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1 / 2)

>

本来这个数目就是当初这位老者跟海建峰说好的嘛!

这还带随时涨价的吗?

既然此地如此之好,就不能再将其作为花圃了。于是,海建峰先回了兴湖县忙他的政务去了,增云则留在府城,又寻摸了一处距离此地不远的荒地,大概四亩。

因为是没有人开垦过的荒地,所以才花了二两银子就买了下来。

这座荒地上有些杂树,可以砍伐掉,运回去制作玩具。

其间有小河蜿蜒,荒地不用再修建水利就足够灌溉了。

将此处交代给王书瑞和山药,增云就回了兴湖县了。

增云本是冯家人,但被冯家逐出,现在该母姓为赵,那么祖家是否也应该是赵家呢?

想了半天也不敢妄动,就来到海府找赵氏和海建峰商量。

最后两人也一致认为应该增云现在的祖家应该是赵家,所以增云就决定将外公、外婆的坟茔迁至那块宝地去。

而外公外婆的家族,赵氏也是不太清楚,起初只是将二老葬在了兴湖县西侧的一处山坡上。

所以迁坟也很简单,只将外公外婆的茔地迁了即可。

对于这些事物,增云是一窍不通了,因为前世都不讲究土葬了,都是火炼,然后有墓地。

所以增云就请郭七请教了海建峰去张罗此事,虽然每次郭七都来询问增云是否合适,但增云听过以后也不知是否应该如此办理,感觉差不多也就让郭七按打听的办理了。

当郭七派人将坟茔地全部料理完毕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年的事情了

☆、第九十一章第三次进京送给我是米虫88的章节呵呵

从府城回来,玉竹就说人参已经开始发芽了,虽然是将人参催芽的事情交代给了玉竹,但实际上都是郭婶子在盯着。

增云就吩咐人将人参种子给庄子送去了,然后播种到预先给人参留出来的地里去,四周都被圈好了,还安了栅栏门,上了锁,由专人负责。

海建峰听说增云回来了,就找上门来,说是萧尚书请她和冯辉昌去趟京城。

难道真的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不成?

增云实在是不想与冯辉昌再有任何瓜葛,一是自己根本就是个冒牌货,二是冯辉昌也没有做父亲的样子,自从自己与赵氏被逐出冯家,他就没有问候过一句。

海建峰见增云如此不情愿,就将萧尚书见了增云之后的言行对增云说了。

那天,萧尚书见到增云的模样,就非常的失态,后来只说是增云非常像一个亲人,完全一模一样。

碰巧的是,那位亲人失散,至今没有音信,所以怀疑增云就是至亲的后代,于是请海建峰做了验证。

结果增云的特征与萧尚书所说的相符,萧尚书就更加确认了,但至于那位至亲的情况,则向海建峰打听了增云的身世。

在那天分别之后,萧尚书就派人暗中调查冯家人。

最近有了结果,所以想进一步进行验证,请增云与冯辉昌进京。

那是只有自己和冯辉昌与萧尚书有亲属关系?还是整个冯家都有呢?

增云问了海建峰。海建峰也说不清楚,看来只有去了京城才能确定了。

不过,增云还是尽量对海建峰解释道:“伯父,增云太忙了,而且是否与萧尚书大人有何关系,增云并不在意,所以并不想进京。”

海建峰道:“萧大人是个很正直的人,所以增云不必多虑,这段时日这么忙,权当是进京消遣一下吧!”

其实他不知道。增云现在对京城都有种恐惧心理了。

这两次进京,自己都很惨,一次是遭遇绝杀,一次竟然是被捉进京城的。

所以如果说那府城演习场东是增云的宝地的话,而这京城增云就认为是自己的倒霉之所。

最后,海建峰搬出了赵氏:“你母亲也赞成你去趟进城,萧大人这么大岁数不容易。权当是帮助一位老人,孝敬长辈了。”

说着,脸色也拉了下来,看来是必去不可了,估计自己如若不去,海建峰无法对萧大人交代了。

得,那自己就权当是帮助海建峰。帮他拉拢上级了吧!

