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我也不知道, 可是他今晚要睡车库耶!” 李骏雄有点不耐烦地回答。
秦伟芳略加思索, 平静地告诉儿子, “今天可以, 但以后不可以了。”
母亲话音刚落, 李骏雄已经对着话筒大声说, “可以, 你过来吧!”
秦伟芳母子一起到楼下等待着不速之客的到来。
几分钟之后, DIVAD按响了门铃, 气喘吁吁地出现在秦伟芳的家门口。 衣着单薄的他有点瑟瑟发抖, 进门就感谢阿姨让他过来住一晚。
秦伟芳大致问了一下事情的始末, 因为她有点担心是因为这孩子和她们一起去游泳, 回家晚了遭到惩罚。 事情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其实就是因为这孩子去游泳了, 全家人吃完饭餐桌都没有收拾, 等着他回家收拾, 洗碗。 青春年少的少年火气正旺, 一边收拾, 一边发起牢骚。 在一旁监督的舅母不愿意了, 大呼小叫地向舅舅报告他对她不尊重。 舅舅不分青红皂白, 问少年, 你是要我赶你出去, 还是去车库睡一晚? 迫于强势压力的孩子只能选择睡车库。
听到那孩子用平淡的声音说出,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让我睡车库了。 冬天都有过一次。” 身为母亲的秦伟芳几乎忍不住潸然泪下。 她问那孩子, 妈妈是否对此类事情知情?
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 而且告诉秦伟芳, 妈妈说, 住在别人家里, 这样的事情是难免的。
秦伟芳只觉得一阵阵心酸, 为了这孩子, 也为了那在万里之外, 无可奈何的母亲。 付了钱, 住在至亲家里, 还要忍受这样的对待, 哪个母亲不心疼啊? 可是她不得不对那孩子说明白, 阿姨今天让你来, 这是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 因为你还未成年, 阿姨不能未经你的监护人同意, 随便收留你。
那孩子懂事地点头称是, 并表示他会在明天早晨天一亮就赶回家去。 他说, 冬天要他睡车库那次, 半夜两点钟, 他叫同样寄宿在舅舅家的表姐偷偷开门, 放他进去, 睡到天亮再出来的。 他也不想被舅舅发现自己没在车库睡, 否则可能会一直叫他睡车库。 要知道, 车库是所有房子唯一没有暖气的地方。 在冰凉的水泥地上, 有睡袋也不能睡得很舒服。 又不是去野外露营。
秦伟芳越发心酸, 却不能在孩子们面前流露, 只能赶紧安排他们就寝。
一向很 “酷” 的李骏雄一直在一旁默默听着母亲和朋友的对话, 没有吭声。 听到母亲说要他们赶紧上楼睡觉, 才拉住朋友的手, 把他送进客房, 并把自己的闹钟调好, 放在他的床头, 才关门出来。 回头见母亲有点发愣地站在身后, 一反常态地走过去, 伸出长而有力的手臂搂住她的肩膀, 轻声说, “妈妈, 谢谢你!”
秦伟芳震惊地抬起头, 看着儿子瘦削的脸庞, 想看出些什么。
李骏雄已经收起罕见的温情, 恢复了一脸 “酷” 样, 说了声, “晚安。” 径自回房间睡觉去了。
秦伟芳辗转反侧, 彻夜难眠。 一直到快天亮才迷迷糊糊要进入梦乡。 突然听见大门响, 睁开眼睛一看, 天已经亮了, 儿子和DIVAD的声音传来, 她知道是那个孩子赶回家去了, 心情一松, 反而睡着了。
她对李正军说起此事, 他在电话另一头大叫, “你不能收留DIVAD, 他舅舅可以报警的。”
秦伟芳心里很不爽, 心想真是 “爹是爹来, 娘是娘” 啊。 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感觉怎么完全不一样呢?
