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着重关注长安城的风吹草动,不要让某些不好的事儿发生!”李二饱含深意的望着殿外。
“奴婢遵旨!”暗一悄然而去。
贞观元年,时间已经过了一年的大半,现在已经是隆冬时节。在皇宫之内,一间不是非常雄伟的宫殿,六根合抱粗的庭柱支撑着穹顶,大大的匾额挂在门楣之上——显才殿。
这里就是李宽的家,一只大狗就躺在殿门口,这只狗真的好大,躺在地上的身躯足足接近一丈(唐时一尺约二十三厘米,这狗从头顶到尾巴有接近两米三),三尺多长的尾巴在地上扫着,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比起军队里最雄健的战马还要庞大。一个小萝莉提着一只竹篮 身穿一袭翠绿色的宫装襦裙,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一根棒子。篮子里装着几件衣服,小丫头迈着轻快的步子,嘴里哼着莫名的歌谣,大眼睛眯着很是高兴的向着殿门外不远的一条小小的溪流走去,这是清明渠的一条小支流,整个皇宫各处都是这样的水道,方便各位宫人洗衣物以及别的用水之需。
小萝莉呵斥起躺在门口的大狗:“小灰灰,一边去!真是的每天都在门口挡路,怎么说你都不听!”小手挥舞着手里的棒子,装作凶神恶煞的样子,俏丽的小脸上满含笑意,就像在呵斥自家调皮的小孩儿一般。
“呜……”大狗还真被这小姑娘几句话吼开了,站起身子,乖乖足足有五尺多高,真不知道这狗是怎么长的。
“行了,天香,快去洗衣服,不然等会儿逛街就不带你去了!”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从显才殿里边传来,天香闻言,吐了吐香舌,快步的走了。
李宽坐在一张躺椅上,享受着冬日的阳光,暖洋洋的不愿动弹,贞观元年这一年没下雪,至少现在已经是冬月,也没见雪花飘落,这很反常。但是这些又和李宽没多大关系,他现在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那帮子将门虎子身上,说是虎子,恐怕没两个当得起,一个个都是一副纨绔模样,在街上嘴花花地调戏良家小娘子,或者去万花楼,倚翠楼等烟花风月场所,享受一番。直到李宽出面整顿一番之后这帮子闲的蛋疼的将门子弟才开始有点样子。
一帮人父亲都在军中,常年不落家,而母亲又都不是强硬的性子,虽说一个个都非常的精明,但是对自家儿子却也非常的娇惯,将门子弟嘛,早就学会了用拳头说话的真理,所以一帮子谁也不服谁,这也让李宽一阵头疼。
现在李宽虽然在晒太阳,但是却在思量着,他手下现在手变了不少人马。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程处默带着自己两个弟弟,还有秦琼家的两个小子——秦怀英,秦怀玉,李孝恭家的两兄弟。这几个人为首的,父辈都在左武卫任职。另一边却是尉迟家两个傻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李神通的孙子李鹏程,刘弘基的儿子刘鹏举这几位父辈都在右武卫,两边针锋相对,李宽要在其中掌握住微妙的平衡。这很不容易,他现在才知道李二要平衡文武,平衡勋贵与世家,平衡国内争斗和外族战争,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大唐国运
ps: 鞠躬感谢魔王陈浩天书友投出的月票支持!宅男拜谢!!
时光匆匆,不为任何人停留,像是一把杀猪刀一样,黑了木耳,紫了葡萄,蔫了黄瓜,软了香蕉。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变了小鸟,换成大雕。贞观元年悄悄的走了,李二执政的第一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贞观二年,上元日。宵禁不禁,长安百姓欢度这个传统佳节。李二却带着满朝文武上了长安城西北角的一个小院子,那里住着大唐三大国师之首的袁守诚,这一次李二是来求这位活神仙测一测大唐国运。
虽然李二对这一套是呲之以鼻,但是大唐百姓相信啊,只要百姓相信这一套,那么作为他们的皇上,是不是应该满足一下这些善良的百姓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愿望?既然现在还无法让他们饥有所食,寒有所衣,那么给他们一个盛世将临的梦也是极好的嘛!
