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闺趣 > 第69部分

第69部分(1 / 2)

>    说到这儿,顿了顿抬头,迎上蕙宁公主一丝不苟的认真眸色,她没有怯场,继续说道:“而逼得你们告知我身世的,想来就是左谷蠡王。

他的到来,打破了秘密永远是秘密的平衡,牵扯甚至威胁到了某些事。可他对我感兴趣,只可能是因为我身世的缘故。

我若当真只是周家随手抱来的孩子,就不会煞费苦心替我安排侯府千金的身份。您说,是不是?”

说的这样条条道道,明显是心中早有梳理归纳过的。

既如此,蕙宁公主觉得再否定说不是也没有必要,毕竟对方虽说还只是个孩子,但思想成熟,并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哄骗糊弄过去的。

她雍容的脸上露出几分无奈,心底略有挣扎,半晌不答反问:“琼姐儿,你想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我、我可以?”她应得小心翼翼。

如此拘谨,蕙宁公主都忍不住心疼,扬手让对方上前,也不勉强她坐,只是伸手抚摸起少女面颊,仔细描绘着这副精致轮廓。

脸上的手温温软软的,移动得很慢,陆思琼留意到身前人虽然目光还盯着自己,眼瞳却有些空洞。

这神色,似曾相识,何其明显?

过去,九王就是这样凝视她的!

九王……思及此,两眼睁大。

再观眼前人容貌,陆思琼心头掠过一个大胆的想法,惊得连退两步。

她不是陆家的女儿,不是荣国公府的表姑娘,那她母亲自也就不是蕙宁公主的表妹。

没有血缘关系,那、那她为何还会神似这身前人?

除非,蕙宁公主与她其中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众所皆知,蕙宁公主有一胞妹,隆昌公主。

因她远嫁塞外,多年杳无音讯,连带着京中之人都快忘了大夏朝还有这么一位公主。

隆昌公主先嫁了暮年老单于,随后又再嫁给如今的哈萨陌单于。

而她,正是呼韩邪的继母。

这么一想,豁然开朗,越发觉得合情合理。

但隆昌公主,怎可能是自己的……

她只能将疑惑抛向蕙宁公主,询问且不可思议的目光,暴露了她的想法。

出奇意外的是,蕙宁公主竟然没有否认,也不见慌乱。

而早前周家老夫人与沐恩郡主几次欲言又止的真相,终是被她道了出来:“琼姐儿,你可知,我是你的亲姨母。”

她说完随即起身,走到旁边的红柱花栽旁,就那样背对着陆思琼,闭眼忍住眶中泪水。

“与其让你一个人胡思乱想,倒不如今儿将事情都说明了给你,也好过你云里雾里,整日魂不守舍。”

蕙宁公主语含怜惜,提起亲妹,又生出愧疚,“你母亲隆昌公主,乃是皇室最受宠爱的公主。也不知为何,那么多皇兄姐妹里,父皇就特别喜欢她。

你母亲姿色出众,性子直率,有胆量有主见,又特别活泼,当年的皇宫因为有她,可是热闹。

她自小与我感情便好,我嫁出宫后,便时常来公主府寻我,甚至小住,渐渐的就留恋宫外的繁华、热闹。”

提起那段回忆,蕙宁公主的唇角不禁露出轻快,可见是真的想念喜爱隆昌公主。

而陆思琼尚且还沉浸在自己是隆昌公主之女的事实里,其实这并不算很难猜测,可或是潜意识里,她避开了这份关联,直到刚刚面对蕙宁公主容颜时,察觉到似乎再难侥幸。

然隆昌公主乃和亲公主,她怎会……

而自己,又是怎么被留下来的?

