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渐地长安城已经变成了身后的背影,差不多已经无法看到那高耸的城墙了,他才回过神来,自己就这样再一次离开了这座大唐最高的行政中心,甚至他身边的最亲近的人都未曾道别。
大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这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在这官道上拉成了长长的一条,足足蔓延数里之长,走在最前方的士兵已经接近了长安城外的最大的送别圣地,而最尾端的还在长安城外徘徊。可是这样的队伍却没有丝毫的絮乱,所有人都有条不絮的跟上前方的队伍,三人一行。就这样默不作声的行动着。这样的行动落在了所有人的眼中,全都惊骇于这一支军队的精锐程度,因为所有有过行军打仗的经验的将领都知道这样长长的队伍是最考验军队的纪律的队形,因为队伍拖得过长,就容易造成队伍之中后面的人掉队,甚至脱离队伍存在。可是现在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景象却是那般的井井有条,所有人全都整齐划一,所有的战马在骑士的鞭策之下,乖乖地跟着前方的战马。就连不通人言的牲畜都这般的整齐。每两排之间的距离全然是一般长短,甚至每一排的士兵所有的动作都是一模一样。这一支军队简直就是恐怖至极。
没有人能猜测这一直恍若机器一样的军队在战场上将会有怎样的表现,没有人敢想象,这样的一支军队要是真正的发挥出威力之后,有什么样的敌人能够抵挡?长孙无忌此时在李二身后都有些冒汗了,不是天气热的,而是心中有一种后怕的感觉,因为这一支军队现在归属于李宽统领了。这个楚王和他长孙家之间的关系可不是很融洽。可以说楚王李宽就是他长孙无忌在朝堂上的政敌,现在敌人的力量被大大的增强了。他又如何不急,而且这明显是李二做出的选择,用楚王李宽来制衡他这个当朝权臣,因为现在长孙无忌已经是位极人臣,尚书左朴射,赵国公。还有国舅的身份。这一切都是贵不可言的身份,而且现在自己是立场鲜明地站在自己的外甥李承乾的身后,那么朝堂之上又有几人能够和自己博弈?李二需要的是一个平衡的朝堂,现在的长孙家联合太子李承乾已经隐隐成为朝堂上最大的一个势力。再加上他还有一大帮的身份一样出身于天策府的袍泽,向房玄龄。段志玄等人全都是李二当初最开始的班底,这些人多多少少都会给他几分薄面,那么朝堂上的势力差不多是一边倒的状态,除了魏征这个立场万年不变的直臣,还有军中那几个滚刀肉一样的老将。整个大唐可谓是无人敢在和他这个利益集团争锋,这虽然让大唐有了和平过渡的可能,可是更大的是一种隐患——朝堂之上的群臣全都是一个立场的话,君王的地位就将会变得微妙起来,李二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苗头,所以他当机立断的将这一只一直雪藏的军队暴露了出来,并且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将这一支军队塞给了和自己不对付,更加不会倒向太子的楚王李宽。
按理说李二这个君王治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权臣当道,几乎都是在国之将亡的时候才会出现,亡国之君已经没有丝毫的魄力与雄才大略,无法镇压手底下的臣子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先皇仙逝,而幼帝年幼,托孤之臣变成了摄政之臣,方才会出现这样的朝堂之上一家独大的情况。李二这位千古一帝手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这不得不说李二其实也是一个人,对于他来说天下英才尽入其彀中也不为过。可是他也有一个算不上缺点的缺点,那就是李二是这华夏无数的君王之中最为有人情味的一个,只有他才会让所有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一帮勋贵全都是得到善终了的,只有他才没有在打下江山之后做出卸磨杀驴,鸟尽弓藏的事情来。其余的君主不管是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还是之后的宋太祖赵匡胤,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打下天下之后,全都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诛杀有功之臣。或者收拢臣下的权力。
李二重情,只要他看重的,那么就会无比的宠溺,甚至对于这些人的危害都会视而不见。喜欢李宽,那怕是心中一直没有放下提防,可是还是一直讲李宽放在身边,甚至在将李恪都外放到自己的封地,比李恪年岁大一些的李宽却是还仍旧留在长安城,喜欢李泰,就让他自己组建崇文馆。这些事情都是李二凭着自己的性子做下的,他不在乎别人怎么在背后非议,也不在乎史家如何书写。所以他对于长孙无忌的信任也是还无保留,其中有对长孙无忌这一路追随下来的信任感,还有对长孙皇后之间的感情,以及自己最喜爱的女儿长乐公主的宠溺,这些情感全都聚集在一起成了李二对长孙无忌的无保留信任。所以对于长孙无忌站在李承乾身后,他也从未有过什么不满,因为李承乾是他的长子,是大唐储君,而长孙无忌是李承乾的舅舅,更是李承乾将来治理天下的左膀右臂,这一切李二都不会在意。他有信心长孙无忌是不会背叛于他,也不会有损大唐利益。所以这些年长孙家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张网罗一切的大网。
