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朝臣吗?
不行。
甘露之变中,文宗皇帝就是想用朝臣的力量铲除宦官,但是他最终失败了。朝臣虽然一个个位高权重,但是手中没有兵权,根本就不能对付掌握了神策军兵权的宦官。
那么利用藩镇的力量呢?
这也不行。这样做,根本就是才离狼窝,又入虎穴。藩镇虽然能够对付宦官,但是宦官一倒,他们的力量也独大了。那时候我同样会是他们手中的傀儡。他们甚至比宦官还不如。至少宦官还不会生出不臣之心。而他们,想做皇帝的人多的是,依靠他们还不如依靠宦官呢!
真是要命!
注:由于从第二卷第六章起开始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为了跟后面的内容相符,所以将此前的所有第一人称章节全部修改为第二人称。本次修改只涉及到人称,与情节和描写没有任何关系。——特此公告
这还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还有黄巢之乱的问题。
黄巢之乱根本就是一场灾难。或许刚开始起兵的时候,黄巢他们还懂得善待百姓,但是随着军队的扩大,大量土匪、暴徒的加入,也将这支义军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贼兵。而他们对社会上层整体的屠戮,更几乎摧毁了整个大唐帝国的根基。要不是黄巢起义,大唐未必会灭亡得那么快。
要想复兴大唐,就必须保证黄巢之乱不会过分的损伤大唐的元气。但黄巢军又怎么会听从皇帝的摆布?除非能够在黄巢起兵的时候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控制住黄巢军的危害。
但是,他如果要励精图治,就必然要改革。而改革,也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到时候他们群起而攻之,自己小命都难保,更别说什么中兴大唐了!所以必须有一个力量能够把这些社会上层的力量削弱,而这就是黄巢军能够帮我做到的。
既不能没有又不能危害太大,这个问题的难度也实在够大的。
算了,还是不去考虑那么多了。黄巢起兵的时候,我才刚刚登基一年,哪里来得及对他们做什么啊?
说到底,无论是铲除宦官,还是消灭藩镇割据,还是对付黄巢军,归根结底,还是要我手上有一支值得信赖,并且绝对忠诚的军队。
可是这样的军队,在宦官和藩镇的双重钳制下,根本就建立不起来呀!
自己登基之后,大权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他们根本就不会给自己机会建立这样的一支力量,唯一的可行之策,就是趁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这个未成年的小王爷身上的时候,建立一支这样的力量。
但是……
让我这才十岁的身体去干这样的活,也太难为我了。
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想着想着,他突然觉得头昏脑胀,再也支持不住,一头栽倒在床上昏睡过去……
◎◎◎
不知过了多久,李俨从床上悠悠醒来。
睁开眼睛,眼前烛光闪动,看来已经到了晚上。
“殿下,您醒了?”
耳边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这声音说的话并不是后世的普通话,而是当时大唐的官话,听起来并不好懂。
幸运的是,李俨吸收了前普王的记忆,关于这种语言的听说能力,也正在其中。
不过自己还是要小心点,一定要尽早熟悉这种语言,要达到反射性的使用这种语言的程度,否则这个从小在长安城长大的普王突然冒出几句现代的普通话,那可就漏陷了。
扭头看去,李俨认得真切,身边一个婢女打扮、容貌秀丽,年纪约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正朝他走来。看那面貌,应该是普王府里面伺候普王起居的贴身丫环翠桐。
“眼下是什么时辰了?”李俨先在心中将要说的话用大唐官话念了两遍,这才说出口来。
翠桐服侍他从塌上起来,回答道:“回殿下,眼下正是子时时分。殿下,您今晨晕倒,一直昏睡至今方醒。可把婢子们吓坏了。幸好宫里的御医来瞧过殿下,说殿下只是耗神过渡,睡醒了就没事了,婢子这才放心。殿下眼下身体可有感觉不妥?若有不妥,让婢子派人赶紧去叫御医。”
李俨摇摇头:“我……孤此刻精神充沛,身体并无不妥。”一开口就差点漏陷,把在现代习惯用的自称我带出来了。幸好立刻反应过来,把称呼换成了孤。
翠桐也未在意,点点头:“殿下无事便好,婢子也就放心了。”为我穿好衣服,再去打来一盆热水,拧好为我敷面,一面道:“殿下一日未进食,可觉饥饿?婢子已命下人备好膳食,是否眼下便叫他们送来?”
