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伯无奈地摇了摇头,到底主子该早些将顾小娘子娶进门来,这府里也有主事的女主人。
旁的不说,负责接待的小女使们,定然是有的,也不用每每来了客人,便将不成器的小福儿拉出来端茶倒水。
府里都是男的,五大三粗的模样,也就小福儿还没长开,在那杵着,尚不甚碍眼,许伯一想到堂堂的枢相府,竟连一个拿得出手的端茶的人都没有,都觉得给主子丢人。
沈溪石喝了两口茶水,听着行瑜絮絮叨叨地说完,淡声问道:“那你想娶一位怎样的小娘子?”
这个问题倒是一下子将景行瑜难住了,“身份自然是不能太低的,心眼儿也不能太少,手段也不能没有,不然娶回去得被魏氏压得死死的。”
他口中的魏氏是继母魏静晏,景行瑜一直不甚喜欢魏国公府的人,奈何他爹爹愿意娶魏家女儿,他做儿子的,也说不得什么。
但是景行瑜自己心里有数,定然是要娶一位厉害些的回去镇着的,不然日后继母生了弟弟,家里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儿。
沈溪石望着他,微微翘了嘴角,“可还有?”
“模样儿自是要周正些,心要善,脾气也要好。”景行瑜补充道。
“如果你的意中人是要符合这些的话,那我看,萧蓁儿与你倒是良配,满汴京城里,你除了娶郡主或尚公主,哪还有这等身份的小娘子?”沈溪石微微提醒道,他知道景行瑜说的“身份不能低”,是说不能比继母的身份低,一品国公的女儿,在本朝也只有郡主和公主不比她低了。
见行瑜一时不作声,又道:“萧蓁儿是丹国后族的嫡女,便是在丹国做下任皇后,也是有资格的,又是杜姨十分喜爱的小辈,想来人品、性格都不会太差,与你,实乃良配。”
沈溪石这话确出自肺腑之言。景阳侯府眼下虽没什么事儿,但是景阳侯尚且算年轻,未至四十岁,再有子嗣也是正常不过的,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若是魏氏真的生了男儿出来,对行瑜未必不是一个危险。
只是这毕竟是景府的家事,沈溪石也不好明言。
景行瑜咕哝道:“何止是良配,依你这样说,我还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
沈溪石颔首表示同意。
景行瑜无奈地往黄花梨木交椅上一靠,心如死灰地道:“为什么你们都可以反抗命运,到了我这里,不仅不是坏事,还成了我撞了大运了!”
小福儿安慰道:“世子爷,您也别灰心丧气,您若是真心不喜欢,娶回来放着便是,还可以纳妾啊,也不妨碍你什么!”
景行瑜:“……这话你敢当着顾小娘子的面说?”
小福儿垂着头,灰溜溜地退了出去,许伯也有些汗颜,跟着出去了。
景行瑜望着二人的背影,叹息道:“看你府中,连下人都这般自在,我也想搬出来住了!”
景行瑜忽地想起来刚来时院里见到的檀木箱子,手朝外指了指道:“谁送来的,下这般重的礼。”
“大皇子。”
景行瑜瞬时来了精神,“哦,他怎么忽然和你有了交情?”景行瑜知道那也是个从不与各府小郎君结交的主,这些年在汴京城就像一个透明人一般,怎得忽地这般大手笔。
景行瑜这般一说,沈溪石心里也隐隐有些不安,不禁联想到先前裴寂禀的,大皇子查了言倾身份的事。
难道,大皇子当真查出来了什么,可是即便查出来,又为何给他送礼?
第54章 招惹
第二日; 赵慎刚从崇政殿里上完课,刚出来没走十步,便见到了脚步匆匆往这边赶来的心腹陈仁; 不由皱了眉。
陈仁见到大殿下; 也不及行礼,便低头轻声道:“殿下; 今个早朝,张丞相、楚王爷都提议您到了年纪; 适宜出宫建府; 以及; ”陈仁顿了一下,低声道:“以及,成婚。”
说完; 陈仁悄悄看了一眼主子,见他眉头微皱,也不知道是对出宫这件事不乐意,还是对成婚这件事?
