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闯三关 > 第74部分

第74部分(1 / 2)

>陈军红提出要李居安明天安排她和张国梁参观公司各大果园的生产管理情况。她认为:不到实地去看一看;心里不踏实;她已经捐了100万元人民币,不能不要求集团公司必须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如果没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不打紧;党和政府的颜面何在?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司寄与的一片真情岂不是付之东流?那样的事情是要千秋万古作骂名的。

李劲松非常钦佩陈军红的处事风格,在和李居安等人商量了一下后;对陈军红说:“红姐,关于你的要求,已经作了研究,明天一早派人与你同行,参观路线由你与国梁兄定夺!”

“好!”陈军红接着说,“够爽快!”现在我要董事长马上与国梁到公司打开电脑先熟悉一下环境,你和苏老板,王老板这些宾客好好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别忘了今天晚上一人一个鸡的任务;谁也不能当逃兵!”

“好!”大家都被陈军红这种豪爽的作风感染了。

李居安、陈军红、张国梁走后,李劲松、朱国亮、刘兴信,就王一鸣、苏正德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苏正德就关于与集团公司加盟成为江州荔枝在上海的总经销的细节同大家说了一遍,然后充满信心地说:“按照设想,在上海的日销售量可以超过二百万斤。”

“你们总共有多少个零售点?”李劲松有点不信,轻声地问了一句

“铁算盘”见李劲松这样问,知道他还没有十分信任他们的实力,于是连忙板着指头说:“不瞒李书记说,我们十个人,共有零售网点二万五千个左右,分布在上海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摊点,按200万斤算,平均每个零售点还不到100斤果子,如果宣传功夫做得好,这100斤一个点,能卖几个人呀!不是我夸海口,就是六百万斤一天,也不够供应。”

李劲松与王一鸣他们听了;大吃一惊!

李劲松心里想道:如果这样说;荔枝如果有40天的销售时间;今年这50万吨荔枝光可够上海卖。于是说:“你们不说;我还真蒙在鼓里。”

“是呀!”王一鸣这时抢着说,“苏老板,你们的胃口也太大了,如果是这样说,都没有货供应我们了。”

“是呀!”刘先知这时也插话说,我们有一千家连销超市,每个超市100斤一天,都要十万斤,看来,我们要与公司预先定下要500万斤到1000万斤的合同才行。不过!就怕李书记你们无法生产得出合格的果子来。”

“是啊!”大家都深有同感地说。

“李书记!看来我们还要逗留几天,把你们的基地参观一遍,然后与你们先定一个意向合同书,看能给我们供多少货才行”。苏正德心中突然出现了这个想法。他觉得如果不是这样,到时没有多少货与我,岂不前功尽弃?”

“是呀!”王一鸣见苏正德这样说,连忙接住道,“我也是这样想,至少要与我订1000万斤的意向合同。”

“谁胃口这么大?”这声音,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李居安了。

李居安与李鹏程随着话音一起出现在厢房的门口时,大家一齐站起来,相互握手、寒暄了一番。

李劲松将刚才大家的担心和要求,同李居安说了一遍。

李居安和朱国亮、刘兴信沉思了片刻,齐声说,“这个没问题!”

李居安说完,将公司如何抓好科技,提高产量的想法同大家说了一遍后,更加信心十足地说:“四大奇才的一千万可以答应签预约合同,苏老板方面只能暂时答应2个亿斤,如果再要多呢就要看收获时的情况再说。”

“爽快!”苏正德站起来说:“李董事长有这个底,我们就放心了!”

李劲松这时看了看天色,该开饭了,于是对大家说,“今天晚上我做东,陈军红为大家一人要了一个鸡;大家一醉方休,如何?”

“这怎么行呢?”李劲松话音一落,陈老板带着王雅琴走了进来,说,“凉亭水蒸鸡是陈军红定;但东道主必须是我!”

李劲松,听到陈老板这样说,又见王雅琴满面春风的样子,知道不答应他,肯定不行,只好让步:“也罢!”

