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玄幻奇幻 > 大唐封魔录 > 杀鸦记楔子:历史,比未来有更多秘密

杀鸦记楔子:历史,比未来有更多秘密(1 / 2)

史家公论:盛唐转衰,由安史之乱起。

而这其中的关键,又在潼关之战。

安禄山率大军十五万兵起范yAn,是在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

同月十五日,唐玄宗即已确息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开始组织募兵平叛事宜。

有些史家认为,这里暴露出了玄宗後期唐朝的府兵制度的缺陷,地方军力强盛,而中央虚弱,临时募兵不能抵抗强敌。

事实上,当时唐朝中央直属的羽林军有八万人,与安禄山所部十五万军队相b并不算差距悬殊。

而後,又调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率军据守潼关,二人所率军队总在十五万之上。

哥舒翰所率哥舒铁骑更有二十万之巨。

所以,当时玄宗麾下可以调配平叛的军力远在安禄山之上。

回到开头的话题,唐军彻底溃败的根源在於潼关之战。

潼关,临险据要,易守难攻。

然而,第一波驻守潼关的军队,执行坚守策略的主帅高仙芝、封常清却被玄宗所派的监军边令诚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斩於阵前。

第二波驻守潼关的军队,主帅哥舒翰也采取坚守之策,受杨国忠谏言,玄宗下旨强b哥舒翰主动出击,因而中伏兵败。

杨国忠在同玄宗西逃的路上,於马嵬驿即被义愤而起的唐军士兵乱刀斩杀,连他那得宠的妹妹杨玉华也遭缢Si。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奉命斩杀高仙芝、封常清的监军宦官边令诚被叛军俘虏,後,又为平叛的唐军所获,交由肃宗後,以矫旨枉杀之罪赐Si。

好像所有的责任,都杨国忠、边令诚身上。

好像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唐玄宗老迈昏聩,误信谗言。

然而,这中间又有颇多的疑点。

如果说,边令诚矫旨枉杀高仙芝、封常清,他为什麽要这麽做?

当时安禄山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虎视眈眈。临阵杀帅,大军攻城,岂非自己也X命不保?事後证明,他也确实随着潼关的失陷而遭俘虏。

私仇?当年,高仙芝官拜安西都护副使,大破吐蕃军後,直接将捷报上奏朝廷,触犯了安西都护正使险些赴Si。正是边令诚上报唐玄宗,陈述厉害,不仅救了高仙芝一命,更令高仙芝日後飞h腾达,直坐到右羽林大将军的位子上。

时间已经过去了1300年,帝王将相,也都已成尘埃。

也许,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都无法洞悉当时人物的心机。

收罗再多史料,我们也很难断定哪一方观点就是定论。

有时候,历史b未来有更多秘密。

因为,未来可以验证,对於过去,我们只能想象。

也正因如此,历史才那麽JiNg彩迷人,由着一代代好事之徒,咀嚼参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长安收复,是在安禄山叛乱爆发的第三年,唐至德二年的春天。

至德,是唐肃宗李亨的年号。

肃宗主政含元殿。玄宗被安置在兴庆g0ng。

回想起自己在马嵬驿一呼百应,处Si杨国忠和杨玉环後,带领一众文武与玄宗分道而驰,北上灵武登基称帝、聚兵平叛,不过是一年前的事。

如今,自己的两个儿子李俶、李倓,依然率领着郭子仪、李光弼众人与叛军鏖战,唐帝国的版图随时都有再次被分裂的可能。

长安城,这座昔日繁华浩瀚的大都会,曾经居民二百余万,仅来自西域、吐火罗、康国、天竺、南诏、吐蕃、扶桑、大食等的异国使臣、商旅、留学生、侨民,就有二十余万人,那是何等的繁华昌盛。

眼下更多是断壁残垣,门阀巨贾、官员百姓,百不存一。他收复的长安,不过是一座破败的空城。

现在想来不免一声苦笑,做皇帝,最容易的大概就是登基那一刻功夫。

不过,自己的身上毕竟流着那个伟大的天可汗李世民的血Ye。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历史证明,唐肃宗,确实是个极富执行力的皇帝。他先是召集流亡的官员回朝,重建各级有司府衙;联络门阀,筹借钱粮充实国库军需;又派得力官员加强对长江两岸仍在唐朝治下各地的生产与赋税管理;同时部署京畿地方官员,修缮城墙、坊市,回流居民、商贾以及各行匠人。

