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风流唐帝国 > 第96部分

第96部分(1 / 2)

>既返乃担怯Ω檬前胛陌氚椎男∷怠?br />

中国小说的起源,在于唐宋。尤其是晚唐以后,市民阶层开始壮大。市民文化也开始发展。小说就是市民文化地代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说书的话本、戏曲、杂耍等等。

但是。这个时候的小说是不完善的,还处于发展中。比如说志怪传奇小说。其代表作就是《唐传奇》。然而唐传奇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文人的笔记,而不是小说。唐传奇的作者,也仅仅是将其当成一种笔记在创作而不是当成小说。一直到几百年后,茶肆、酒馆中的说书人大行其道,大量底层文人加入话本的创作,并逐渐从专为说书创作转变成专为阅读创作。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才开始出现。

然而李俨的出现,注定将加速并且改变这一过程。他以“云子昊”为笔名,“撰写”,准确地说是抄写了后世地古典白话文小说:四大名著之中的两部:《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独立于四大名著之外地《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说唐》《隋唐演义》等等。

他也不是没有把后世的武侠小说也搬进来,说实话,在武侠小说的起源时代出现武侠小说的成熟作品,的确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然而这却很难办到。

以金庸巨巨的作品为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共十四部巨作,竟然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唐代以后!飞、雪、鹿、书、鸳、白发生在清朝,碧发生在明末清初,神、射发生在南宋,天发生在北宋,倚发生在元末明初,唯有侠、连、笑无有具体年代。但是侠、连文字中也可以看出基本上是明代,就连刻意泯灭时代背景的笑也依稀是可以看出明代发生的事情。这叫人如何抄出来?难道告诉别人说,我知道大唐之后有南北宋朝,有明朝,有清朝么?很明显不能。所以李俨只能选择金庸唯一一部时代在大唐之前的短篇:《越女剑》抄抄了。

除了金庸之外,还有黄易。可是这位大大的书也不是那么好抄的。《破碎虚空》、《覆雨翻云》肯定抄不了。《大唐双龙传》更不能抄:那里面对李世民的描写可是抹黑性地。再怎么说,李俨在这个世界上作为李世民的后代。也不能这样写自己的祖宗吧?否则他的统治根基就消失了。至于《寻秦记》,更没法抄了。对于穿越者来说,穿越文是抄不得的,那是自己揭穿自己,有害无益。于是,就还剩下《边荒传说》了。但这本书的水平却不如《大唐双龙传》等书,而且其中宣扬的思想也太过现代化。至少在现在并不适合。

不过还好,但是古典小说中。就够李俨抄一阵子了。毕竟李俨虽然不用亲自写作,可以选择自己口述,找人抄录,然后再自己亲自审阅一遍。即便如此,多达上百万地小说,要全部写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唐地时候可没有电脑啊!

但李俨胜在身为皇帝。可以调动大量人手为自己做事,而他强大的记忆能力,也让他拥有了类似于电脑的“并行处理”的能力。于是他同时口述好几本书,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就高多了。

于是在《大唐日报》创刊号上,署名为“云子昊”的《东周列国志》、《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说唐》五部长篇开始连载。同时开始连载的是一部短篇《越女剑》。至于《隋唐演义》,由于与《说唐》在题材上有重复之处,李俨拟定在《说唐》之后再予与连载。

(注: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而对隋唐演义、说唐比较生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看原书。

《隋唐演义》一百回,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地小说。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到“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跨越数百年。作者是清朝的褚人获。

《说唐》也是清代的长篇小说。不过作者不详。其内容以瓦岗寨群龙的风云际会为中心,命脉叙自秦彝托孤、随文帝平陈统一南北起,到唐李渊削平群雄、太宗登极称帝止的一段故事。)

在这个时候。说书人已经开始出现。只不过他们能够说书的题材实在有限。

其中有原本属于《西游记》题材来源的唐僧取经故事——当然,这样的故事可就没有西游记这样吸引人了,其中,孙悟空地角色,由一个“白衣秀士”担任,猪八戒、沙僧、小白龙等等就一律没有出现。其传奇性远远逊色于《西游记》。

另外,三国故事、隋唐故事也是说书人的题材之一。当然,这些故事都不成体系,十分零散,缺少故事性。《三国演义》、《说唐》的故事性、传奇性都很强。自然远胜于这些零散故事。

于是乎。在《大唐日报》连载这些故事之后,随着《大唐日报》的广泛发行。大量的说书人几乎失去了饭碗:他们的故事不再吸引人了。

幸好一部分有眼光地说书人,开始改变一直以来的说书传统,不再使用代代相传的故事作为自己的说书内容,而是直接采用《大唐日报》的连载作为说书内容。此后这一行为也就蔚然成风。

由此,处于萌芽阶段的说书艺术受到严重打击,最后完全成为了《大唐日报》一类报纸、刊物流传的附庸。

这其中,李俨自然少不了添砖加瓦,加速其过程。很大一部分说书人都成为李俨控制的宣传机器——他们不仅仅说书,还同时宣传朝廷政策、发布广告,另外还担负着情报搜集的任务。毕竟,虽然从当时的时代看来,大唐地子民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毕竟不能跟后世相比。对于那些大字不识地老百姓,说书人的说书,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控制和洗脑最重要地途径。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刚刚出现的《大唐日报》还远远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大唐日报》发行半个月之后,李俨的“新”作品也出现了。那就是后世的近代武侠小说鼻祖之一、仙侠小说鼻祖之一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这部小说除了在开头涉及到了一点时代背景,在此后几乎是完全架空的剑仙世界,所以只需要对开头修改一点点就可以原封不动的抄出来了。

不过,这一次或许是李俨剽窃太多心中有愧。《蜀山剑侠传》是署名为“还珠楼主”发表,也算得上是在这个古代帮助李大师(还珠楼主名为李寿民)扬名了。

《蜀山剑侠传》中充满了中国地传统文化,神仙法术、道家佛家、武术技击,无不包容。这在晚唐佛道之风、神仙之术大盛的时候,实在深受欢迎。于是乎,其他唐传奇作者还在让手下主角使用“剑丸”的时候,《蜀山剑侠传》已经开始飞剑法宝了。而这部书本身文字在后世的时候的确显得有些不便阅读。在这个古代时候,却是再浅显不过了。于是乎深受大众欢迎。

得李俨连载的几本书之助,当然,也有李俨的种种营销手段,比如广告传单、比如报童等等,《大唐日报》地销量节节升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达到了十几万份!而在还都长安之后。《大唐日报》更是红火无比,其销售量不过一年时间就达到百万!其销售地域更是远到大唐之外!

受到《大唐日报》地启发,很快的,在黄巢之乱得到平定之后,数十家报社在花钱购买了“活字印刷许可”、“报刊出版许可”之后,也成立起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政论性刊物《长安评论》、综合娱乐性刊物《市井夜话》等等。媒体业的繁荣开始出现了。

得媒体业的繁荣,一个号召“面向普通百姓”、“娱乐大众”的文化运动开始出现。文化运动的宗旨是“去华饰”、“复清新”、“融万民”。其标志性地举措就是使用白话文、宣扬杂学的重要地位等。李俨御口亲自命名为“新文化运动”。

这一场开风气之先的文化运动,将原本应该在这个时候风行的“古文”运动风头远远盖过。古文运动的旗帜性人物“唐宋八大家”中出现在这个时代之后的人物。也从古文运动的旗帜性人物,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性人物。当然,那都是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地事情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