现在在得知了李宽的神奇力量之后,李宽在他的心中的位置就变得微妙起来,他看到了大唐彻底的绵延万代的希望,这是这个神奇的儿子能够做得到的,所以他心中有了动摇,有了别的打算,于是一张圣旨就成了试探满朝文武的棋子,这一试探之下,全然出乎了他的意料,这些人全都做出了相同的反应,而且全都是那般的坚决,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房玄龄,甚至军中的几位定海神针一样的将领都是一般无二。他原本以为可以试探出长孙无忌这么多年以来经营的网络到底有多深,没想到却全然让他看清楚了这朝堂。长孙无忌这一次是带着房玄龄,箫瑀,裴矩等人一同前来的,这说明这朝堂上的文臣一系全都已经和长孙无忌走得很近了。确实这些人身后都有着世家的影子,虽然现在大唐世家已经彻底的卷缩在自己的祖地周围,不再扩张,可是却不妨碍世家子弟在朝堂上投机站队。箫瑀身后是萧家,在兰陵地区有着很深的关系网,裴矩身后是裴家,也是一个千年世家。这些人为了家族利益,可谓是都早有自己的打算,现在站在了李承乾的那一边,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之后是武将集团,这又是朝堂上的另一股势力,可是这帮人打仗是一等一的好手,抡起刀枪战阵杀敌无人能挡,可朝堂上的云波诡谲却不是他们能一如既往玩转的。所以他们也抱成了团,抵御文臣集团。这个集团却只是军中一部分人而已,尉迟恭,程咬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可是除了他们几个,还有屈突通,段志玄这些人却是没有出现在他的眼前,但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却让他知道这些人的倾向。在程咬金走进大殿的时候,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眼中闪过一股隐隐的愤怒。
所以李二彻夜命人传达了圣意,才有了这最开始的一幕,才有了李宽这一次的西行之路。(未完待续。。)
第十一卷 西域风云 第五章 君王无情
做为大唐的君王,哪怕名义上的开国之君是他的父亲,但是着大唐的大半江山都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所以李二对大唐的感情是所有人无法想象的,他现在发现自己对于大唐的掌控居然有些隐隐失控,这让他无比的惊骇,虽然这些人全都对他忠心耿耿,全都将他当做他们的效忠对象。可是这不是他李二想要的,因为他们虽然现在对他忠诚无比,可是却隐隐的在开始为自己的家族,为了自己将来开始站队,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他这个君王现在正是鼎盛之年,如日中天一般,这些人就在做这样的小动作,起小心思。这起能让他不为之愤怒,可是这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做下的,因为他早早地将李承乾立为储君,甚至对和李承乾有着亲缘关系的长孙无忌成为了大唐勋贵之中最强的一个,甚至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这一切都在暗示这天下迟早是要传给太子的,所以为了将来打算,这些人虽然对李二是毫无保留的忠诚,却也不妨碍他们对将来的帝国的主人示好。这样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让他感到在朝堂之上,李承乾的力量已经非常庞大,似乎要形成一个小朝廷了。
所以他猜测要是再过些年,出现什么变故的话,这些人会不会改变初衷?作为一个想要留名千古的君王,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制衡这一股势力就成了当务之急,作为和文臣对立的武将集团,就自然的落入了李二的眼中,这些人效忠的对象现在全都是他,那么不管两个集团之间如何相互敌视,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只要他们相互之间不是一团融洽。那么这一切都是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的。只是如何让这两个集团没有丝毫的可以衔接的可能。李二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
十里长亭,这里是长安城外送别之地,从水路出发,送别在灞桥边上,而走陆地上。就在这十里亭了。在这里见证了无数生离死别,多少的父母在这里送别了从军的儿子,但是却是最后一面,无数的悲欢离合在这里上演,此时这里也等待了无数送别亲人的长安城百姓。
在这里没有人送别这一只即将踏上征程的军队,因为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突然行动,没有人事先知道这一次的行动。只有李二知晓,但是为了达到他所需要的效果,他并未告知任何人。现在也没有人送别这些即将出征的大唐男儿。因为他们的亲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即将踏上异国他乡,没有人知晓,他们这一去会不会是马革裹尸还,或许当他们胸戴红花,凯旋而归的时候,他们的亲人会斟满祝捷酒,迎接他们归来。可是这送别却是无人前来。
“驾……楚王殿下……等等俺们!”十里亭之中的人们此时全都震撼的无法言喻。因为他们见证了这一支军队从山林间穿梭而出,直奔长安城。现在又见证了这一支军队开拔西域。他们才是这一支军队的送别者,他们才知道这样一支军队即将为了大唐,去征战沙场,去向那西域的蛮夷传达来自天朝大唐的声音。现在这一支军队行进的官道两旁,一队小股的人马正在飞驰而俩,他们在追赶着一支队伍的最前方的那个人。