长安,这座昔日繁华的大都正在艰难的恢复着。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时代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初秋时分。过了午时,yAn光便已不再那麽刺眼。天气清朗,尽山河大地如画卷般铺陈开去,骑在马上可以望到远处的终南山脉。

出长安城春明门,向东南方的一条大道上。一主一仆,正不紧不慢的策马而行。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年轻公子。他外着花青sE蜀锦裁制的宅袖圆领胡服,大领自然的外翻,露出白sE缎子的里衣。头上软脚襆头嵌着一小方白玉,长巾不系,任由它飘於脑後。一副不羁的派头。

那时候,长安的世家子弟大多如此装束。

他俊俏的脸上,眉目清秀,天然带着三分笑意。耳朵也生的好,轮廓分明,耳垂r0U圆,生就一副菩萨的相貌。一脸笑意不羁的神态,喜人,可Ai。任谁见了都想多看几眼。

再看腰间,镶嵌着黑sE宝石的革带上,一面玉佩之外,还悬着一口直刃长刀,乌鱼皮的刀鞘,犀角包银的手柄。猜测是一位军功世家的子弟,或者自己在朝中担着武官的职责吧。

公子胯下一匹乌骓宝马,油然似墨,眼目如怒,骄悍异常。

上乘的鞍辔也是西域巧匠打造。这骏马本来十分的威风雄武,只是那黑缎似的鬃毛,却被JiNg心梳理成一个个小髻,每个小髻上又用红绳系上两个小巧的铜铃,随着马蹄踏踏叮当作响。

大概是那公子天生X喜,所以也给这骏马往欢喜里装扮。

身後的仆从,衣饰、马匹自然配着主人的身份。那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小巾束髻,黑黑的脸膛。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一张好像生来就没合拢过的大嘴里,一口板牙乾净白洁。算不上潇洒俊美,却也十分的惹人喜欢。

他二人,不紧不慢的赶着路,手中的鞭子也不策马,只是在手里扬来扬去,悠然闲逸,好似游荡在yAn春三月的扬州花巷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欢乐的一主一仆走在还未及修整尚且破败的官道上,与这战乱艰难的年月很不相称。

约麽走了半个时辰的光景。前面忽然传来一阵打杀叫喊的噪杂声响,粗哑的叫喊中夹杂着几声少nV的娇喝。

听来不像是正规军队之间的战斗,应该是战乱时丧失家园的流民半路打劫吧,虽然朝廷几经安抚流民,还是会有草寇剪径的消息传来长安。

主仆二人打马疾走上前。

果然是几十名衣衫褴褛的村汉组成的团伙。他们大多用了农作的锄头铁叉做武器,少数几个手里挥舞着在战场上捡来的刀枪,有叛军制式的,也有羽林军制式的。

为首,是一个稍胖些略显粗犷的汉子,不高的身材,袒,挥舞一把突厥弯刀,bb划划吵嚷着令手下上前厮杀。

被众人围在中间的,是一架金漆雕画、悬着明h流苏的马车,驾车的两匹h骠马披饰着锦缎翎毛,金玉镶嵌的辔头。JiNg美华贵,难怪招来这许多的强人。

护在马车四周的,是四个十五六岁模样的少nV。看样貌是汉人nV子,却穿着天竺nV子的装束,纱制的短衣,金sE臂钏与雪白的臂膊相互辉映;齐膝的紧口K裙,露出曲线曼妙的小腿,脚脖上用五彩丝线缚着紫金的铃铛;小巧秀美的脚丫儿未着鞋袜。

四个娇娃妙态婀娜、身法灵活,与众草寇战在一处,却似跳舞戏耍一般,竟不免令人怀疑是寺庙画壁里的飞天仙子下凡。

黑马上的公子一直笑着,却已看出那四个nV子的功夫确实不错,只是她们将吴钩挂在腰间,各自用了豹筋的软鞭与贼人厮斗,招招只落在痛处,不愿取人X命。因此,才与流民草寇缠斗不歇。

笑脸的公子转向那少年仆从,却见那小厮看得痴痴笑笑,两眼紧紧盯在那四个曼妙少nV的身上,舌头都快伸出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公子嘴里一声啧响,那痴笑的小仆回过神来,知道公子是让自己赶忙喝止他们。急忙呀呔一声:“你们这些臭烘烘的村野匹夫,还不赶紧从仙子姐姐身边闪开。”

