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韩信 > 第300部分

第300部分(1 / 2)

>“必须在楚军战船竣工之前,拿下赵国,对那西楚造成牵掣之势!”韩淮楚心如明镜。

但是那拥有二十余万大军,又有李左车陈余两位师兄主持大局的赵国,是那么轻易攻克的吗?

河东西面是李吉的五万赵军精锐,占据那从北到南横亘赵国大地的险峻的太行山。要想从正面进攻,就需要汉军将士付出血的代价。汉军人数本来就少,哪经得起这般挥霍,浪费到攻打一座座雄关险碍?等到攻下那一座座关隘,汉军只怕都死尽了,还拿什么去攻打赵都襄国?

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北路迂回,先拔掉掉驻守太原的夏说这根毒刺,再从雁门,代郡发动攻击。

且看太原赵兵的布置:在那汾水西岸邬县之东,有一座边境重镇邬城,由赵将戚康领二万军马驻守;在那邬城的东部三十里外,由代相夏说亲领三万军马扎下营寨。戚康与夏说两军互成掎角之势,一旦汉军有北上进犯的企图,就会互相支援,牢牢把住汉军通向雁门,代郡的道路。

两跟硬骨头都是难啃,何况是连着筋的两根?

兵法云:不动如山,动如雷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夏说一个突然袭击,这计划一直在韩淮楚酝酿之中。练出五千个飞毛腿,化装成平民化整为零混过汉赵边境,突然集中洗劫赵军那在邬县城外的大营,便是韩淮楚要采用的战术。

五千骑兵如何混过汉赵边境?这就要靠那来到河东助韩淮楚攻赵的“赵奸”张耳提供的地图。那地图上绘有一条秘密小径也就是那深山老林无人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要练成飞毛腿?用骑兵不是一样行动快速吗?

韩淮楚能想到突袭,那夏说也能想到。突袭的一方,通常用的是来去如风的骑兵。

要知道这个时候赵国的斥候满天飞,各处军营外都有化装成百姓的赵国探子在监视汉军的一举一动。只要汉军骑兵一有动静,哪怕是一支五百人的小分队,那扑棱棱飞起的鸽子就会将情报传到赵军军营。

思维的盲点就是制敌的死穴。韩淮楚这次要反其道而行,突袭采用清一色的步卒。相对来说,分散开的一个个步卒目标要小一点。

五千个步卒也不是小数目,一样会被斥候发觉,如何调度呢?这个韩淮楚也有办法,今天五千个士兵出营训练,回来四千,一千人神秘失踪,那些斥候不会看出破绽。明天再派五千,又回来四千,这么搞上几天,五千汉军就神不知鬼不觉脱离军营,埋伏在边境线进入战备状态。

(注意:这个韩淮楚创造的战术一直为后世兵家仿效,屡屡采用。)

读者又问,那五千个士兵若要统一行动,又如何通知他们呢?假装某大户人家娶媳妇,放几束焰火。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混出边境线的士兵为避免盘查暴露身份,身上不能带任何武器。要是扛着一根大刀大摇大摆走出边境线,不被赵兵当场铐住才怪。

这一点韩淮楚早就埋下伏笔,派出民间的渔船从汾水蚂蚁搬家把那一柄柄大刀长枪沉在了靠近赵军军营的河岸旁边。到时派出水鬼潜入水底,启出作战的武器。

五千个从天而降的汉军若要正面同三万赵军精锐厮杀当然是不利,但趁夜黑风高四处放火足以制造一场混乱。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无须计较斥候报讯的汉军铁骑将追风逐电闯过汉赵边境线,及时赶来增援。而汉军主力将从大营杀出,奔赴那已经是刺刀见红的战场前线。

所有的行动都要衔接得丝丝入扣,天衣无缝。那赵军斥候能养鸽子,汉军同样能够养。

唯一担心的就是一旦那夏说营寨起火,驻守在邬城的戚康会引军来救。要真是那样,也只好分出一部分兵力隔阻,等灭了夏说回过头来再对付戚康。

又一场精彩的灭代大战即将打响,欲知详情,请继续追读本文。

第八章 长途奔袭

却说韩淮楚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突袭驻守在太原的夏说,忽有小兵来报,辕门外来了一人,说是大将军故人,特来求见。

“故人?”韩淮楚闻言一愣,问道:“那人可自称姓名,怎生相貌?”小兵答道:“那人仪表邋遢,未曾通名。”

韩淮楚满腹狐疑,走出辕门。只见辕门外一人手捋长须,对着韩淮楚含笑而视。

“二师兄,真的是你么?这么多年没有你的音讯,你到哪去了?”韩淮楚一见那蒯通,万分激动,紧紧拉住蒯通的手问道。

一晃数年过去,只见那蒯通更见老成,额头上添了几道皱纹。只是不爱修边幅的习惯不改,依然是胡子拉撒,脖子也未洗净。

蒯通呵呵一笑:“邯郸一战,被韩师弟一曲琴音斥退我四万大军。师兄我哪有脸在这世上混。只好隐身草莽,飘萍江湖而已。哪及师弟你登坛拜将,叱咤疆场来得风光?”

