想要的燃料,可是柴瑞就是没办法。
难道就这样的回去?
真的不甘心。
突然柴瑞想到一些建筑工地挖掘的手段。他们用高高的三脚架架起一个硕大的长长铁筒,然后让铁筒迅速的落下,如此一来就可以砸出一个深深的坑。而坑里面的泥土都已经在铁筒内部。
这里何尝不可以效仿。
柴瑞连忙把自己记忆当中的这种三角架给绘制出来,然后快马寄给欧阳烈师徒。
果然不负柴瑞所望,欧阳烈师徒还真的弄出一个高达二十米的铁架。柴瑞所绘制的那些图纸,最多也就是个构想。欧阳烈根本就看不明白。他所制成的完全是一种猜测。
要让铁筒顺着轨道急速的跌落,非常的容易。可是怎么才能拉上去,这才是个问题。这个铁筒就重达三百多斤。想要把三百多斤的东西拉到二十米高的地方,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次和两次,不成问题,就是十几个人也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可是次数多了呢?那又会怎样?想要挖掘石油,势必要挖掘非常的深。那也就意味着这是件非常繁重而且不断重复的工作。
还有非常多的细节,柴瑞都没有考虑到。
如果用马匹来把铁筒拉到二十米高的地方之后该如何处理那些铁链?总不能还系在马背上吧?这样的话,那些铁筒如何下来。而且还要保证那些马匹不会乱动。
用牲畜,并不合适。
既然用牲畜不合适,就用蒸汽机。
一个庞大的蒸汽机作为动力,用曲柄带动铁链进入铁槽当中。然后用铁片卡住铁链。等到铁筒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再把铁片撤掉。失去控制的铁链会立即随着铁筒的重力被带回去。
而且蒸汽机永远不会累。
当得到这个蒸汽机动力的三角铁架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半以后。而且还是快马加鞭不停的赶着路送抵过来。途中累死的良马就足足超过了十匹。就算是累死一百匹良马,也在所不已。
在西藏无人区训练的那些人也早早的回到了益州,倾剑南道全部的力量所凑出来的油脂,也不过是让他们在西藏无人区训练不到二十天。而且还是在非常节省的情况下。一个热气球,飞上天,一个时辰之内所消耗的油脂就非常之巨大。
再没有石油来支持的话,热气球能飞就算不错。
柴瑞现在着急啊。等了一个半月,快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到。
有了这套设备,开采出石油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柴瑞离开益州,前往西域,到现在开采石油,这四个月的时间里面。整个大唐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魏仲犀兵败,湖北也沦入吐蕃人之手。
詹聪本来是打算离开襄阳,回归柴瑞的指挥。可是魏仲犀竟然自杀了。他一死,在湖北这一带,已经没人知道詹聪和柴瑞的关系。而吐蕃人攻下襄阳之后,对詹聪还是非常的客气。
此时的詹聪可以说是一方豪强。有襄阳外和魏仲犀一起开采的黄金矿脉,詹聪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詹聪都依据柴瑞领走时候的那句话“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而大肆的收购了大量的粮草,并把那片原始森林里面的那片悬崖改造成非常完美的基地。而粮草大多就是存放在这里面。那片悬崖下面都被凿出非常大的空间专门用来存放粮草。
而且得到柴瑞的支持,加上詹聪的财力,詹聪也组建了一只非常有战斗力的民团。这些民团全部都是襄阳附近的百姓。当吐蕃人攻陷襄阳之后,襄阳附近的百姓就有几万人逃往詹聪这里。
这些人当中大多就是附近村子里的人。而这些村子的壮丁,大多都是詹聪的民团之人。他们来詹聪这里寻求保护,自然是理所当然。
依据悬崖而建,可谓是易守难攻。加上粮草储备丰富,詹聪完全可以和任何势力周旋下去。
吐蕃人不清楚詹聪的底细,只是以为是一方豪杰。对詹聪还是百般的讨好。甚至让柴瑞担任襄阳太守。詹聪没有得到柴瑞的指示,断然的拒绝。更是把基地的寨门关上,拒绝任何人的拜访。