听这小厮口不择言,公子噗嗤一声笑出声来。那众人闻声倒也赶忙停了下来,向这边瞧过来。

为首的莽汉打量一下二人,见他们主仆骏马鲜衣,那仆人模样的少年马後还挂着箱笼包裹。只盘算着来者定是富家子弟,想不多时,挥手分出一拨人手,吆喝着朝二人卷来。

小仆见状,不改嬉皮笑脸,反手解下背後的一对铁鞭。一侧身,便要下马与众人厮打一番。

笑脸儿的公子知道,这样缠斗下去必然也是难解难分,不能令众人知难而退。当即摆手,在虚空里作势一打。小仆见了,一咧嘴,缩了缩脖子,赶紧收起身法。心里盘算,自己这点儿能耐还是得多加历练,以後遇见这样漂亮的姐姐们才好显弄一番身手。

眼看十几个草寇朝自己这边围过来,那公子却依然端坐黑马。他嘻嘻一笑,轻轻抬起左手。众人一怔,不知道那公子会使出什麽法门,小心的停在那里,却见那公子只是把手伸向耳边,轻轻捻弄起自己的耳垂儿来。

这是他自幼的习惯,有什麽事儿发生时,就会轻轻捻几下自己的耳垂儿。大概他自己也非常喜欢自己那双耳朵吧。

众寇心下咿呀一声,壮壮胆子继续向前。却又见那公子右臂一弯,探向腰间。众寇又是一怔,他们已经看到他腰间的宝刀,寻思着这位公子也必然是个会功夫的厉害角sE,只怕他不会像几个姑娘般心慈手软,於是更加的小心。

谁知道那公子却也不取那宝刀,只在挂刀的旁边一个雕花的小牛皮囊里取出一样事物。众寇心中不解,又急又恼,胆大的向前挪动几下,胆小依然然怔在那里。

笑脸儿的公子翻手为掌,托着那一样小巧的事物向前一探,似乎是要给众人一观。只见那公子笑意YY,口中似乎默念有词。那手中的物件竟变得越来越大,不多时已高及尺许。

此时众人看得分明,那是一尊木作的护法金刚,手持一柄烈火降魔杵,虽然小巧,样子却十分的勇武凶悍。此时,它竟舞动着身形,一双怒目,似乎正看着自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众人心下一惊,并不曾见识过这等手段,自然也不知道它有什麽厉害之处。连同那与四nV子缠斗的草寇也都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

待那尊怒目金刚大到约莫三岁孩童大小的时候,突然从公子手上一跃而下,轰然落地,砸起一阵烟尘。再看时,竟化作一具十丈开外的金刚巨人,将众人全然遮蔽在身下。那凶神青面獠牙,怒目俯瞰,哇呀呀恶吼震天,巨杵舞在半空随时都会奋力击下将众人砸成血泥r0U饼。

草寇这下看得明白,顿时吵嚷着抱头四散。

那四名妙龄的侍nV,此刻也看的清楚。虽然道得破这其中的奥秘,却也明白这公子定然有着非凡的手段,不好招惹。更不知道这二人是路见不平,还是另有图谋,於是闪身贴近马车,护的更紧。

众贼散去,四下一片寂静。

秋yAn之下,公子手中依然是那件JiNg巧的木雕小头陀,上乘的金丝楠木闪着华丽的光辉,栩栩如生,十分的可Ai。

此时,那车中的人大概已窥见所发生的种种。随着一阵清脆甜美的笑声传来,团花苏锦的小帘被一只玉手撩开。

一张漂亮的脸隐在那里,柳眉杏目,小巧的鼻子,浅浅的酒窝,婉儿一笑,露出一颗俏皮的虎牙。那b人的青春伴着一GU慑人的幽香,从她的每一个毛孔流淌出来,溢满这秋日辽阔的天地。

就算是真的Si神来了,在她的青春美好面前,也一定会心甘情愿化作一捧花泥。

“谢谢啦!”一声醉人心魂的叫声。

忽然,那nV子柳眉一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因为,她忽然瞥见到那公子腰间的玉佩。那是一件极不寻常的玉佩。虽然隔着十几步远,也能一眼断定就是那件东西。

那是一件玉珏。玉珏,简单说就是有缺口的圆形玉璧。那玉珏缺口的首尾是两个龙头交对,龙身是云雷纹样,造型古拙JiNg美,刀法简练素朴。上面还有一块殷红的沁sE。

那件玉珏不是唐时的制样,而是一件上古的玉器。

贞观十五年,唐军大败来犯的薛延陀部。薛延陀首领真珠可汗夷男,不断向唐天子李世民遣使朝贡。这古玉就是其中的一件。几经辗转到了广平王李俶,也就是自己的父亲手里。一年前,父王拿它赏了人。