皇室肯定是容不下她这个影响皇室声誉的污点。

意料之中的,蕙宁公主说了一些早期隆昌公主的事,便跳过了与隆昌公主有情的那位男子身份,而是直接说到和亲的事上。

她转身望着陆思琼,叹道:“两国和亲,想必你也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当时先帝已经决定送你母亲出阁,发放皇榜,京中无人不知。

而突厥那边,亦早做好了迎亲准备。可就在那时,母后发现你母亲怀上了你……”

听到这,陆思琼已是反常的平静,甚至追问:“太后娘娘,是怎么决定的?”声音极轻极慢,却似用了她浑身的力气。

只见蕙宁公主的红唇微启,“自是留不得!”(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三章 得天之幸

闻言,陆思琼只觉得呼吸一滞,似有漫天的委屈从胸腔里涌出。

哪怕她知晓自己本是个不该存在的人,而她的出现势必会影响生母声誉、两国邦交,使得皇室蒙羞,可再怎样,毕竟是一条生命。

别人不惜她,她自己爱护自己。

即使明白她现在安安然然的长这么大站在这儿,清楚那时候的太后娘娘并没有如愿打掉她,可那份怒意和气愤,仍然压抑不住。

她不由的轻颤起来,莫名就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蕙宁公主望了她一眼,想来也理解对方心中想法,只是这事情今儿既然同她开了口,便只能说下去,省的今后瞻前顾后。

“与突厥和亲,事关朝堂。无论你母亲愿不愿意,都只有出嫁这一条路。那时候她以待嫁为由,被先帝关在寝宫里,不准外出。

你母亲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就没受过这样的委屈,起初连恼了许多日,母后每日得空就去她宫里劝她。

后来,因为寝不足、食不进,你母亲倒下,也就是那次太医就诊,被查出有了身孕。”

皇家公主,做出这样的事,后果无疑是十分严重的。

周太后当年亦气愤无比,好生训骂了幼女,谁知隆昌公主就是不肯透露孩子父亲的只言片语。

得知要堕其骨肉,更是抵死不从,又是哭闹又是祈求。逼得周太后左右为难。

她当然亦舍不得,但那种事要是告知了先帝,最后定然只有死路一条。

否则。怎么与突厥交代?

唯有疾病而亡,才可改和亲人选。

见蕙宁公主说到这里不再继续,陆思琼迷茫的又问:“然后太后娘娘决定不留下那个孩、”咬了咬下唇,接道:“不留下我,是怎么做的?”

她许是早没意识到,这些对话里,他都是追问。连尊卑规矩都抛到了脑后。

蕙宁公主却顾左右而言他:“那阵子凡哥儿刚满周岁,我也能得空。便进宫去陪你母亲。

母后让太医秘密配了药,让我亲自督视你母亲服下,我当时实在不忍,你母亲声声“皇姐”求着唤着。最后便瞒了母后。”

这些年,一闭眼,她似乎还能看见隆昌和亲之前满脸泪痕跪在地上求自己的模样。她往日高高在上、总是笑颜如花的皇妹,那时哭得那样凄惨悲切,只为了保住她怀里的孩子。

蕙宁公主当年已为人母,面对的又是自己的亲妹妹,当然于心不忍。

姐妹二人自以为可以瞒住周太后,谁知后来直到出嫁之前,周太后派袁医女同行。方得知一切并未隐瞒过去。

周太后不过是另做了决定,因那时太医亦说隆昌身子薄弱不宜用药,才改了计谋。

实则那时候周太后虽为太子生母。亦掌管六宫多年,然先帝迟迟未封她为后。这种事毕竟牵连甚广,如何都不能轻率。

便动了和亲路上的心思。

袁医女精通药理,待隆昌公主被查出怀有二月身孕,又在宫中待嫁那几月,等离开京城的时候已近五个月。

十多年前的官道并不似如今通畅。送亲的队伍在路上走走停停,又因刻意用“公主身体不适”的缘由拖着行程。待等孩子七个多月将入突厥境内前,袁医女遵周太后旨意,用药引产。

这亦是陆思琼自幼多病体弱,直到现在也比不了一般女儿家康健的原因。

周太后当时的命令,是无论产下来的是男婴女婴,都只能是一个结果。

然许是隆昌公主往日不端公主架子,在宫中人缘甚好,对因家族变故而进宫做医女的袁氏更曾施过恩惠。

袁医女望着昏迷的隆昌公主,那搁在陆思琼脖上的手并没有掐下去。

隆昌公主近身的均是周太后亲信,一路掩护,等她醒来之后询问孩子时,只被告知诞下死婴,望她节哀。

随后队伍进入突厥。

前夜里,袁医女失踪。

她把孩子带走,一路被追杀,最后还是逃回了京城。

蕙宁公主永远记得那个冬夜,大地被银雪掩盖,公主府的后门冷瑟萧条。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