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头知道的果然不少,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他也是听孙焕彰讲的,据说最早以前陵墓的四周是青砖围墙,中间是门楼,进了门楼后,就是一条砖铺的通道,直通食殿。食殿是三间青砖瓦房,坐北朝南,像个庙堂,殿堂中间有墓道通入陵墓。那时的建筑老气派了,后来在日俄战争时给扒掉了,他也没见过。
听老牛的描述,似乎这里葬的不是蒙古的那个响铃公主,以蒙古当时的葬制标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格的。只有明清的陵墓,地上有建筑群,地下有地宫。既然这里地面上有建筑群,看来很有可能是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冢,这才会按照大清的葬制修建陵墓。
我看了看老牛头,笑道:“牛大爷,不知道您老方不方便,能带我们去看看吗?我们想到现场去实勘调研一下。”
老牛头摇着蒲扇看了看我们,撇嘴道:“那破地方有啥好看的,早就是片荒地了。你们要是实在想去,我就领你们去瞅瞅,不过,真没啥可瞅的了。”
出了村东头,便是一片玉米地。老牛头领着我们找到了一条沟沟坎坎的小毛道,穿过几百米的庄稼地后,果然看到了一片荒土包子。
老牛头指了指脚下杂草丛生的土包子,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了。
我们三个都不住地咧嘴,这里哪还有一丁点儿陵墓的样子,俨然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荒草甸子。黄土朝天,地面上坑坑包包,凹凸不平,随处可见碗口大小的蹄子印。荒草已经没过了脚踝,两亩大小的荒地上竟然连棵像样的古树都看不到了。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四下转了几圈,除了看到几块青砖断瓦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发现。
老牛头给我们指了指当年食殿还有围墙的大概位置,站在当年大门口的位置上,又给我们说了说当年这里的情况。用手指着后面的山岭告诉我们,那就是“九凤朝阳”的山岭,最早以前这山岭子上的树可多了,后来村子里家家盖房子,也都砍得差不多了,差不多成了秃山了,现在上面的树也都是这几年才种的小树。
连绵起伏的几道山岭差不多连成了一片,倒还真像是一条灵龙,盘在那里,龙口向南,龙身蜿蜒。
我让大牙和柳叶陪着老牛头在这里等等我,我则连跑带颠地爬到了山岭上。翘起脚尖四下看了看,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霭缥缈。不远处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盂,还真是一处宝水宝地,忍不住啧啧称叹。
我们也没有多说别的,让柳叶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后,把这里的整体地形简单地勾画了几笔,眼见这里也没有什么别的看头了,相片也拍得差不多了,也就张罗着打道回府了。
原路返回的途中,我闲着没事就问老牛头知不知道最后的护陵人现在住哪儿呢。
老牛头愣了愣,回头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告诉我们,最早以前就在马家屯住来着,后来好像是搬走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了,现在也没地方找去了。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好心地告诉我们,这里其实啥都没有了,也没有啥值得保护的了,让我们别在这儿瞎折腾了,白耽误工夫。
我们笑了笑,推脱说也是受上级的委派,例行调研,至于下一步,也得回去报告后再听指示。
把老牛头送回家后,我们便开车离开了村子。
在车里,大牙迫不及待地问我看没看出有啥门道,这里是不是我们这次要来找的地方。
我看着自己刚才画好的地形图,又取出用珠子拼出的地图对照了一下,告诉大牙,从图上来看,应该就是这里,只不过具体的位置还不能确定,但是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山形与河流的走势,大体一致,应该在这里不远,但是我总觉得这里有点不对,这陵墓倒是有点让人生疑。
柳叶一直开着车,听我俩说话,也没怎么搭言,听我这么一说,有些好奇地回头看了我一眼。
我放下手里的地图,告诉他们,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假,但是这陵墓的位置不太对,如果按食殿所在的方位及大小,那么门楼的位置应该就在我当时踩着的脚下,可是那里却根本不见有什么建筑痕迹,过去的这种建筑要求极严,小到门窗比例,大到殿堂进深与面阔的比例都很有讲究,以皇家的陵墓来说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柳叶一听,“哦”了一声,有些疑惑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这里的建筑不合规制?”
我点了点头:“我仔细看过,按食殿的位置来说,门楼的位置一点建筑痕迹都没有,夯土也不见,而在旁边五米左右,看着倒像是有点建筑的痕迹,不过与食殿明显不在一条直线上。陵墓上的建筑都是一条中轴线,讲究风水,怎么会建歪了呢?”
大牙听完后,晃了晃脑袋:“会不会是地方不够用了呢?要不是方向量错了?”
我看了一眼大牙,哼了一声:“这儿?二百年前全是草原,不可能地方不够用,方向错了更不可能,那是掉脑袋的大罪。”
大牙也觉得他刚才说的不太靠谱,听我说完后,不住地点头。
我估计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实在是让人想不透,不可能是工匠私做主张,这在过去是灭九族的事,肯定是按照图纸施工的。也就是说,这是乾隆爷的意思,可是为什么会把门楼给建歪了呢?
门楼,关系全局风水,如果偏左,则后代长房寡孀无后;门楼偏右,小口多疾。门楼窄,人财两败;门楼大,口舌官非外亡。对于崇信风水的皇陵来说,如果连这些都不懂87book小说下载,那倒是有些奇怪了。
车里很快就陷入了寂静,谁也不吭声了。
窗户是一片绿色,山岭上也镶嵌着一块块梯田,远处的河水宛如蓝绸带环绕流转。天高云淡,每当看到这样的天,这样的云,都会让我不由得放松下来,有一种远离喧嚣的归隐感,心情也像这里的景色一样,干净得清澈透明。
我看了看车外,现在还不到中午,回去的确有些太早了,于是让柳叶绕过这个村子,从村子后面奔山岭方向驶过去,再回去看看。毕竟刚才有老牛头在,不太方便。
路况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计,行驶了不多远,车子再也没办法往里面走了,我们只好下车,徒步前进。把要用的东西都背在身上,看了看四外都是齐人高的庄稼地,估计十天半个月的也未必会有人来,车放在这里倒也安全。
沿着山脚一直向前,路面坑坑洼洼,根本就没有路,只好踩着荒草稀疏的地方往山岭上靠近。
幸好我们早有准备,长衣长裤,走起路来倒不怕杂草树枝的刮蹭,也不担心蚊虫的叮咬,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好不容易攀到了中峰的山顶。
风微微地吹过,像是柔声细语地在耳边低吟。山下的玉米东摇西摆,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一样,互相碰撞,发出一片“沙沙”声。
第六十七章 五花土
正是大晌午,天空中干干净净的,连一片云也没有。头顶上一轮烈日,好像伸手就能抓下来,烤得树木个个都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站在那里。
我冲大牙和柳叶摆了摆手,建议先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一会儿,等到申时凉快一些后再说。
柳叶愣了愣,看了看天,问我为什么非要等到申时,现在还不到中午,还需要好几个小时呢!虽然天气热点儿,不过也能克服,用不着非得等太阳下山。
我笑了笑,用手指着山下的陵地告诉她,不是天气热不热的缘故,因为这陵地是九凤朝阳之局,现在马上就到午时了,阳气太冲,想要找到穴口位置并不适合。最好等到下午四点左右,也就是申时,阳气沉降,阴气渐行,也正是阴阳平合之际,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