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处松动坍塌的石条,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山坡,即便是较完整的墙段,垛口也十有**都颓衰松动了,丈余宽的城墙地面到处都是山洪冲刷的坑洞,储存磙木擂石与兵器的石板仓,几乎无一例外的或坍塌或破损,总之,这遍体鳞伤的巨龙是病了,还病得不轻。
大将军赵括已经踏遍了上党的山山水,对各处残破的模样早已是见怪不怪。不过这等场景,平原君赵胜却是初次见到。
平原君从来没到过这道赫赫大名的韩国石长城,今日一看,心头竟大是沉重,如此百里长城,纵能在开战之前仓促修葺完毕,即便修葺完毕却有效用么?
“以攻对攻,以我之长克敌之短”蓦然之间,望着眼前残破防线的平原君赵胜,耳边响起了大将军赵括适才热情激昂的谏言,平原君闻后,忍不住一声长叹。
少顷,那平原君只觉耳边又响起了父亲赵武灵王浑厚的声音:“我赵军以轻锐剽悍为长,遇战宜攻不宜守。但守坚壁,事倍功半也。”
“父王与这大将军赵括之言,竟如出一辙,老将廉颇力主坚防,莫非是错了?”平原君目光中隐隐透出一丝沧桑的疑惑。
这平原君赵胜虽然没有做过统兵大将,但自年少时便随着赵武灵王在军中磨练,军旅之大要却是清楚的。大凡坚守,便必须以重甲步兵与大型器械见长,且须保证源源不断的辎重粮草输送。
论及战力,赵国真正的精锐中十有**都是骑兵,若是在大草原般的平原开阔地决战,赵军堪称无可匹敌。别说是秦军,就是那以骑兵见长的匈奴、林胡、东胡也不是赵军骑射劲卒的敌手。
然则要说到重甲步兵,平原君觉得赵国却实在是一短。可以说,除了大将军赵括调教出来的御林军劲步营,赵国实在没有其他战斗力强悍的重甲步兵了。正是因了这一个短板,此番坚防的困难便陡然增大起来。
百年以来,战国先后涌现过四支精锐步军:最早是吴起严酷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其次便是田忌孙膑时期的齐国“技击之士”,再次便是商鞅时期练成的秦国新军“锐士”,最后是乐毅练成的燕军“辽东坚兵”。如今魏齐燕三大精锐步军全部衰落,便唯余秦军“锐士”之旅称雄天下了。
赵国胡服骑射的军法大变革令赵**力陡然提升,但是赵军之战力,却是以轻装骑兵为主,拼的是开阔地里的骑射功夫,坚守营垒骑射劲卒几乎派不上用场。
赵国步军虽然也是三十余万之众,但与秦军“锐士”相比,便显然有两大缺陷:一是单兵战力与整体结阵战力不如秦军,二便是重型防守器械不如秦军完备。
说起来,赵国也是多山多险之邦,理当有一支长于守御山地隘口的精锐之师,如何当年武灵王便忽视了呢?