这队人马没有多少人。不过区区不到十人而已,可是他们身上的铠甲,手中的兵刃,还有跨下的战马都让所有人难以轻视。因为在他们身上披着的是明晃晃的明光铠,这一身铠甲足足有数十斤重。比起这一支军队之中的所有战士身上的黝黑铠甲重出近一倍。而且他们这几个人手中的兵器也非是一般人能使用的,其中两人身后背着的,是两柄钢鞭,一长一短。这两个人身材雄壮的像是一座大山,两只钢鞭在他们的身后就像是两根细细的烧火棍一样。这两人不用说,单凭他们的兵刃就能认得出这是鄂国公尉迟恭的两个儿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
又有两人,虽然背上没有背着兵器,可是同样雄壮的身材,同样粗犷的络腮胡子,整张脸就像是程咬金的翻版一样的两个家伙定然就是程咬金的两个儿子了,只是这一次来的是程处默,程处亮,程处弼三兄弟之中的哪两个就不得而知了。可是不管是谁,定然是代表了程咬金的立场才会出现在这里。
还有两人,身背双锏,熟铜铸就,金黄的色泽就像是黄金铸造而成的一样。此时端坐马上的两个人,一个面色蜡黄,还有一个却是面白无须。这两人居然是从未在长安城之中胡来过的翼国公秦琼的两个爱子——秦怀英和秦怀玉。这两人在长安城的勋贵公子哥之中算得上是最好的了,只有李靖的两个孙子才能和他们有的一比,这两个可是从来都在家中伺候老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被秦琼教育的是非常的成才,堪称是长安城勋贵的教子典范。
最后还有一人,身材修长,面上带着一副不情不愿的表情,一直跟在其余几人的身后,似乎很是烦闷的策马而来,他身上没有什么能够代表他身份的东西,可是他胯下的马儿却是让他的身份表露无遗,一匹照雪夜狮子,浑身雪白没有丝毫的杂色,这一匹马儿是李二曾经最喜欢的八匹骏马之一,但是却被他的妹妹平阳公主李秀宁看上了然后不管不顾的从李二的御马苑之中直接骑走了。那么这个少年说不得就是李宽的表哥,谯国公和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儿子——柴令武了。
这几个人的到来,让李宽一阵惊讶,他现在脑子才刚刚有些清醒,可是却又被这几个家伙的来到给打懵了过去,这是什么情况?这一次他自己带着这一支大军出发,说的是去西域征讨不臣。这所谓的不臣是谁,李宽心中非常的清楚,贞观四年虽然马踏草原,可是突厥并未就此灭亡,因为草原上确实是太大,而大唐当时虽然准备充分,毕竟也只有数万大军而已,这一切都让彻底的将突厥亡族灭种成为一个梦。所以这些年突厥在大唐征讨之后,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归降大唐,成为了大唐放牧的草场,可是西突厥却是横穿了茫茫大漠,投靠了西域另外一个强大势力——薛延陀。这个势力也是大唐西方非常大的一个敌人,因为薛延陀拥有的实力比起当初的突厥也是不遑多让,这个西域的一个土著势力,虽然人口不多,不过却和所有的游牧民族一样,都是全民皆兵,在马背上长大的薛延陀人全都是天生的战士,只要能张弓射箭就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所以这些年薛延陀一直在大唐的西域边境不断的骚扰,让大唐时常都蒙受损失。这一次李宽率领的这一支军队也有将这一个敌视大唐的薛延陀一个教训的目的。
可是这一切需要的都是战士就好,为何这几个人会出现在这里?这一切其实就是李二的用心之处了,他将这几个人派到了李宽的身边,听从他的调遣。也就造就了朝堂之上另一番局面。武将世家的最为代表的几家的子弟全都到了李宽身边,那么他们就绝对不会和文臣绞在一起,这是以防万一的做法,这些年大唐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虽然并未凸显可是却也不是一团和气,所以文臣武将之争虽然一直不显,却也不是全然没有。现在只是让这种表现有了一个具体的表现而已。所以这一切都在朝堂官员的接受之中,李二虽然有玩平衡的打算,却并未有让大唐文臣武将对立的意愿,只是为了不让李承乾过早的势力膨胀而已。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李二的一系列手段的开端而已。
长安城城墙之上,李二立于夕阳之下,他的影子拉下,洒在长安城之中:“诸位爱卿。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长安城,这里是大唐……这里是朕的帝国!长孙无忌!”李二说着,将长孙无忌叫了出列。
“臣在!”长孙无忌站了出来:“终于来了么?”长孙无忌在心中忐忑,从这一支军队出现他就有一种不是很妙的感觉,当见到李二站在城头的时候,他就更加相信自己的感觉了,这一切都是这位君王在心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了,这些年虽然自己还是恪守本分,但是心中确实是有了一些打算,没想到还是触及到了陛下的底线。
“你说,这大唐,这江山,到底是谁的?有些事情是不是时间太早了!”李二冷声说道。
“陛下……”长孙无忌冷汗涔涔,他没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动作居然就直接引起皇上这样反应。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他一直都知道李二对他信任有加,他也从未想过会辜负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