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大唐楚霸王 > 第295部分

第295部分(1 / 1)

>不是他不能决定,只要他开口了。那么李二那里自然也能过得去,毕竟道家在大唐百姓之中还有这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李二登基之后,大唐一直是天灾不断。

每一年。大唐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总会有天灾发生,百姓需要一个寄托,才能坚持下去。这些大唐最可怜也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没有丝毫的奢望,不求高官厚禄,也不求家财万贯,只求能有一口饱饭,一身暖衣。可是这几年虽然大唐元气一直在恢复之中,还是有人吃不饱。穿不暖,道家,佛家在这个时候就有了市场,无数的百姓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这些神佛身上,希望他们能保佑自己能够达成自己微薄的奢求。

“楚王殿下,这样没有诚意的话,你怎么说的出口,我道家这千余年来,多少次救万民于水火?不管是天灾**。战乱和平,道家何时亏待过百姓?有天灾的时候,道家也是救济灾民,还有无数的道家之人游走于大唐各地。为大唐百姓治病。这样的事情楚王殿下应该也是非常的清楚,像孙思邈先生,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现在朝廷意欲将我道家赶尽杀绝,这样岂不是让人齿冷?”袁守诚非常认真地对李宽说道。

“道家确实是对百姓不错。可是你们从百姓那里得到的更多,别的且不说。国师张大人,你可敢说,你龙虎山每年获取的香油钱有多少?其中用于百姓的又有多少?修建你龙虎山上的道宫花费的钱粮,是从何而来?道家讲究清静无为,而龙虎山闻名海内,这似乎与道家的宗旨背道而驰吧!”李宽也是出言反击道:“而且不说别的,尔等今年春上为了逼迫朝廷答应开放度牒限制,居然妄图威胁朝廷,这一点父皇岂会答应?”

“这……却是我等有错,可是陛下也是要将我等逼到绝路,不得不出此下策!这样好了,我和袁道友为大唐占卜一次国运,作为交换如何?”张道勤此时也是委曲求全,大唐朝廷已经羽翼丰满,对于帝国内部一直超然的这两大宗教是再难容忍下去了。

“国运,哈哈……大唐国运岂用他人占卜?这一切都在我大唐朝廷的掌控之中,不管怎样,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自己做下的。这世间变化千千万,何人敢说能洞察天机?”李宽却是嗤笑一声,不屑道。

“大唐当兴,这是必然,不过三灾九劫却是在所难免,三灾天地人,现在大唐也已度过两个,还剩最后一遭,不知道这个可否换取我道家苟延残喘?”袁守诚长叹一声。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了,也是他当初就和李宽提及过得,现在不得不掀开来。这要是都无法打动李宽,那么他们恐怕就要像那些隐世学派一样远走海外了。道家虽然不至于元气大伤,可是却也将要从头来过,这千年的积淀却是白费了。

“三灾九劫,不过是唬人的把戏罢了,这天下还有谁能为难大唐?大唐兵锋所向何人能敌,不要说高原上的吐蕃,他们现在自己都还未完成一统,再加上高原苦寒种不出粮食,而他们的信仰的苯教又是一个败家玩意儿,想要成为我大唐之敌,还需一些年头。高丽已经灭亡,新罗数十载之内是不会出现大问题的,而且我那父皇岂会不防备着这个国家?那么还有何劫难?”李宽不信,这些都是道士们自己杜撰出来的东西,什么三六九,这些数字说起来好听,不过是随口胡诌。既然是三灾九劫,那么为何不是九而是三?