并且暗中派人和柴瑞联络。得知詹聪的处境,柴瑞果断的回复四个字“定当太守”。只要当上襄阳太守,就好比在吐蕃人的胸口定上一个钉子。
第三百五十四章詹聪,襄阳太守
詹聪虽然自己很不情愿,但是仍然接受了吐蕃的任命。吐蕃,乃外族。大唐人本就瞧不起外族之人。可以说一直以来,汉族人对外族都非常的蔑视,不是戎,就是蛮,要么就是番邦小国。如果汉人给那些番邦之国做官的话,完全的被人瞧不起,甚至是敌视。
詹聪也一样的非常敌视吐蕃。
更何况吐蕃人在肆意的蹂躏大唐的领土。
但是此时,詹聪必须强压住自己的怒火,必须装成听命于吐蕃的样子。
当詹聪担任襄阳太守之后,原本在襄阳如日中天的詹聪的名声大损。在百姓的心目中,詹聪就是个墙头草,竟然向吐蕃投降。襄阳民团最鼎盛时期达到一万五千人,现在只有五千人。其他的人纷纷的都选择离开。
民团,虽然有自己的规章,但是允许民团之人只有的离开。那些人看不惯詹聪的卑躬屈膝,愤怒的选择离开。至于剩下的那五千人,大多是流民或者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他们除了跟随詹聪之外,别无选择。离开民团,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军饷。没有军饷,他们连生活都成问题。
此时的詹聪极度的郁闷,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汉奸。有些不情愿,让吐蕃人更加相信詹聪。至少他们认为詹聪不过是屈服于吐蕃强大军事实力的压力而已。不管原因如何,詹聪现在已经归顺于自己,这点就足够。赤松德赞,并不认为詹聪会真心的辅佐自己。詹聪不过是见形势不对才投降而已。
这样的人,只要自己不垮,就可以任意的指挥。 而且比忠心之人办事更加的得力。他哪里知道詹聪竟然就是他死对头柴瑞的一个暗子。
现在中原之地,因为吐蕃的强势进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安禄山和李隆基都连连吃了败仗。他们根本就无法抵挡那火枪队的进攻。炽的火枪队,对于安禄山和李隆基来说都是完全的一无所知。在见到火枪队的时候,损失惨重。
安禄山的史思明重伤不起,差点就死在火枪之下。李隆基的杨兴,也好不到哪里去,右手手臂中枪,伤及筋骨,怕是不修养三四个月,是无法再次上阵。
吃了败仗之后,安禄山和李隆基也放弃了各自之间的争斗。此时他们眼前有个更强大的敌人。但是最糟糕的事情,才刚刚开始。柴瑞的火炮技术也被炽所掌握,以炽的财富,两广的人力物力,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造出上百门比柴瑞威力更大的火炮。火炮的威力大小,此时完全是取决于火药。柴瑞的火药非常的原始,只是稍微的改良而已,威力有限。可是炽对于火药的研究从百年前就开始。而且还是一个美**人所研制的,比柴瑞的可要稳定的多,威力也要大上许多。
火药上的优势,让炽仿制出来的火炮威力更大。当初炽原本也想制造出火炮,不过炽的创始人死的太早,让这一计划迟迟没有实现。可是柴瑞的火炮问世之后,炽连忙就开始仿造,加上原有的技术,非常快的就制造出来。
当攻下襄阳之后,炽的火炮已经积攒到一百五十门左右。这几个月的时间就快顶的上柴瑞两年的产量。有了这么多火炮,炽和吐蕃自信可以摧毁安禄山和李隆基两家主力部队的任何一方。
就在吐蕃想要攻打安禄山的时候,安禄山先发制人,竟然不顾南边的吐蕃大军,而是率领大军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兵力有限,整个吐谷浑才不过两万人马,可是安禄山就已经派出了近十五万的大军。
兵分五路,横扫吐谷浑。仅仅十天时间,吐谷浑就全境沦陷。要不是吐蕃人在南边逼迫的非常紧,安禄山也不会如此的孤注一掷。此时安禄山也知道,现在李隆基不会来剿灭自己,才敢放心的把压制李隆基的部队调往牵制吐蕃大军。
而原本驻守山西湖北北部一带的大军,就调往了吐谷浑,和西部军区合二为一。如此一来,吐谷浑顿时变得毫无抵抗的能力。五路大军,每路三万,推进的速度势如破竹。
当得知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