以前。随自己四处办事儿的都是郭七,现在郭七忙着在那块宝地兴建坟茔地的事情,忙不过来,只能让玉兰和红梅随自己进京了。

想必是萧大人请自己进的京城,他会派人照顾好自己安排好一切的吧!

增云收拾妥当,带了几套衣裳和路上自己专用的洗漱用品,就听从海建峰的安排,在临近春分时节。在凤来镇北门处,与冯辉昌汇合,一同在萧大人派来的家丁照顾下前往京城。

萧大人一共派来了两辆马车,意思是一辆给冯辉昌,一辆给增云。

可是增云自己就带了两个侍婢两个小厮,还有一大堆的绫罗细软的,所以增云就自己带了一辆马车。

而萧大人则是派了两个家丁、两个婆子、两个护卫,还有两个车夫。

萧大人派人来找冯辉昌的时候,冯辉昌在村子里正在忙着地里的活计。

二弟就是个软弱的秧子,每天也来地里,但干不了什么活,自从赵氏被休之后,这个家里就只有自己这么一个主劳动力了。

虽然冯父也能干些活,冯辉昌又怎能让他天天干这么重的农活,所以他特别想念从前的日子。

想起张咏莲,别说现在有着身孕,就是没有怀孕,也不知是否能够下地干活。

正在地里忙着,二弟家的侄女儿找到地里,说是家里来了客人找他,还是从京城里来的。

冯辉昌想不起来自己认识哪位京城人士?

这么多年,自己也早已与当年同窗断了来往。

紧走几步进了家门,只见一位管家模样的人向自己施礼,将一封书信交给了他。

信封上写着:冯家大郎亲启。

拆开信封,抽出信纸,上面大致写着,冯家大郎实乃故人后代,特请他前往京城相认云云。

落款竟然是工部尚书萧大人的名讳。

冯辉昌不明白自己怎么是萧大人故人的后代了,如若是这样,那冯父不更加是他故人后代?

可书信中一句未提冯父,难道自己不是冯父亲生的?

当冯家二老知道了此信是工部尚书萧大人写来的,要与冯辉昌认亲,请冯辉昌进京的消息的时候,二人对视一眼,顿时激动异常。

萧大人派来的家丁并没有在村子里住下,而是回了凤来镇上,他们还要去与海大人商量一些事宜。

接到冯辉昌那疑问的眼神,冯父强按下激动的心情,对冯辉昌道:“你是我亲生的儿子,昌儿不要怀疑。”

冯母在一旁神情已经过于激动,疯癫般地念叨着:“终于来了!终于来了!”

冯辉昌不明白冯母为何如此激动,就问道:“母亲,什么终于来了?”

冯母只是这样念叨着,并没有回答冯辉昌的问话。

冯辉昌又望向父亲,希望父亲能解答自己的疑问,父亲却低下头,没有言语。

最后,冯辉昌才听清楚冯母的一句话:“儿啊,你飞黄腾达的日子来了!”

冯辉昌对于这句话不置可否。当初自己只是考取了秀才,没有进一步中举,然后就被冯母禁锢在了村子里,每天务农,哪里还能飞黄腾达?仅凭一个萧大人 ?'…99down'呵呵!笑话!

当冯辉昌在凤来镇北门与增云汇合的时候,海建峰也在场,两人多年没有来往,此时相见,分外尴尬。

当初,冯辉昌知道海建峰曾经与师妹情投意合。只是迫于海家二老的压力,才不得不分手。

所以冯辉昌曾经对海建峰耿耿于怀,现在自己休了赵氏,赵氏却又嫁给了海建峰,所以冯辉昌心里对海建峰是不能言说的恨。

二人只是一拱手,没有多说话。

海建峰与增云道别,因为赵氏肚子越来越大。只在府门口与女儿道别,并没有送出来,而婧媛又在上闺塾,所以只有海建峰一人送她。

冯辉昌望着女儿,这大半年来,女儿又长高了不少,眉眼也张开了些。

女儿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总是穿着布衣。现在竟然是一身湖蓝锦缎。头上还有镶嵌玉石的朱钗,还带了两个奴婢和两个小厮,外带一辆马车。

看着女儿现在的气派,冯辉昌真的是没有想到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