见妻子没反应, 李正军又严肃地说, 你要和那孩子说清楚, 不是不帮他, 是……
秦伟芳没好气地打断他, 我已经告诉DIVAD了, 是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 那孩子很懂事的, 不会再这样了。
李正军这才不再追究。
秦伟芳虽然对丈夫很恼火, 但她也知道, 在加拿大这个国家, 拐带孩子是很严重的罪行。 自己当初带儿子回国, 回来的时候被移民局的官员盘问了许久, 还专门问孩子, 你父亲在哪儿? 他是否知道你这次旅行云云, 仿佛自己是拐带自己的亲生儿子似的。 好在儿子的回答清楚又明确, 才少了许多麻烦。 那时候她才真正明白, 所谓父母亲一方单独带孩子出门旅行, 要另一方写授权书不是笑话。
秦伟芳将此事告诉好友们, 换来了一堆关于寄宿家庭生活的传闻和故事, 多数是不怎么令人愉快的。 这就更加坚定了这些母亲咬紧牙关, 陪伴孩子直到上大学的决心。
第十七章 代沟? 代沟! (一)
寒流过境时, 狂风呼啸, 大雨倾盆, 气温骤降, 让人不知是从春天往夏季走, 还是由秋天进入冬季了, 整个一个季节错乱。
风停雨住后, 立马阳光明媚, 百花吐艳, 芳草如茵, 碧空如洗, 云卷云舒, 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李正军的父母双亲, 秦伟芳的公公婆婆, 李骏雄的爷爷奶奶再次来到了风景优美, 秀丽如画的温哥华。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 上次来纯属探亲, 观光, 旅游, 没有长住, 也没有打算长住。 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国外的生活, 担心 “整天吃西餐会饿肚子”, 没有做长期驻扎的安排, 放心不下家里的一切事物。 另一方面, 秦伟芳也早就和李正军说好, 老人来探亲, 观光之后就回去, 免得住的太久了, 她照顾不周, 发生矛盾冲突。
李正军非常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妻子, 所以他上次干脆来个无为而治: 把双方的意见都在自己这里断了通路, 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 结果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 还落了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次因为秦伟芳学业太重, 而且终于同意再考虑生个孩子, 愿意让老人们过来帮着照料一下家务。 而二老自从回去之后, 和亲戚朋友说起国外之行, 听到的都是羡慕之声; 再对比国内的生活状况, 觉得温哥华的确还可以住住; 虽然头一次和城里的儿媳妇住在一起, 感觉还不错, 能够和睦相处; 最重要的是, 他们发现在温哥华根本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吃中餐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听说媳妇考虑要再给他们生个孙子, 两位老人安排好家里的一切, 带着大包小袋, 兴冲冲地再次踏上了太平洋彼岸的异国土地。
全家人, 包括李正军, 都从自己的美好愿望出发, 希望整个事情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 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真正想法与感受。 殊不知, 美好的愿望和生活的现实始终是有一大段距离的, 生活就是生活, 完全不会按照任何人的愿望而展开。
经过几天十分辛苦的倒时差的过程, 李家二老终于慢慢适应了, 摩拳擦掌地准备开始在温哥华的新生活。
李婆婆首先接管了厨房阵地, 除了买菜之外, 不再让秦伟芳沾手有关厨房里的一切事宜。 虽然几年来, 秦伟芳已经学做得一手好菜, 有现成的饭菜吃, 她还是挺开心的, 痛痛快快地拱手交出了厨房的管理大权。 只是需要每星期开车带公公婆婆出去买一次菜什么的, 她乐得轻闲。
知道公公婆婆比较喜欢吃鱼虾之类的水产品, 秦伟芳周末会专门开车带他们一起去RICHMOND的渔人码头, 从渔民的船上直接购买鱼虾。
RICHMOND的渔人码头位于城市西南角, FRASER河入海口附近, 是大温地区唯一的渔船码头, 也是一个旅游点。 小小的几个街区各类售卖旅游纪念品, 海产品和小零食的商店毗连, 还有不少以供应海鲜为主的各式餐厅。 造型各异的低矮房屋, 满天飞舞的海鸟, 桅杆林立的渔船, 滚滚的FRASER河水及远望出海口的辽阔, 构成了一副不一样的动人画面。
每逢周末, 出海归来的渔船都会停靠在专门的泊位, 出售一周的捕获。 大温地区七八个市镇的居民也都会在有需要的时候驱车来这里, 一边欣赏风景, 一边购买新鲜的海产品。 天气晴朗的日子, 许多人纯粹为了享受阳光, 美景或美味食品也会来到这里。
码头上时常会有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表演,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