如今看来,天下整体精锐者便唯有秦军了——秦军铁骑与赵军相比稍弱,但其步军强于赵军,舟师水军更是已经超过了楚军,各种攻守大型器械更是完备丰富,粮草后继更是源源不断。
“此战,凶险哪”平原君赵胜回过神来,望着眼前残破的石长城沉吟道。
望着暮色下那平原君赵胜一脸凝重的神色,大将军赵括忙上前言道:“以我之短,对敌所长唉不说也罢,既然我王任命上将军为统帅,既然上将军坚守之意已决,我赵括竭尽全力、辅佐上将军抗秦便是”
(书友们,这一段终于码完了,码的很辛苦。因为我自己觉得不满意,数万字的草稿被我删得干干净净,全部推倒重写。长平之战,秦赵前后出动大军共计百万,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中相持近三年,可谓冷兵器时代的第一大战。想写好这一战,何其难哉)
╔♀┅♀┅♀┅♀┅♀┅ǎ?br />
︴︴︴︴︴︴︴︴︴︴1︴
︴最︴︴小︴︴︴︴︴6︴
︴新︴︴︴︴说︴︴︴к︴
︴︴︴最︴︴︴︴网︴。︴
︴︴︴快︴︴︴︴︴︴て︴
︴︴︴︴︴︴︴︴︴︴∩︴
╚♂┅♂┅♂┅♂┅♂┅╝
第两百五十五章 谏言与韬晦
第两百五十五章谏言与韬晦
(诚挚感谢书友“啊哦1111”的慷慨打赏,节日期间不停更,以答谢书友们的厚爱)
夜色渐渐地黑了下来。长平赵国大军行辕中军大帐中,数杆粗大的牛油蜡烛正在熊熊燃烧,将偌大的军帐照彻得一派灯火通明。
“廉颇军务繁忙,今日失礼了”刚刚从石长城防线视察归来的上将军廉颇,对着平原君赵胜拱手言道:“平原君以尊贵之身,身临战阵鼓舞士气,廉颇不胜欣慰了”“老将军为我大赵操劳,赵胜特代我王向赵将军致以敬意”那平原君赵胜恍然醒悟,竟情不自禁地猛然拉住了廉颇那双满是灰土的粗糙大手,摇晃着说道。“快快备酒肉来”上将军廉颇对着帐外一声大喊,立即吩咐军仆整治了两案军食酒肉,为平原君赵胜接风洗尘。只是一会儿的功夫,两坛上党果酒、两鼎苦菜炖羊肉、两碗黄橙橙的粟米饼子已被摆上了案头。
平原君赵胜既然来到了军营,便刻意地做出了一副豪爽的模样,他当下也不和廉颇客气,落座后呼哧呼哧地吃了起来。待温热的饭食下肚,平原君赵胜感觉肠胃间舒坦了许多,这才扯起了话匣子。
就在二人觥筹交错之间,上将军廉颇已经得到了大将军赵括放弃争辩、全力辅佐自己坚守防线的消息。他心下甚为轻松,便对平原君赵胜细细说起了自己的种种谋划。平素话语不多的廉颇,今夜却是超常发挥,和平原君赵胜这番畅谈,足足侃了半个时辰兀自意犹未尽。
平原君赵胜放下那青铜酒爵,咂了咂嘴,这粗劣果酒的酸涩味道却是不敢恭维,竟然让他感觉口齿间有些木木的。平原君打了个酒嗝,笑言道:“老将军将一个‘守’字,今夜说得淋漓尽致,赵胜实在是钦佩了。”
紧接着平原君话音一转,便是忧心忡忡,问道:“然则,老将军长远之策如何?毕竟,唯一个‘守’字,胜不得秦军也。”
上将军廉颇闻言,不禁哈哈大笑:“天下何曾有唯守之将军了?赵国精兵之长在攻,老卒五十年疆场,岂能如此昏聩也”“彩”平原君赵胜也是拍案大笑,对廉颇言道,“老将军一言中的你只说,我赵军何时方可攻秦?”“攻秦之要在二。”上将军廉颇压低声音道,“其一,六国合纵成,至少三晋同心出兵,便是战机。其时魏国出河内,韩国出河外,秦军背后动摇,我便两路大军攻秦:骑兵出安阳南下,步军出太行三陉直逼河内其二,或切断大河舟船粮道,秦军必乱,我便一鼓而出”“老将军……”平原君长吁一声如释重负,慨然道,“若得如此,我赵国无忧也。”就在廉颇、平原君这一将一相二人相谈正欢之时,那守帐的侍卫长来报,说是大将军赵括求见。
廉颇闻言心下一动,心想这大将军赵括此番来意如何。平原君赵胜捋着那浓密的长须,对廉颇笑言道:“老将军,看来我们天赋奇才的大将军还是耐不住寂寞乎?”
“传大将军赵括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