韩淮楚想起当年邯郸一战经过,不由歉疚,说道:“师弟我害得师兄埋没草莽,师兄不怪罪么?”蒯通冷笑一声,说道:“若是蒯某想要出仕,方今天下诸侯并起,哪里不能去?只是明主难觅不能尽展所学。昔日孙庞斗智各逞所能无所不用其极,我纵横家的传统就是师兄师弟艺成之后在战场兵戎相见,师弟智高一筹,师兄我只能自认学艺不精,又怎会怪罪与师弟?”

韩淮楚笑着道声:“好个无所不用其极!二师兄这边请。”将蒯通迎入大帐。

奉茶毕,韩淮楚诚恳地说道:“二师兄此番出山,想必是欲有所作为。如今汉王求贤若渴,师兄何不去栎阳寻他。师弟我为师兄写上一封荐书,定会被汉王重用。”

那蒯通连连摇头:“汉王平庸之辈,某之策若出皆石破天惊,未见其采纳。再说汉王身边有张子房、陆贾、陈平、郦食其,可说谋士如云,师兄我何必去凑这份热闹。不如留在师弟身边,同师弟一起征伐疆场来得自在。师弟可愿蒯某相助乎?”

韩淮楚麾下只有武将,正却缺一个能交流心思的谋士,一听大喜,说道:“师兄若肯屈就,师弟我求之不得。只是师弟我爵只封侯,恐只能给师兄你一个护军都尉而矣。若要封侯拜相,只能去栎阳辅佐汉王。”

蒯通淡淡道:“只要能展所学,护军都尉足矣。”又打量韩淮楚一下,说道:“师弟你未来不可限量,又岂止封一个武侯。”

韩淮楚心中一动,问道:“师兄精于相术,不知看出师弟将来有何造化?”

那蒯通将头一摇:“难说。师弟你紫气冲于印堂,正鸿运当头,就算是龙飞九天亦有可能。”

“二师兄不是暗示小生有做皇帝的命吧。只可惜小生早就知道那刘邦才是真龙天子,他这次算看走了眼。”韩淮楚暗想。

蒯通这番再次出山,就像那销声匿迹多年的武林高手突然现身,绝对会在江湖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上次蒯通实现他人生抱负的理想流产,这一次卷土重来,把希望又寄托在自己这个小师弟身上。

但这次蒯通确实看走了眼。韩淮楚印堂间的紫气只是他先天真炁练到第八重后自然结出,并不是蒯通自认为的天子之气。

就是蒯通这么一次看走眼,让他死心塌地跟定了韩淮楚。最后又生出天大的事端。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于是韩淮楚拜蒯通为军师,将他引见给营中众将。众将皆知那蒯通乃是天下名士,曾以一张利嘴助武臣说动赵地三十余城来降,都是敬服。

韩淮楚向蒯通请教灭代之计。蒯通道:“代郡军马尽在邬城左近,只须灭掉夏说一军,赵军有太行山相隔必不及来援。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灭城外夏说,再合全力来攻邬城。”这一说都掩口而笑。那刚刚养好伤来军中效力的傅宽道:“军师之计与大将军不谋而合。”

蒯通“哦”了一声:“原来师弟早定下灭代之计。愿闻其详。”韩淮楚便把那计划和盘托出。蒯通沉思一阵,问道:“若是突袭夏说大营,那戚康引邬城兵马来救,将如何应对?”韩淮楚正为此事所困,说道:“惟分兵相隔耳。”

蒯通摇头道:“汉军本就人少,若分兵如何尽歼夏说?某在赵国,与夏说,戚康均是旧识,愿设计稳住那邬城守军,为师弟赢得时间。”韩淮楚闻言大喜,说道:“如此就有劳师兄一行。”

于是那蒯通离开平阳,一径来到夏说军营。

天下名士驾到,那夏说分外高兴,忙不迭亲自出营迎接。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