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风流唐帝国 > 第99部分

第99部分(2 / 2)

这是一个有力量、有才干的皇帝。

这更是一个藩镇们——不再掌握在朝廷手中的藩镇——所绝对不希望看到的皇帝。

王重荣、王处存二人,尤其是王重荣。同样不希望看到。

王处存还好一点。如果朝廷真的要削藩,他只会观察风向。朝廷势大则听命,藩镇势大则不从。他对削藩地反对态度,并不坚决。

然而王重荣不一样。

在品尝过权力和不受约束地滋味后,尤其是在经过投降黄巢然后在投降回来的事情之后,王重荣已经懂得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活地很好,必须手中拥有强大的力量,否则你只能做一个任人摆布的角色,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

所以,他是绝对不能容许别人从自己手上拿走力量的!即使那个人是皇帝!

李俨在凤翔对凤翔节度军的整编,已经彻底消除了凤翔节度军存在的可能。换句话说,从此以后,凤翔节度这样一个藩镇,将在也不复存在了!

从这一点上,王重荣已经看出了李俨队各大藩镇的态度。他的心中,深深的警惕起来,同时开始因此而布局。其中,与王处存结盟就是其中的一个举措。

事实上,仅仅因为围攻长安的几个节度使中有人结盟,就赶紧结盟,这是压根没有必要的。节度使的力量在于自己的军队。只要军队完好,节度使也就安全。而在目前讨伐黄巢这个节骨眼上,是没有人敢贸然攻击其他节度使军队的,那只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节度使群起而攻之。

所以,实际上,王重荣极力要拉拢与王处存之间的关系,并要与之结盟,预防的,完全是以后朝廷削藩的举动。事实上,他已经很清楚,除了李俨这样的皇帝,黄巢覆灭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了。更重要的是,此后朝廷将会有什么举动。

不得不说,王重荣还是有一定眼光的。只是他的眼光要跟来自一千多年后的李俨相比,那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只不过,王处存对削藩并没有王重荣那样的深恶痛绝。他与王重荣的结盟,更多的着重在眼前。更准确的说,是作为攻打黄巢的前锋,而与战友彼此相善,以便于确保战果。对于王重荣的提议:黄巢之战后仍然保持结盟,他还有种种顾虑,一直都没有答应。

“大哥,我等为朝廷出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难道你真的愿意日后朝廷兔死狗烹吗?你真的愿意作为一个功臣成为朝廷的阶下囚吗?”王重荣在席前,慷慨陈词。由于王处存的年纪比王重荣大,所以他称呼王处存为大哥。

王处存摇摇头:“荣弟,今上英明神武,我们这样做,不会有好结果的。安分守己一点,还能得个善终!”

王重荣道:“今上英明神武与否,小弟不知。小弟只知道,今上任用私人,刻薄寡恩,如果日后削藩成功,你我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王处存父亲善于经商,再加上他们家族本来就是竟是著名富商,即使不做这个节度使,他也能生活得很好。他并不想因为行差踏错,而让自己的偌大一个巨富之家,化为泡影。

所以他始终不肯松口,一直道不可。

王重荣心有不甘,暗自思忖,应该想什么办法,好让王处存同意自己的做法,正想间,外间突然有亲兵进来,在王重荣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王重荣脸色顿时大变!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二十二章 兵围长安

王处存奇道:“荣弟,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重荣苦涩的一笑:“陛下竟然……竟然已经到了!”

王处存也是微微一惊:“陛下怎么这么快法?”

王重荣叹息一声:“谁知道呢?明明陛下亲征的旨意才发出五天啊!就算陛下会飞,也没有这样快法的吧?”

王处存微微振奋:“可见陛下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明主。WWw、荣弟,所以为兄劝你还是不要做那样的事情,否则的话,欲求善终而不可得啊!”

王重荣冷哼一声:“大哥,这不是小弟要做这样的事情,而是陛下逼得小弟不得不做这样的事情!大哥你看着吧,有小弟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止一个!到时候,朝廷未必能收拾得了场面!”

王处存沉吟着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为兄自然不能坐视。只是现在嘛……”王处存抬起头来:“至少在场面失控之前,为兄是不会有什么举动的。”

望着王重荣那张阴沉的脸,王处存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为兄答应你,只要局势一旦失控,为兄必起合镇兵马,与荣弟共进退!”

王重荣见王处存心意已定,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一时间营帐内出现了一片沉寂。

片刻之后,王处存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荣弟。陛下现在在哪里?我们得准备迎驾才是。”

“据小弟地探马回报,陛下已经过了盩屋,傍晚时分应该可以抵达渭桥。”

王处存顿了顿,目光中闪过惊色,讶然道:“这么快?”

盩屋距离渭桥,最少也有五十里路程。现在不过刚过晌午,五十里路程。不过三个时辰就已经到达,这种行军速度。对于当时的军队来说,实在惊人。

只是王处存也没有想到,李俨手下军队极善于强行军,不要说骑着马,就算是仅靠双脚走路,五十里路三个时辰,也并不是做不到的。

王重荣显然也为李俨的行军速度而震惊。要知道。大军之中可是有圣驾的。李俨以皇帝之尊,显然不能与其手下的精锐相提并论。三个时辰五十里路,并不意味着大军的速度就仅只于此,而意味着单单是李俨就能做到这一点。这其中地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

于是王重荣对李俨这个皇帝心中更加忌惮了。

二人正在说话,营帐外脚步声起,有人高呼:“圣旨到!义成节度使王处存接旨!”片刻间,只听马蹄声响。那人的声音已经到了外面。

王处存二人对视一眼,都为此心惊。想不到圣旨这么快就下来了。皇帝如此雷厉风行,对他们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处存心中更隐隐生起忧虑:雷厉风行地皇帝,固然可以重振已经衰弱得唐室之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行事太急。所谓过刚易折,这对当今的大唐来说,当今的天下来说也未必是件好事。

李俨这个皇帝,究竟是一味的刚毅果断,以至于急于求成、不知变通,还是刚柔相济呢?

这一点,还没有见过皇帝的他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关于王重荣对自己说的事情,自己已经有了主意:

如果皇帝真的是一味地手段刚硬,急于求成。那么他可以肯定。局势必然会闹得不可收拾。那么自己就只能选择王重荣的办法,来让天下不至于变得更坏。

而如果皇帝是一个手段高明。软硬兼施,刚柔并济,即知道在必要的时候丝毫不让,也懂得在必要的时候退让。那么他可以断言,一盘散沙,各怀心思的诸藩镇必然不会是团结一心的朝廷的对手。那时候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家族地存亡,他也只能选择朝廷一边了。

当然,即使选择朝廷一边,王重荣这边也不必断然回绝。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凡事要有万一的打算。他知道,很多时候,意外的发生,往往能够改变一切的……

不提王重荣心中一直盘算着如何说服王处存于自己一同行事,而王处存却另有打算,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