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夺清 > 第104部分

第104部分(2 / 2)

薛兴华读了信。心里一阵窃喜。毕竟有女孩子喜欢并主动示好是一件非常非常值得自豪地事情。但他没有什么表示。他把全部精力又投入到了军队地建设和朝鲜地局势上。

倒是帮他收拾房间地水儿看到那封信之后有意无意问过信地内容。然后口是心非地问他什么时候写回信过去。

刚刚过完中国农历新年朝鲜东学党起来如历史上地一样“准时”爆。

2月15日。成百上千名百姓在东学党领全准率领下。向全罗道古阜郡郡衙冲去。群情激愤地农民高举着鸟枪、长矛、大刀、铁叉、锄头、木棍有人还把平时供在厅堂里地祖传宝剑也拿了出来加入冲锋队伍。

贪财无能的郡守赵秉甲同学闻讯吓得屁滚尿流,不管不顾地逃之夭夭,将庄严神圣的官府机关拱手交给了起义军。起义军占领郡衙后,兴奋地打开仓库将粮食和钱财分给周围想看热闹又不敢加入的农民。导致想赚便宜的农民踊跃参加时间起义军士气大振力量狂增。

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立即派出两百名官兵前去镇压。刚一交手起义军就钢刀砍西瓜般大败官军,领兵官李庚镐同学身异处壮烈被毙,充当了一次军械运输大队长。得到了武器的起义军立即兵指全州这个架子是省级、实际面积和人口不及中国一个县的城市。

这几天薛兴华一直在关注朝鲜的事情,他心里很是担心历史生了改变。如果改变了,他还真不知如果应付,没有了“先见之明”的他还真没有信心跟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斗。无论是老奸巨猾的李鸿章、阴损凶残的慈禧太后是猴模狗样的伊藤博文,都比他要有本事得多。

让他很放心的是如期得到了东学党起义的消息,而且动手的时间分秒不差。

收到从上海转来的电报后薛兴华在一分钟之内为《风雨报》写好了一个标题《朝鲜大乱已起,中日战争一触即》。要求报馆将刚才电报的内容加上这个唬人的标题尽快刊登出来。

忙完这些薛兴华立即下令沈元宜手下的情报人员严格关注日本、朝鲜的动向,命令廖卫先帮助王炽的手下注意日本在中国的间谍行为,必要时可以先下手为强不让北洋军的机密失泄。

此外,薛兴华还给廖卫

特别的指示,让他派人专门跟踪清朝驻朝鲜的商务总员袁世凯,并派人尽量和袁世凯搞好关系,但不得透露与王炽与兴华军有任何关系。

此时的袁世凯虽然名义上是商务总办,实际上他主管一起对朝事务,可以称得上是朝鲜的太上皇,只是手里没兵。将袁世凯作为自己的一颗棋子用,这是薛兴华考虑了好久的问题。袁世凯不是普通人,薛兴华自忖自己没有能力控制他,耍他的结果很可能是被他耍,但自己可以“帮助”他,帮这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早日到达他的“心愿”。

时代的步伐按照原有的轨迹在前进。薛兴华焦急地等待着廖卫先能在朝鲜为兴华军找到一个立足之地。能够在战争爆前将陆军所需的武器、弹药、粮食等必需品存储起来,否则,战争一开始,耗费巨大的兴华军有可能无弹药可用、无东西可吃。日本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封锁朝鲜海峡掐断兴华军的海上运输线是非常可能的。海军舰队还可以脱离战场自己主动前往远处与外面的运输船队汇合而取得补给,而陆军就没有这个便利只能咬紧牙关死等。

三市离朝鲜有五千二百多公里,二千八百多海里。现在的货轮、运输船一般航速只有八节左右。从三市出,运输船不休不息日夜兼程,即使广袤的大海风平浪静,它们也至少需要十五天。战场补给绝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直到三月底,廖卫先总算拍来了一封秘密电报。电报称王炽的手下千辛万苦在朝鲜平壤北面靠海边的地方已经找到了一个叫高原的小镇子可以作为陆军的补给基地。这个镇子离元山港口不远。镇里的人已经被那些手下收买,县衙门的官员也已经受了贿被胁迫,他们答应替他们掩盖并提供方便。在高原镇的后山上有很多废弃的铜矿坑道,可以存放物质和隐藏人员。

