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大宋权将 > 第196部分

第196部分(1 / 2)

>    “出了问题,也有范某一力承当。”范友信像是看透了高县令的心:“在下在李大人面前多少还有点分量,这个责任在下担当得起。”

“不敢,不敢,此事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小老儿自然是万万不会推搪。”高县令爽快的在通告上盖了章,其实他老人家想说的是:“此时对老夫百利而无一害……”

然而,这个简单的通告,给平静的高邮扔下了一个巨大的石头。

“什么?太过分了。”一个后生囔囔说道:“朝廷十数年不征差役,老子还以为这是官府对咱们百姓不错,想不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啊。”

“后生,这就是你说的不对了。”一个老头批驳道:“官府征兆差役修路,说到底还是为了方便咱们百姓。”

“我呸,你老人家不用服役,站着说话不腰疼,谁不知服役苦,当年陈广王就不会起义了。”后生人说话毫不顾忌。

“这个?”老人家犹疑了片刻,道:“听说扬州李庭芝李大人乃是爱民的好官,之所以征差役,恐怕真是为了咱们百姓。”

两人说话间,一个富商打扮的中年人插话问道:“这位老人家,听说高邮的双簧鸭蛋乃世上一绝,因一只蛋内有两个蛋黄,故名。鸭生双黄,是因为这里食料好,鸭体壮,不知可否有这种事?”

“这位客官是外人。”老人家再也不管后生,笑道:“邮咸鸭蛋,向来以颜色红而油多而驰名于世。将双黄咸鸭蛋煮熟剖开,蛋白如凝脂白玉,蛋黄似红橘流丹,赏心悦目,别具风味,这才是高邮双黄蛋之所谓闻名啊。”

“哦?”富商大喜,连忙道:“看老人家说得有理,莫不是老人家里正养着高邮鸭,生着高邮双黄蛋?”

“那不用说,老头家里养得鸭子可不少,不是老头说大话,高邮林平乡,就数我老林家里的鸭蛋最好。”

“哼,怎么就只有你老林家了?我平家的双黄蛋什么时候比你家里的差了。”身边的后生显然是认识老林,不服气说了起来:“当年你老林家,还不是因为拜我平家为师,才养出了好鸭,生出了好双黄蛋。”

“这个,你们平家的也不错。”老林尴尬说道。

“哦,不知老爷子和这个小哥家里都有多少鸭子?”富商高兴问道。

“那可就多了。”老林高兴说道:“我老林家里至少有八十只鸭子,其中会生蛋的至少有七十只。”

“我家也差不多。”平小伙也不落空。

“少,可惜,太少了。”富商摇了摇头。

“我老林家里若还少,恐怕林平甚至高邮再也不会比我林家更多的了。”老林不服气说道:“客官若不相信,随便找人问一下,咱们林平乡在高邮,甚至在扬州都是响当当的。”

“这位老人家莫要动气。”富商摇了摇头,道:“老人家样这么多鸭子,平时吃得了吗?”

“唉。”老林叹了一口气,却不再说话。

平小伙也叹了一口气,道:“以前留下来的家业,身为儿孙的也不敢抛弃,以前路还好的时候,都是运往江都或扬州,只不过后来路不好走了,也就靠附近百姓照顾。”

“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这些好好的双黄蛋,还会坏掉不少,真是可惜啊。”

“也不满两位,在下是均州黄家商队的扬州分部,早就听说高邮的双黄蛋出名,只是限于道路不好而无奈,前些天听说官府要修路,在下早早就赶了过来。”

“在下打算以五十文一个的价格收购两位家里的双黄蛋,若是三黄还可以把价格提高到一百文。”看到两位吃惊的眼神,富商笑了笑,道:“有多少要多少,不过这都要等到路修好之后,我们商队才能进驻高邮。”

“这位客官,说的可是真话?平常一个鸡蛋,不过十文钱而已,你,可不是忽悠我们?”林老头有几分激动。

“这怎么可能。”富商摇了摇头,道:“我们黄家商队最守信用了,而且我们可以预付银钱给两位,只不过两位收了我们黄家的钱之后,就再也不能卖给别家了?”

