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哥儿看了看妹妹,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开口。
甄婉怡对着兴哥儿轻声道:“九姑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囡囡还小,中午还没用膳呢。而且最为困难的是今天晚上,如果囡囡不能休息好,那晚上要怎么守夜呢?”
兴哥儿认真的看着甄婉怡,“九姑姑,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们好,那就麻烦九姑姑带囡囡去用膳吧,侄儿还想陪母,陪一会。”看着妹妹,把母亲两个字给咽下去了。
甄婉怡摸了摸兴哥儿的头,“那你自己也要顾着点,若是累坏了身子,你母亲看到了也会不高兴的。”
兴哥儿快速低下头,“侄儿知道了,妹妹就麻烦九姑姑了。”
甄婉怡牵着囡囡的手,“囡囡,我们先回去给哥哥准备饭菜好不好?”
囡囡乖巧的点点头,对着自己哥哥说道:“哥哥,我先和九姑姑回去了,等会就来接你用膳。”
兴哥儿头也不抬,只一直劲的点头。
甄婉怡知道兴哥儿触景伤情,忙拉了囡囡出门去,让留下的丫鬟都小心侍候着。
一出门步行百来米就迎面碰上一群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甄文怡正虚扶着一位妇人那妇人虽是青布棉衣,可那合身的裁剪及那细微处的精致绣花,那雍容的神态,都表明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妇道人家。
“九妹,你怎么一个人先来了呀,也不等等我们。”
甄婉怡先是对那妇人额首轻行一礼,然后道:“大哥,三哥,四哥,七哥,八哥,三嫂,七姐,八姐,你们来了。兴哥儿一休整好就想来这里,我反正无事就先带兴哥儿和囡囡过来了。这会儿,兴哥儿还在里面呢。”说完又低头对着囡囡道:“囡囡,你快进去跟哥哥说一声,父亲来了,让哥哥出来迎一下。”
囡囡点点头,快速跑回去了。
甄婉怡回到甄茹怡身边,那妇人回头,“你是甄府的九娘?”
甄婉怡心里有所猜测,“回夫人,正是。”
京城喜欢把家里的闺女排序叫几娘几娘的,外人可以直接叫就是成亲了以后也可以这样叫,不用改口,甚至好多女孩都不起名字,直接就是几娘。像甄婉怡,如果在京城可能就一直是甄九娘了,若非极为相熟一般都不会互通闺名,女子的闺名也只有极为熟悉的长辈亲人和夫君才会知晓。
++++
谢谢天门果果的平安符!还有为《素手良田》投出两张月票的小琦遇!双倍月票呢,太谢谢了!
☆、第三十六章 贾夫人
甄文怡在一旁笑道:“九妹,这是贾府的大夫人,今天是贾老夫人的冥诞,大夫人过来添香烛的,正好遇见我们,知道大嫂停棺在这里,特地过来祭拜。”
甄婉怡疑惑的看了一眼贾大夫人,大嫂过世的时候贾府都只派管事的送士仪,今天怎么会想到前来祭拜的呢?随后笑道:“今天没有长辈在,怠慢之处还请贾夫人见谅。不知道贾老夫人香敬何处,等会我们这些小辈也好去上香祭拜一番。”
贾夫人微微挑眉,神情不变,“就在正殿,请了几位大师在念经,你们等会去即可。”
甄婉怡点点头,不再出声。
前头兴哥儿已经出来,身后跟着两个丫鬟,彬彬有礼的把众人迎了进去,贾夫人看着黑漆的棺木,看了看年幼的兴哥儿和囡囡,再看了看甄大爷,没有说话,只是摸了摸两个小孩的发髻,带着一群人摇摇曳曳的离去,却没见到一个俊秀的男子回头看了一眼才依依离去。
众人在落雁殿偏殿盘旋了一会,然后一起去主殿道场那里上了香,问候一声,才各自回了临时的厢房。
夜间,白马寺的和尚在落雁殿念了一个晚上的往生咒,甄府众人就在偏殿陪了一个晚上,囡囡年幼,硬撑到亥时正便靠在甄婉怡怀里睡着了。甄婉怡便用大氅包着囡囡抱了一整晚,等寅时初,才轻轻的把人叫醒,整好了衣裳,跟着众人一起送薇娘的棺木去了甄府的祖坟地。
******
康帝十三年,甄府过得十分的平静,薇娘这个大奶奶似乎成了过去式,若不是有兴哥儿和囡囡两个重孝在身的孩子时时提醒着,只怕薇娘这个名字都不会被提起吧。
到了腊月,甄府大爷的婚事还是被提起来了。虽然知道这事迟早会发生,可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必要这么急么?
只是在这事上,不但甄婉怡没有发话权,就连整个四房也没有说话的地方。而兴哥儿年幼,身边的丫鬟又尽心瞒着,将大爷将要续弦的事都压在心里,没出声,兴哥儿自然没知没觉。
甄大爷的婚事虽还没拿在明面儿上来说,可大太太年前就四处奔走的活络样子,落在了有心人眼中,自然不言而喻了。
拜年期间来甄府的大闺女也多了起来,每日甄婉怡都是早早的去长康院请安,然后带着兴哥儿和囡囡回了韵意楼。兴哥儿过完上元节就要进学了,这段时间,甄婉怡让甄修杰天天带着他,省得兴哥儿去了陌生的地方害怕。
至于囡囡很是乖巧,给她一个布老虎就可以玩上一天,这可爱的样子让甄婉怡更是喜爱,成天的想着给囡囡做衣裳做布偶玩具,映月都打趣她娴良起来了。甄婉怡只是一笑而过,没有人比她更能明白,那种四周皆是安静空白的日子是多么的难受和孤独,囡囡虽然不懂,可小孩的心却是极为敏感的。
当然囡囡比起前世的她还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她大小是个主子,上面还是祖母、太祖母,还有一个嫡亲的哥哥,下人们不敢慢待她,可要说会对她多好,那又是件值得商榷的事了。如果囡囡有甄婉怡这样的年纪,侍候她的丫鬟为了自己的出路自然要尽心尽力,以求以后成为陪房,跟着她到夫家去当个管事娘子甚至成为通房丫鬟。
可现在一个还不到四周岁的小女娃娃,嫡亲的哥哥也不过七岁,要让身边的人特别尽心,难呀。还好老太太还算怜悯这对曾孙子女,将薇娘以前身边的两个丫鬟拨到他们兄妹身边,只不过人都有私心,那两个丫鬟晃然对大少爷更是看中都选择去了兴哥儿身边。
甄府送往迎来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本来没有甄婉怡什么事的,可因为囡囡跟她待在一起,所以每每来了客人,大太太都会派人来请她带着囡囡过去见客人,其实甄婉怡压根就不相信,甄大爷继弦囡囡能起到什么作用,让囡囡过去无非是想让那些想嫁进来的女子看一看,这幼女的柔弱懂事和好拿捏吧。
甄婉怡心里有气,但一想到以后囡囡将会在那个继母手中过活,以后的婚嫁都是由那个女人说话,便熄了那股子不平,对囡囡越发温和,从细小处教导囡囡,希望她的懂事柔顺能让以后的继母真心喜欢。
甄大爷续弦的人选终于在大房姨娘生产前半个月定下来了,是城西一个员外家的女儿,人还算得体,长像过得去,性子暂时还不清楚,但从说话行事都带着一股子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