“灾分天地,所谓天地玄黄,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可言,既然经历了兵灾,蝗灾,那么最后一劫当为天灾,不是风雷雨雪,而是星象显示……”袁守诚不在意李宽的态度,自顾自说道:“老道虽然年老力衰,不过对于这天上星象倒有几分心得,这数年来老道一直心惊胆战,似乎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只是一直模模糊糊,只有恍惚的一点灵光,似为牝鸡司晨……”

“什么牝鸡司晨,胡言乱语,难道还会有后宫干政不成?”李宽丝毫不信,现在李二还在世,而且长孙皇后身体经由孙思邈调理之后已经是健康的不能再健康,定然不会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早早的死去,那么有这位千古贤后坐镇后宫,什么女人能够将手伸到朝堂之上?难道是嫌死得不够快?要是有这样的一个女子,那么也定然是长孙皇后。可是作为一个聪慧的女子,这个皇后娘娘自然知道那些事儿可以过问,那些事情是万万沾不得的。毕竟长孙皇后不是武媚娘。没有那种野心,而李二也不是稚奴那个软蛋,才略十分,可是魄力不足。李治最后被武媚娘那个女人篡了皇位,其实就是因为他性子软了一些。要是他有那个魄力,何须要后宫之中的武媚娘出面解决朝堂上的问题,自己一人搞定不就完事儿了,将那个怀揣着女皇梦的女人一直丢在后宫之中暖被窝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

“若真是如此,那老道何须这些年一直苦苦寻求!天象万千,变幻无常,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就像殿下,当初老道和殿下第一次见面,就见识到了庚金白虎。这些年殿下哪怕一直逃避着,可是还是走上了这一条血煞满盈的道路,一路荆棘的走下来,还不是煞气满身!庚金白虎主杀,这就是殿下的宿命!”袁守诚不多言,坚持自己的说法。

“即使如此,那又如何?这既然是大唐的劫难,那么就让大唐承受便是,道家到一边凉快,置身事外岂不是最好的选择,要是大唐在这一灾难下倒下了,那么道家还不是又能出山继续着千年以来的安逸日子!”李宽对于袁守诚的话没有丝毫的相信,这些神棍,说得头头是道,其实不过是夸夸其谈,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有。仔细一想全都是一堆废话,什么牝鸡司晨,女人何时上得了台面了,除了个别的女汉子,这个时代的女人全都是在家带孩子的命,这个世界上有几个李秀宁,又有几个武媚娘?就连被中华民族传诵千载的花木兰,最后还不是回家对镜贴花黄了么?

“楚王殿下何必不信?既然如此,老道就先答应楚王殿下的条件,将我道家的土地全都上交国家,我等道家之人全都退隐山林间,等到几年后一切兑现的时候,再谈其他如何?”袁守诚再一次退让,他不是不想再争取一番,可是现在他拿不出证据证明啊,这几年勒紧裤腰带咬咬牙坚持一下,等到一切显露出端倪的时候,那么就是他反击的时候了。

“哈哈……怎么到了最后,还是不得不退出,早知如此,你们还这样和本王争个不休作甚?一切其实还是拳头说话,道家虽然在大唐有无数信徒,可是他们首先是大唐的百姓,其次才是信奉你们道家的信徒。”李宽站起身,转身离去,道家既然决定了退出那么他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虽然没有像佛家那样打击了他们的传播信仰的根基,可是毕竟是本土宗教,地方保护主义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

“袁道友,糊涂啊!道家隐与山林间,恐怕就再难出山了!着无数的道家之人将来何去何从?”孙思邈此时也是焦急万分,道家的土地他倒是不心疼,只是按照袁守诚的话来说,道家这几年就无法传播他们的教义,这样下去,百姓恐怕会再难接受道家的思想了,毕竟生活在不断的提升,他们不再需要道家这样的精神信仰,没有源源不断的灌输,在坚定的信仰也会被岁月动摇。

“这不过是以退为进,现在我们就将这里发生的事情通报出去,一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等到那一天到来,定然会是收获满满的信仰!对于道家来说几年的蛰伏换来朝廷再也无法打压的威望,还是非常值得的!”袁守诚呵呵一笑,他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再过几年那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上一次在他十二岁的那一年,那么这一次就在三年后!师门的典籍有着详细的记载与推论。(未完待续。。)