“两位若是愿意,我们黄家可以和两位签订契约,为两位提供保证,不知两位愿不愿意。”

老林连忙点头,道:“愿意,愿意,我们老林家一天约莫有五十个双黄蛋,等路修通了说不定会更多,不知道客官能不能要这么多?”

“一个月也就是七十五两银子。”富商迅速算了一下,道:“我们黄家商队,可以先预付老人家一百两银子,由官府派人作证,只要你们没有问题就行了。”

“没问题,没问题。”老林说话都有点发抖了。

“那,那我们的平家?”平小伙小声问道?

“要,要。”富商豪爽说道:“要了,也是预付一百两银子,从路修好的那天开始。”

“不过在下说清楚了,”富商严肃说道:“我们黄家最注重的就是东西的好坏,双黄蛋不能超过三天,若是有超过三天的鸭蛋,可别怪我们黄家找你们晦气。”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我们老林家的规定写得明明白白,超过三天的双黄蛋,绝对不会再卖给别人。”

“我们平家也一样。”

如林平乡这样的情况,在高邮各地重演。

如高邮界首陈西的五香茶干,久负盛誉。界首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肉细嫩微黄,颇似鸡肉,清香可口。“陈西”商标的五香茶干,更是界首五香茶干的上品,因官府将会修路的消息,买了一个好价钱。

黄家商队,也因为这次机遇,在高邮乃至扬州彻底打响了名声,有闲人考究,这黄家商队的老爷子,竟然是农户出身。

高邮的民壮,早已把自己卖了出去,等到出役的那天,众人兴高采烈的带了干粮来到工地,被那些板着脸的士卒吓了一跳,又看到旁边摆了一个大锅,锅里“咕咕噜噜”的冒着香气。

“都给老子听好了,先过来报名签到,每一个报到的人都可以领到一百文工钱,用餐后给老子好好干,谁若是偷懒,明日给老子滚回家去。”

“大、大人。”一个年轻的后生低声道:“你说咱们服役有一百文钱?”

“每天一百,怎么了,你怀疑老子贪墨你的钱?”小兵脾气不是很好,大声道:“老子一分钱也没贪墨,都是官府给的数。”

“大、大人,不是,不是,小的只是、只是不相信,服役还可以拿银子。”后生得到小兵的确认之后,欢悦的跳了起来。

一些稳重的民壮,早已暗中算账,一天一百文钱,一个月至少就是三两银子,我的妈啊,平常一个月若能够赚几百文钱已是老天爷开恩,现在一个月至少能顶自己几个月的活计,若是知道服役还有饷银,老子当初还推推拖拖干嘛呢。

“我的妈啊?”呻吟声接连响起,众人心中打定主意,让家里的兄弟、婆娘、孩子明天一早过来,肥水可不能流外人田啊。

“只有今日到的人才算,其他的人再过来,老子一点也不稀罕,都给老子听好了,好好干,谁若是偷懒,给老子滚回去。”

小兵说话虽然吓人,可是明眼看到的好处,大伙都高兴得乐了起来。

“喳喳,这粥里还放肉,真是败家啊。”一个稳重的中年人忍不住骂道:“败家啊,馒头里放肉,这个叫做油条?老子看到放在油锅里,一大锅油啊,喳喳……”

“赵大哥,您老若是看不惯,还是吃你家婆娘给装的馒头?我可是看到你把馒头收了起来。”

“去,去,老子说说而已,快吃完好好干,别丢了咱们林平乡的脸,别到时那个小兵头看到咱们偷懒,找咱们晦气。”

范友信看到路飞速的向前延伸,又看到银子如流水一般,不由有点心慌,然而还不到半个月,来自江陵的十万两银子送到了他手中。

“大人,你说张大人他图的是什么?”副将忍不住问道。

范友信摇了摇头,道:“听说咱们李大人是张大人的救命恩人。”

“就算是自己的爹,也没这么好过。”副将妒忌说道:“在下怎么就没救了这么一个人,听说黄家商队已把高邮各地的特产收了起来,还预付了银子。”

“听说黄家就是靠土特产、山货起家……”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