翠桐这么一说,李俨还倒真是有些饿了,当下点点头。
翠桐服侍他在席间座下,再走到外间,对外间的当值宦官道:“吩咐下去,殿下要传膳了,令彼等速速上来。”然后回过身来,合手侍立一旁。
中国古代人一般是席地而坐,直到汉朝时期,才有椅凳自西域传来。但是人们依然习惯席地而坐。到了唐朝,坐椅凳之风才流传开来,但仍是流传不广。比如说李俨这个王府,一般都是席地而坐的,只有少数房舍内才有扶手椅、月牙凳、鼓墩等椅凳。而在我的起居室内,椅凳也都在外间,内间也只能席地而坐。
古人习惯席地而坐,但李俨可是习惯坐椅凳的现代人,这一跪坐下来,顿时浑身好不自在。
要知古时跪坐,相当讲究仪态。尤其是上层社会,对仪态更是要求严格。如果仪态有所不对,那么不但长辈会提醒你,就连身边的奴仆也会提醒你坐相不端。李俨吸收的这普王记忆中,就有好几次因为没坐好,被翠桐申斥的经历。而他也只能乖乖听命,不敢因为翠桐的申斥而有所怨言。
讲究仪态固然好,然而这跪坐的仪态有一个严格规定,就是臀部必须座在脚后跟上,双脚要完全弯下去,直到把脚背弯下去贴在地上,然后坐在脚后跟上。而且要求要完全地坐下去,而不能让脚指将双脚撑起。
这样坐对于从小习惯的古人来说,并不会有什么不舒服。但是对李俨这个现代人来说,却实在感到很是难受。如果坐一时片刻倒也无妨,问题是他从今以后,恐怕一辈子都要这样坐了。这想想就叫人受不了!
这不,刚刚坐上去分把钟,李俨就觉得腰也酸了,腿也软了,一幅摇摇欲坠的样子。
翠桐见状,在一边正色道:“殿下,行不正则心不定,坐不正则心不诚。殿下乃天潢贵胃,还请端正仪态,不可有份。”她虽然才十五六岁,但是这神色一正,竟然大有凛然姿态,让人不敢轻视她年纪幼小。
李俨心中叫苦,表面上却不得不摆出一副恭敬的样子来。赶紧咬着牙关坐端正,一面心中暗自发誓:等我以后掌了大权,一定要大力推广椅凳,免得再受这份活罪。
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翠桐不由得“扑哧”一笑,那份严肃的气氛顿时荡然无存:“殿下往日里坐得好好的,为何今日如此坐卧不安?殿下昏迷方醒,若是实在难支,也可稍加松懈。但切记不可于人前失仪。”
李俨顿时心花怒放,口中也没遮拦起来:“翠桐姐姐真好,孤有此佳婢,更何求也!”现在李俨发现,他这个孤的自称,是越来越顺口了。
翠桐娇俏的横他一眼,垂下头来,但是李俨却清楚的看到她脸上飞起的红晕:“殿下不可胡乱相称,奴婢担当不起。”话是这样说,那神态却早将她出卖了。
李俨心中大乐,正要再挑逗她几下,只听门外环佩声响,却是传膳的人已经上来了。
翠桐连忙瞪他一眼,他也赶紧愁眉苦脸的重新坐好。翠桐眼中现出满意的神色,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上又是一红,再度低下头去。
待到膳食上齐,李俨连忙伸手持箸,正准备大快朵颐,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