第十卷 佛道之争 第四十六章 农无税

烈日炙烤着大地,整片大地一片闷热。知了也是有气无力的鸣叫着,夏天来了。长安城的夏天显的格外的闷热,因为这座城市里边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足足有近百万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而且这个时代没有空调和风扇,显然更加助长了这种炽热的天气的威力。但是在这炎炎烈日下,长安城的城楼上,一个个士兵还在坚毅的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身上披着有黑的铁甲,整个就像是一个铁疙瘩,却也像是一个蒸笼,将他们放在里边蒸着桑拿。汗水顺着他们的脸不断的滑落,不时地从下巴上滴下,摔落到地上碎成粉末。

不仅仅是这些士兵,永昌坊之中,大唐的楚王殿下李宽也在挥洒着汗水,只见他在自己的府邸的院子中的练武场上不断的打着一套拳术,每一拳都是竭尽全力,每一拳都将身前的空气打爆一般。带着呼啸的风声,撕裂空气的拳头停下之后,劲风依旧向前冲击而出,将他身前的青石板上的灰尘都吹的洋洋洒洒。整个院子之中都显得是烟雾弥漫一样,那全是扬起的黄尘。他身上穿着一件短衫褂子,皮肤恍若黄铜一样的颜色。在阳光下,被汗水浸湿的皮肤闪耀着一层莹莹的宝辉,似乎蕴藏着无尽的力量一样。而且裸露在外的臂膀上面肌肉匀称,一块块的肌肉并不是那种爆炸式的肌肉疙瘩,而是显得线条柔和。可是此时这些肌肉却虬结在一起,似乎是一条条绞在一起的钢索一样,爆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

“主子,太子殿下来了!”李宽在院中肆意的挥洒着汗水,这是他最近这段时间做的最多的事情,因为从他去了一趟洛阳之后。这天下就彻底的平静了。佛道两家从那以后就彻底的沉寂了下去,全都开始收缩自己的影响力,封闭了各自的山门,而且将寺院道观周围的土地全都交给了各地的官府。李二这段时间兴致高涨的实行着他的各种包袱。没有了世家,没有了宗教,他的一切想法都能在这片大地上直接贯彻下去。所以这段时间是李二登基这么多年来。最为痛快的一段时间了,可是李二的强悍让很多人都感到跟不上他的节奏了,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的想法是那样的超前,很多东西除了他自己以外,恐怕就没有人能够知晓其中的深意所在。比如李二在收回了所有的土地之后,就下了第一条圣旨:农无税。可是这一道圣旨还只是在金銮殿上宣读,就引起满朝大哗,所有大臣都反对。李二一气之下直接宣布散朝,然后气冲冲的拂袖而去。

这天下的根基就是无数的百姓,农无税,也就是说以后种地不用上税了?那么哪里有粮食救治灾民?哪里有钱粮支撑大唐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运转?所以无数的大臣在散朝之后就到了朱雀门前长跪不起。认为这是在毁坏大唐的根基,农无税虽然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事情,可是在这个大唐刚刚走上繁盛的时候,这样的一道圣旨可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做出的决定。其中魏征更是直斥李二是在断送大唐的江山。

可是他们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果,李二是铁了心要推行这一条看似异想天开的政策。所以哪怕无数的文臣武将跪在朱雀门前,可是李二就是视而不见。整个人端坐在立政殿的宝座之上,俯视着整个大唐江山。似乎丝毫不为所动,对整个大唐帝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魏大人,皇上这是……是不是太过好大喜功了!农无税说得好听,可是全都是损失大唐国力而做出来的表面工程啊!”一个谏官跪在魏征的身侧,此时低声对魏征说道。

“慎言。皇上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其实吾等能擅自揣测的,吾等现在跪在这里,不过是因为觉得此举有欠缺之处,所以向皇上进谏而已,不是非议皇上!”魏征低声回答道。他也不知道皇上做出这样的决定到底有何依仗。这和他所知晓的那个英明神武的皇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这一次带着一群谏官前来向皇上死谏。大唐并未到那种天下大同的地步,这样的政策是注定无法实行下去的,且不说大唐国库并未充凛,这天下有多少百姓?其中有多少人是庄户?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缴纳的赋税才是大唐国库最大的来源,这一个政策实行下来,断了大唐最大的收入来源,岂不是自掘坟墓?