那车中的少nV,给几个侍nV略施眼sE,两侍nV分占了左右车辕策马驾车,余下二nV护定於车尾。

那车马是要回长安的。正好路过站在前面的主仆二人,那主人模样的少nV看着笑脸公子,又清脆的喊了句:“我们还会再见面的啊!”便着人策马疾驰而去。

原本欢乐的主仆二人,竟一时呆住了,面面相觑一番。那小仆嬉皮笑脸的追问:“公子,什麽时候认识了这麽漂亮的nV子啊?我怎麽从没见过。”那公子旋手给他一记栗凿儿,说,不认识。便也驱马前行。

“郡主,你认识那个乐呵呵的公子麽?”驾车的侍nV问道。她们虽为主仆,关系却如姐妹,许多事都问得。

“他呀!就是那个公子喽。”

车中的少nV故作神秘的说道,不禁脸上微微一热,没有人看到那一抹羞涩的红霞,掠过她梨花般的脸庞。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长安南望,是着名的秦岭。秦岭又名终南山。

周武王灭商後,殷商的遗民伯夷、叔齐认为诸侯伐君是为不仁,是以不食周粟,隐居在秦岭首yAn山,以松针、山泉充饥。终南山就成了历代隐士们的圣地。

大约600年後,周王室日渐衰微。老子出函谷关,在楼观台留下了两卷《道》《德》经,後来人们根据老子的经书发展出道教一门,李唐王朝尊老子为祖,崇尚道教。终南山更成了道教的圣地。隐居修仙人的越来越多。

秦岭很大,素有八百里秦川之说。

辋川,只是这终南山千岭万壑中的一条小小溪谷,位於以玉闻名的蓝田境内。

这里有一处别业,本是武后当政时着名诗人宋之问所有。开元年间,转为以少年诗才名震长安的王维所有。十数年经营,颇有诸多得意的地方,文杏馆、看湖亭、竹里馆、辛夷坞等怡人小景,成了王维和朋友们煮茶论禅、弹琴长啸的佳境。

安禄山十五万大军反唐,直破长安的时候。玄宗闻风西逃时只带了皇子皇孙和一些文武重臣。以王维的品阶,不在此列。因此,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毫无意外的成了叛军的俘虏。并被掳至洛yAn,供安禄山伪燕王朝装点门面。

这件事,也成了王维人生的巨大转折点。

毕竟在安禄山伪燕政权呆过一段时间。王维被唐军救回後,便有人将这件事报告了肃宗,应该是那些平日里嫉妒他诗才的人吧。王维被投入大狱。

幸运的是,他在安禄山伪燕时写的一首思念李唐王朝的诗被秀才裴迪流传出来,又有平反有功的弟弟王缙愿意为兄长削籍赎罪,这才被赦免,给了个太子中允的闲职。

连番不幸的遭遇之後,王维愈加向佛,过起了半隐半仕的生活。这些也直接影响到他後期的诗画,被人尊为诗佛。当然这是後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那公子和仆从,便是奔向这王维的辋川别业而来。

一天前的夜里,已经是夜禁时分,他收到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但整件事,思量起来却非常的令人奇怪。

信,是由父亲的近身侍卫送来亲手交给自己的。父亲有一支二十人组成的近卫队,那二十名近卫跟随父亲的时间几乎b自己的年龄还大。他记忆中,这些人从来没有离开过父亲身边超过五十步。

当时自己正在书案前摆弄着一只木鸟。

前些日子在酒坊喝酒时,认识了一位正在禁g0ng修缮g0ng殿的木匠,这些匠人属於九寺五监之一的将作监统管,是皇室御用的工匠。两人酒喝在一处,甚是投机。那匠人便以木鸟相赠。

匠人说,木鸟是自己做工乏味时以殿柱的边角料做的,不成敬意。只是那木鸟内嵌机关,旋转机括可以飞出千步开外,也是旁的工匠不能所及的。

公子试过,匠人所言不虚。因此,夜深了也把玩不倦。

那近卫直接翻窗进了自己的书房,想必不是走的正门,而是游墙进得府内。近卫将信交到自己手上,也不叮嘱什麽,只是两句寒暄後,迅即闪身退入夜sE,遁形而去了。

信件是以父亲常用的封函装着的,不是竹管木盒,不是蜡丸藏书。不知道这是怎样一封信,竟让那近卫弄得如此神秘。

公子心中奇怪,捏信在手,未曾急着打开。先是掂了掂分量,又弹弄了几番。没有什麽可疑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思量一通,即是父亲差心腹送来,还是先看看信再说。公子当下取出一把象牙小匕,挑开封蜡,展信便看。