虽然元山津港日本人“特别居留地”,港口有不少的日本人,但因为这些日本人不受朝鲜人欢迎,他们的活动范围反而很小,基本上不到五十里外的高原镇去,只要时间不是很长,人员上岸尽量利用晚上进行,则有可能瞒住日本间谍。

另外,电报里还告诉薛兴说王炽的在朝鲜的汉城、平壤等大城市开办的商号或明或暗地积存了一些粮食,以备大军将来之用。

王炽的触角达位置之所以比历史上的远得多,还得益于薛兴华的资金帮助。除了采购军舰和大宗货物,薛兴华的资金都存放在王炽的钱庄里,正因为王炽有了薛兴华的资金,他的生意比历史上的要红火得多。历史上的商号并没有开设到北京、天津、辽东,更不用说到朝鲜开设分号了。但现在他在这些地方开了好多家,虽然从外表看其规模不大,房屋建筑也大部分是租赁旧的,但实力却不小,特别是与当地官府的关系很不错。不少官员从他的商号里得到了好处,自然在生意上帮衬一二。

王炽也玩得很保险,做生意的只:生意,做间谍的情报人员不与商号生横向联系。除了王炽的少数几个心腹,其他人都不知道间谍和商号都拥有同一个主人。

收到廖卫先的这个电报,华轻松了许多,马上命令秦洪刚安排船队偷运送补给前往朝鲜。他们商定运输船打荷兰人的国旗,冒用到朝鲜销售布匹、粮食,收购人参、毛皮、玉石、贵重木材等特产的名义。

随这队第一批前往朝鲜的还有胡长石率领的二百特种兵。这些人假冒运输船上的水手、劳工和押运人员,他们过去不但负有保护弹药等物质的责任,还有查看地下掌握周围情况的责任。一个月之后的第二批人员是田虎手下的徐一凡率领的一个步兵营。

四月初,好不容易送走载武器弹药的补给船和前期士兵前往朝鲜,薛兴华的身心又投入到军事训练中。他几乎隔一天就询问智利的海军训练情况,针对训练中的问题不时表自己的意见。为了提高训练效果,薛兴华不断那些人加压力,也不断给表现好的官兵进行奖励。

根据训练中显露出来的问题,结合前世的一些知识,薛兴华对陆军进行了一些小的变动。同时将炮兵、工兵、辎重兵、医疗兵等技术兵种正式纳入野战部队中,与主力部队一起进行训练,提高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协同。一批改轻了的小口径山炮、野炮也从兵工厂或西方军火商手里拿来充实到部队。

【感谢订阅】

第一第171章 【准备充分】

1711章【准备充分】

另外,部队里也充实了不少电话交换机,这玩意在战场上非常有用,能协调部队的力量,能取到倍增器的作用。

与此同时,薛兴华对兴华军的军服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参照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些国家军队的服装式样进行的设计,但陆军的军服颜色普遍采取草绿色。海军则还是采取上白下蓝的传统色。军服几经修改之后,试穿出来要比原来的样子神气多了。当然,这些服装都是李安庆家里的服装厂生产的。薛兴华要求这个厂家生产二万套陆军军服和一万套海军军服后,再秘密生产军用冬装,为将来在冬季寒冷的朝鲜作战而准备。

但是,薛兴华没有急于采用军衔制,他觉得现在兴华军的人数太少,如果实行军衔制的话,最大的自己也就能配一个准将的军衔而已,田虎等团长也就是上校,叫起来一点也不响亮。将来在战场上遇到日本人的时候,人家少将、中将、大将都有,明显高一截,郁闷!

不过,薛兴华也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用师长、团长等称呼还不是一样比日本的军长、司令、师团长低一截?也比清军的什么总督、提督、总兵小一截?能够说的理由应该是日军、清军、兴华军的官职名称都不同,谁也不说谁大。如果统一用将、校、尉的等?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