“魏大人,下官觉得此事定有蹊跷啊!皇上这个举动可谓是自毁长城也不为过,可是除了大人你还有其他的几位寥寥无几的国公,其余的像是房大人,长孙无忌大人他们怎么就一点都不急?你瞧我们跪在这朱雀门前都已经差不多两个时辰了,他们想来早就得到消息了吧,可是却一点动静儿都没有!”一个谏官此时发现了意思不同寻常之处。这一次的行动虽然是魏征最先站出来反对,可是李二的行动是彻底的动摇了大唐国本,可是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真正的李二的心腹肱骨之臣却是一个都没有出现。

“这个……吾等何必去管别人如何?只要做到自己问心无愧就好!”魏征其实早就发现这个异常情况了,可是却猜不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此时立政殿之中,也是非常热闹,魏征在朱雀门外跪着,而这里也是一大群人跪着。他们才是李二真正的心腹,全都是可以悄然进宫,不会受到阻拦的人。在魏征等人堵住了朱雀门的时候,他们也从家中出发,一个个从别的城门进入了皇宫之中。此时大殿之上跪着的有赵国公长孙无忌,梁国公房玄龄,鄂国公尉迟恭,卢国公程咬金,翼国公秦琼,这些人赫然在列。

“陛下,收回成命吧!现在大唐正是在蒸蒸日上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步的走过来的,陛下这一步跨的实在是太大了!”房玄龄此时脑袋都紧贴在地上,一袭紫色的衣袍披在身上,整个人五体投地的跪着。

“房大人说的极是,陛下,臣等知道陛下此举是因为什么,可是这朝中文武百官并不知道啊!而且就算楚王殿下有那种神异能力,也不是陛下能够这般做的依仗啊!”长孙无忌出声附议道。他们是知道李宽的秘密的,这件事情虽然被李二列为了大唐最高机密。可是李宽当时展露能力的时候,这几人差不多都在现场,程咬金和秦琼不在现场,可是李二却还是和他们单独说明了这件事情。因为李二知道李宽的能力最能发挥的还是在军伍之中,所以军方的这几个最高的将领是不可能避得过的。而且有了这几个人的支持,相信李宽在即将上任的征西大将军的位置上能够做得更好。

“朕知晓诸位爱卿是怎样的想法,或许诸位忧虑将来朕还有楚王老去之后,大唐该当如何,哈哈……这一切朕又何其没有想过?”李二坐在皇位上,看着跪在下方的这几人,很是欣慰。这些人现在都是在为了大唐江山着想,而且他们这样悄悄的进宫来见他,可见其心中的诚意,这一点魏征是怎样都做不出来的。因为魏征想得太多了,他一直以为他曾经是希望李建成的账下谋士,而且多次提议谋害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二。所以不会得到李二的最真心的信任,于是他选择了投靠李二之后,就给自己找了一条别样的道路:那就是不作奸臣,也不做忠臣,他要做的是直臣。这就让他随时都站在李二的对立面,并且悍不畏死的直斥李二的错误。

这一次也是这样,魏征直接用行动来表明了他的立场,并且还带着很多和他一样的立场的官员一起,他们就这样跪在朱雀门前,任凭炽烈的烈日照射在身上,让他们汗水浸湿了衣衫,无数的百姓驻足观望,纷纷议论着,可是却无人敢上前询问。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是在阻止皇上颁布那一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