噫!一目了然,信的内容很简单。

吾儿。着查访高仙芝、边令诚二人旧事。没有落款。

此外,再无半点信息,也不说查什麽内容,也不说急不急,也不说查到何层境地。就这麽劈头盖脸的说查访下这两个人的旧事。

是啊,这二人一个Si了多年。一个潼关陷落时,被叛军掳走。有什麽事,肯定都是旧事。

就在他顾自端详那信的内容时,却忽得见了灯光映透的地方,一片红渍。

翻过来,那显然不是红渍。豁然印着的,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帅印。如今这天下兵马大元帅可是当今天子的亲儿子广平王李俶。而且战乱之际,这帅印之下的权力毫不逊sE他那皇帝老子的玉玺。

这是哪一出?父亲的信简单平常,看不出有什麽大事发生。可这背後,却又盖着广平王的帅印,明白告诉自己这是一件天大的差事。

顺其自然吧。公子这样想着,将信收好秘藏。

高仙芝、边令诚都是b自己大过三十几岁的人物,又逢遭战乱,他们两个的事,知道的人也不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不过,他倒是已经想到了一个人,也许他知道,打定主意,便安心去睡了。

主仆二人不紧不慢,倒也在日落时分赶到了辋川所在。

沿着辋河走到一处水浅流缓的地方,那里有一座漫水桥,头大的卵石用铁条箍住砌成三座桥墩,海碗粗细的榆木对半劈开铺做桥面,河水紧贴着桥板流淌而去。

过桥不远,一处山岗前的巨石上刻了“华子岗”三个字。绕过巨石,一条小路沿着溪流而上,直入深谷。二人落鞍,牵马进了幽谷。

山谷里,夕光斑驳,分外清幽。一缕凉风,吹得人心透彻。

最奇的一处,溪底是一块极大的青石,浅溪缓缓,绵延一百二十余步,全无半根杂草、石屑。青石冷然,令那浅浅的溪水,生起无限的清凉之意。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nV,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王老居士的《山居秋暝》,大概就是在这里得来的吧。这样的地方,真是容易让人生起出世的心意。

王维别业的入口,在一小块较为开阔的空地上,那里杂花野草生得非常茂密。小径没入其中,尽头是一座简单的木门。两根圆木分开树立作为门柱,丈二处又架设几根横木,人字形支了一座草亭。柴门,用去皮的荆条编制,年深日久,木sE渐渐有了几分枯意。

右边的门柱上系了一个碗大的铁铃铛,铃锤下端系了一根细长的草绳。

门庭,十分的简单朴素。

要说这王家本也是河东望族。只是王维生X淡泊,後来习画学诗,没有沾染门阀子弟惯有的奢靡游侠之气。近禅之後,愈发的安素旷达。是以,这庄园经营许久,也只是更加幽朴归真,不见半点的YAn俗痕迹。

二人拉马近前。那小仆见得公子眼sE,去摇动细长的草绳。惊起一只灰sE的松鼠,滑下木柱游入了草丛。铁铃声,悠远清扬,在山谷里流转回荡了好一阵子。

应声而来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童子,留着桃形刘海儿。童子一见来人,十分欢喜。因为,每当这位公子来的时候,就会有上好的酒食瓜果享用。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童子接过公子手里的缰绳,招呼着大家入内,和小仆一起把马匹安顿好後,早已按耐不住,赶忙兴冲冲取下公子带来的包裹箱笼。

此时,已经能看到一处临湖的屋舍,旁边一块巨石,刻有“鹿寨”二字。走到近前,能看到旁边的一处小小渡头。一叶扁舟系在湖岸。

“老居士就在竹里馆。我们直接过去就好。”童子一脸稚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公子点头上船。吩咐小仆帮童子一起撑船过去。

湖,不大。只是兴之所至,没有砌筑环湖的路径,任由野树疯长b压湖面。

竹里馆,是一座“榭”,竹木搭建,茅草棚顶,只有三面围合,临水一侧探出湖去,装了低矮的栏杆。又因馆舍两侧种了许多的毛竹,因而取名竹里馆。

最新小说: 人间如狱,我肉身成圣 武帝之王 异星智能 苟在妖武乱世当狱卒 帝起中洲 穿越仙界,被如来神掌拍死 飞刀弱?可知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未知的终点 天地任我行之三:我修鬼仙 符之咒:这开局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