赵慎转了转手上的玉扳指; 赵国历代帝王皆子嗣稀薄,大臣们希望他早些为皇家开枝散叶,也无可厚非; 但是他在宫中多年,这些人却似乎看不见他一般。
如今一点先兆也没有,好好地提让他出宫建府?
“他们可拟定了哪几家的小娘子?”赵慎敏锐地察觉到了症结所在。
陈仁摇头道,“小底尚没有打探出来。”
两人正说着; 忽地来了一个小黄门,陈仁识得是在御书房伺候的,小黄门给大皇子行过礼后,恭声道:“殿下,陛下让您去一趟御书房。”
赵慎点头,抬脚便往御书房去。
跟在身后的陈仁故意落后了两三步,凑近了这小黄门,悄声问道:“公公,可知道所谓何事?”一块银锭悄无声息地便落入了这小黄门的口袋,小黄门颤着手忙掏了出来,摇头道:“不知,御侍大人让小底来跑一趟,并不知道所为何事,只是这一会儿,张丞相、楚王爷、明远伯、徐参知和沈枢相都在御书房里呢!”
小黄门的一张脸确实憋得通红,显然是被吓到了。
陈仁见他是真的不敢收,估计是怕主子日后得了势,也不勉强。
前头的赵慎将两人的话听得清楚,微微一嗤,沈溪石竟也在。
等人到了御书房外,桂圆公公立即进去禀报,“陛下,殿下来了。”
元帝点头,“宣进来吧!”
大皇子面上虽冷清,言辞却极为恭谨:“儿臣叩见父皇,不知父皇召儿臣来所为何事?”
元帝道:“起来吧,今日楚王叔说你该出宫建府了,朕便想着将你一起喊过来听一听。”
若是出宫建府,便是要封王了,日后也是要上早朝,参与廷议了。
是以,元帝才会借着此事,让大皇子与他所信任的股肱之臣们先见上一见。
虽然他不甚喜欢这个儿子,但是无疑,大皇子是他眼下唯一的儿子。
元帝开腔道:“众卿,我们刚刚讨论到哪处了?”
徐参知道:“禀陛下,正在说将大皇子府邸选在何处。”
“众卿觉得选在哪里合适?”
楚王禀道:“楚河大街上的那一处宅邸尚且空着,不如修葺一番,做大皇子的府邸?”
楚王爷话一出,御书房里头的气氛忽地一片静默,众人都不由看向了他。
楚河大街上的府邸,是前肃王府的府邸,肃王谋逆被诛以后,这宅子便一直空着,按规格,做大皇子的府邸,并不算委屈。
虽然历代皇上子嗣不丰,但是本朝开国已逾百年,历代皇帝封赏建府的臣子和宗室却是不少,譬如张丞相的宅邸、杜将军的宅邸、明远伯府的宅邸、沈溪石的宅邸等,这些恩赐之物是可以作为祖业传给子孙后代的,一代一代的,纵是汴京城已经往外扩了好些,仍旧有些不够。
大皇子的府邸自然在规模上得按照亲王的规格来,位置又不能太偏远,如今汴京城内城可谓寸土寸金,即便陛下赏赐,那也得将原先居住在此地的百姓迁移出去,这番大动干戈,少不得累着大皇子和陛下都要挨埋怨,倒不如就在肃王府旧址上修葺。
但是,那是皇后娘娘的外祖家!大皇子若是真的在肃王府旧宅上重新修葺建府,无疑是打了皇后娘娘的脸。
此事也只有楚王爷敢提!众人尚在惊诧中,忽听沈溪石道:“臣附议。”
张丞相也道:“臣附议,如今丹国使者尚在汴京城中,若是因着迁移百姓,惹出干戈来,我赵国面上难免无光彩。”
上头的元帝沉吟道:“那处宅子荒废了许久,模样儿倒是在的,好生修葺一番,倒是不错。”
这便是定了下来了。
大皇子垂了眸子,淡淡地看向了沈溪石,其实汴京城的废宅子何止那一处,西云大街上的顾家废墟占了三分之一的街面。
沈溪石这般急切地附议,便是不想让人提到顾家。
楚王爷又道:“还有第二件事,大皇子既是要出宫建府,也该娶妃了,应着礼部将各家适龄女子的画像送呈到皇后和太后娘娘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