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后唐 > 第98部分

第98部分(2 / 2)

最重要的是,他们内部就已经有了不同的声音,军旅诗人举参第一个就站了出来支持柴瑞。举参多年军旅生涯,早就在自己的骨子里刻上了军人的印记。

“末将非常的赞成将军的建议。想我们多少将士战死之后无人收尸。他们多少人都埋骨他乡,无论是清明还是孟兰盆节,他们都没人来拜祭。他们为我们大唐抛头颅,撒热血,可是却是他乡的孤魂。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家人也不知道他们的消息,是死是活。”奉参第一个站起来赞成柴瑞。

有了本参的支持,这些文人也不好说什么反对的话。他们虽然在心里还是非常的敬重那些死去的将士,但是这些文人还是有顾虑。他们考虑的事情永远不是那么简简单单。

杜甫想了想说:“我们几个人商量过,我们不是反对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是我们担心这样会让百姓尚武。”

“没错,这样有损我们礼仪之邦的形象。”王昌龄也附和。

礼仪之邦?

柴瑞听到这个词就来气。

什么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有用吗?

纵观历史,多少标榜自己礼仪之邦的国家有好下场。当年的日本,不也是奉行儒家的礼仪之邦,结果被人打开国门之后,遭到西方列强的洗劫。当日本人意识到对列强再有礼貌也没有用。他们仍旧会肆意的欺凌。从此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从此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尊重。

而殃殃中国,是多么的礼仪之邦啊。

可结果呢?

柴瑞都不愿意回想那段历史。

远的不说,那个时候中国强大无比。用礼仪足以让周围的小国感恩戴德。因为中华大地上有强硬的武力支持。可是明朝中后期之后,国力衰弱,但是明朝仍就抱着天朝上国的架子不放。

南洋的小国带着几条海鱼前来觐见,结果带回去大量的丝绸瓷器。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不能失礼。可是在明朝皇帝肆意挥霍的时候,明朝的百姓却过着衣不裹体的日子。

同样,清末,那个时候,难道礼仪之邦就可以阻止列强的入侵吗?

不能。

就算中国如何委曲求全,结果还是一样的割地赔款。

礼仪之邦,只要在自己国力强盛的允怀有价值。可是当国力弱小的时候怀在念叨着自阶卫刑以点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话。敌人的坚船炮利早打的自己俯首称臣,结果变成了一幅奴才样的礼仪。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礼仪之邦吗?

如果真的如此,柴瑞宁愿不要礼仪之邦,也不愿意看到百年屈辱的历史。

而丝毫不顾及他国感受的美国,谁敢去欺凌。拿着大棒的山姆大叔,一副世界警察的样子。

尚武。        柴瑞没觉得什么不好。

也就是这些文人。让国人变的儒弱不堪。

没有强硬的精神,就没有强硬的民族。而强硬的精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尚武。只有尚武,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名族。而只有在和其他名族竞争当中,才会发现自己民族的缺陷。而且只有尚武,才会让自己的名族立于名族之巅。

德意志名族,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两次战败,但是这个名族却变得更加的坚强。因为这个名族有着坚强的心。

而中华名族最缺的就是这种坚强、永不服输的心。

当王昌龄提出礼仪之邦,尚武对民风影响不好之时,柴瑞的脸色不由的变的有些难看。这种礼仪之邦的理论见鬼去吧。柴瑞要的是一个如狼似虎的名族。

“礼仪之邦?”柴瑞低吟一声,显得非常的不屑一顾。

这大大的出乎王昌龄的预料。王昌龄道:“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是为礼,宗族体制,高低贵贱是为仪。礼仪关系到国家形象    。

还没等王昌龄说完,柴瑞又说:“父尖子子,君君臣臣就是你们所说的礼法。”

“没错。”

柴瑞又说:“可是你有没想过这样的礼仪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父慈子孝,忠君爱国。”王昌龄说的有点没有底气。

“错,过分的注重礼仪,只会让社会变成所谓的礼治社会

“那有什么不好吗?”王昌龄反问柴瑞。

柴瑞慢慢的说:“的确,礼仪文明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礼仪也能增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也传递着一种生活态度。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

可是礼治社会,却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慢慢的则会演变成崇尚礼仪人情,慢慢的则会演变成任人唯亲。这样下去,法律则会失去应有的效用。这样下去国将不国,法律无法制裁那些有罪的人。骑马踩死,人,可以扬长而去。甚至可以把没有踩死的人捅上几刀。

为什么?因为道德是无法约束人与生俱来的野牲    只要完善的法律,才可以真正的制约人们的行为。”

“可是重典之下,百姓将生活在黑暗般的牢笼当中。”王昌龄对于柴瑞的话其实也有所感触。这些年来,官官相护,已经无视法律的存在。他也为官多年,怎么会不明白。但是王昌龄还是反对过分的依靠法律制裁。

柴瑞又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的话,你说这个牢笼还存在吗?”

“可是绝对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别说是天子了,就算是王子犯法,谁敢制裁。”王昌龄急促的说,似乎这些话压在他的心里非常的久。

“那就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柴瑞轻轻的拍了拍王昌龄的肩膀说。

看着柴瑞盐坚定的眼神。王昌龄看到了一丝希望。如果真的可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话,法治也未尝不可。

看到王昌龄已经不再辩驳,柴瑞有说:“当我们的周围国家都是弱小的小国,我们可以用礼仪之邦。来彰显我们的强盛。我们有先进的文化。而且我们还有强大的军队。我们是天朝,他们是蛮夷之地。可是当我们的周围慢慢的变成西方列强之后,我们的礼仪之邦只会变成累赘。那样只会带来屈辱。因为他们有着完备的法律,更有强大的军队

“真的会有比我们大唐还要强盛的国家吗?“王昌龄不相信柴瑞所说的话。

柴瑞很肯定的点了点头说:“肯定会有。我们在不断的衰弱下去,可是别人却在迅速的发展。迟早有一日,我们所面临的敌人比我们强大的多。在遥远的西方,有着一群崇尚自由,崇尚掠夺的名族。他们就是我们中华名族最强大的敌人。”

第二百三十四章 英雄赞歌

虽然益州城外,是无数的战马。()可是柴瑞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说服王昌龄、杜甫之后,柴瑞马上就开始动工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益州城内,最中央的地方。原本是益州最大的酒楼醉仙楼,可是为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醉仙楼的老板主动的让出这块地面。不是醉仙楼老板多么的敬佩柴瑞,而是醉仙楼的老板意识到这个位置绝对不是现在自己应该占据的位置。如果此时和柴瑞计较的话,吃亏的肯定是他。

说不定就被强拆了。

当醉仙楼的老板主动让出地皮之后,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益州城不大。但是这个英雄纪念碑却十分的大。长和宽都达到百米。从益州由南向北也不过才五,六里的路程。

当柴瑞要建立英雄纪念碑之时,不少百姓之时持观望态度。他们担心这个还没有建好,益州就已经被攻破。或者建造者个所谓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咋,非常浩大的工程,指不定就是劳民伤财。

而那些阵亡将士的骨灰,柴瑞果断的倒入这个英雄纪念碑当中。然后柴瑞第一个铲土填埋。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