于是,让王雅琴招呼大家到餐厅就座,并让李居安电话通知张国梁、陈军红回酒店开饭。

晚饭后,陈老板给大家安排了一个节目,是一个小品。

买保险

小品说的是一个保险公司的工作同志到一个农民的家里与一个农民宣传保险的好处,他说:“买这保险,就好比种一棵果树,种下三年就结果了,三年后就不用再护理也正常结果,而且果子越结越多,越结越大,而种果树呢?年年要护理,要想办法销出去,又要辛苦,又有风险,没技术;有时还会失收。”

农民说:“按这种说法,农民只买保险不用种田,不用搞生产了,多好呀!”

宣传保险的又觉得不对,这怎么行呢?如果农民温饱都未解决,他拿什么去买保险呢?

于是改口说:“搞好生产,增加收入是第一,买保险是第二。”

农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说:“能不能给我的果园买保险?”

当然可以,经过核实,评估好后,就可以买。但只可买意外的人力不可抗拒的保险,技术不过关的,偷懒的不保。

农民说:“现在加盟了公司,又有科技特派员,又有农技110,又有电子科学技术信息馆;又有陈老板的科学技术讲座,还怕什么,就买那个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保险!”

“好!”

农民和保险公司的同志高兴得拥抱了起来。

……

夜里,李劲松碾、转、反、覆,不能入睡。

《买保险》这个小品,虽然很短,但却给了大家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搞好生产与买保险都很重要;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生产发展了;保险业发展了;农民老了,生活才更有保障。

李劲松心里想道:“其实为农民的生产成果提供保险,也是党和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之一种。

他终于明白了陈老板的良苦用心。

他觉得陈老板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民贡献精神食粮,为党的事业摇旗助阵,真是难得。

李劲松觉得:当今中国;开酒店的老板到处都有不少;同陈老板这样经营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不知内情的人;谁都认为他这样做是“傻瓜”行为,其实,领略过他的酒店文化服务的人;有谁不知道此中蕴藏着无限风光?

当然;能做到这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没有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能操办得出这些充满着对党和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无限热爱的科技兴农、科教兴国、精神文明、弘扬正气;鞭挞邪气的节目与讲座吗?

李劲松觉得:中国太需要有这样觉悟的酒店企业家了。

李劲松心里决定,待一切工作安排好后,一定要抽时间深入了解陈老板的为人和业绩,树好这个典型,争取更多的人为社会作贡献,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第二部第五章 爱情攻势

话分两头。

且说陈军红晚饭后,即与大家告辞,执意要张国梁带她回一趟家,与张国梁的父母相识,以不枉此行。

张国梁觉得陈军红执意要见自己的双亲,表面是表示尽朋友之义,实际上是另有算盘。但不管怎样,却没有理由推托。

还有,张国梁是个大孝子,到家乡了,哪有不见双亲的道理?但却弄不明白,陈军红为何这样急着要见?

事情不容张国梁细想,到了停车场,陈军红打开车门让张国梁驾车,自己坐到一边。

陈军红这辆车,是日本进口的丰田豪华越野车,张国梁回时开了几百公里,各种性能都已熟悉,也不客气,一步跨进驾驶室,发动车子,一溜烟朝家中驶去……

张国梁的父母都是在城里当老师的,在城东开发区建有一栋房子,退休后,因厌恶城市的燥音,经常回到这个山清水秀的村落中居住,且一住必是半年以上。

张国梁的父亲叫张光宗,今年68岁;头方额宽;短头发;硬茬茬的;眉毛与头发都花白了,长相与年老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有几分相似;村里人与他开玩笑的时候;就叫他“总理”。每当人们这样叫他的时候;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说:“叫吧!我是张家的总理。”

母亲,叫黄修平,今年65岁;说来也怪;她的长相竟与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相似,相熟的人们,见面时都喜欢叫她“邓大姐,”黄修平表面上不喜欢别人这样叫她;心里面却又非常希望人们这样称呼她;也许这是因为邓颖超是中国妇女的楷模吧。

夫妇俩都是教中学语文,退休后,空闲之余,也常常喜欢舞文弄墨,写首新诗来消遣、消遣,打发日子。

不久前,流传在人间颂唱的那首叫《总攻》的歌词,也是他俩所作,因为用的是笔名,没人知道。

这不!老两口此刻也正在满怀激情地哼着:

是那样的广阔,

是那样的博大。

您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吗?

也许您会问我们

什么时候上九天揽月?

什么时候下东海捉鳖?

我们可以自豪地回答您:

这一天已经来到了!

党的领路人,指明了方向,

带领我们建设新农村。

太阳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