长安城西北,修真坊,一个寒酸的院落。大唐三大国师之首的袁守诚和自己的侄子袁天罡就居住在这里,此时这间不大的院子中央,搭建了一个小小的条案,上面香烛齐备。李二和一班文武大臣就站在院子里,袁守诚和他的侄子兼助手袁天罡站在条案前。
“苍天在上,三清祖师庇佑!今有凡间人皇李世民,祈求苍天指引,弟子代为上表上苍,愿三清祖师给予提示指引!”袁守诚身着道袍,洗得有些发白了,须发张扬。在晨光中飞扬,很有几分仙风道骨。满是褶皱的老脸也挂着汗水。之前进行了一大段的表演,累的他这把老骨头不行。但是这件事儿还只能他自己亲力亲为。袁天罡虽然也能做出来,但是名不正言不顺,他还太年轻。
拿起桌上的桃木剑,这东西是祖师爷一代代传下来的,他们全真一脉一直都是一脉单传,不像别的道派,广收门徒,这一代就他和袁天罡两人而已。桃木剑在身前的蜡烛火焰上一晃而过,上面穿着的黄纸被火焰点着。但是却不是像一般纸张一样缓缓燃烧。而是剧烈的一下子燃烧成一团火球。
袁守诚挥舞着火球,脚踏七星步,一步一顿,慢慢的居然离地而起,像是走在无形的台阶上一样。
“今日上表,祈求上苍怜悯,庇佑我大唐风调雨顺!上国书!”袁守诚话音一落,袁天罡越众而出,双手托着一片奏折样式的黄纸。上面是李二亲手所书的大唐国书,全篇锦绣修饰,辞藻华丽。可谓是字字珠玑,但是这会儿却还是要被烧掉。这东西要是流传到后世,定然也是国宝一级的文物。
黄纸被袁天罡双手托着,袁守诚手上的火球在被他耍了一阵之后。猛地一收剑,火球就这样飘落。向着袁天罡激射而去,点燃了他手上的国书。
仪式进行了许久。袁守诚可谓是拼了老命的表演,他知道这位皇帝是个强势的人,要是没点本事是不能让他满意的,所以压箱底的踏雪无痕的轻身功夫都使出来了,要是还不能让李二满意,那么袁守诚也无话可说。
“国师辛苦了!不知上苍有何指示?”;李二等袁守诚缓一口气之后上前问道。
“回禀陛下,上苍指引迷茫不清,微臣一时半会儿也推算不出原委来,不过盛世将临却是不争的事实。”袁守诚喘着粗气回答,年纪大了,接近九十岁的人了这又蹦又跳的,哪怕他身怀不俗的武艺,却也经受不住了。
“哦!那么国师何时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李二并不满意袁守诚含糊的回答。
“这个,陛下,请恕微臣斗胆,盛世将临,必有灾劫!不知陛下是否做好了准备?这三灾是避无可避!”袁守诚面色凝重的对李二说道。
“此话怎讲?”李二虽然知道袁守诚这其实就是在忽悠,但是却由不得他不在乎,因为他想要做一个千古明君,这所谓的太平盛世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
“陛下,你已经度过一劫了,难道还要微臣明说不成?”袁守诚意有所指。
“你是说渭水之盟?”李二脸色一变,他身后的群臣也是面色大变,这段秘辛可谓禁忌,没想到这袁守诚居然敢挑明,真是不要命了,要知道长孙无忌在年前一这段历史为谏,说明国库空虚。希望李二能将三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用以支撑大唐国库和各项建设所需,但是却被李二罚俸半年。
“然也!”袁守诚颔首微笑,这可不是他说的,而是李二自己说的,算不得触犯禁忌。
“这算什么灾劫?”李二不信。
“三灾分为天地人,之前这件算是人劫,那么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