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阿富汗人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1 / 2)

>

11日,美国东海岸上空,四架航班被劫持。九十分钟后,两架飞机摧毁了曼哈顿的世贸中心,一架破坏了五角大楼,而第四架由于机上反抗的乘客攻入驾驶舱与劫机者搏斗而失控坠毁在野外。

几天后,十九名劫机者的身份和指使者弄清了,又过了几天,美国的新总统给奥马尔毛拉发出干脆利落的最后通牒:要么引渡元凶,要么自食其果。由于马苏德,奥马尔不能投降。这是“规矩”。

***********************

***********************

在西非,塞拉利昂那个鬼地方,多年的内战和暴行让这个一度富庶的故不列颠殖民地前路渺茫,放眼过去,只剩下混乱、匪患、肮脏、疾病、贫穷和残缺的肢体。几年前,英国决定予以干预,联合国已被说服,运了一万五千人的部队过去,但他们只是驻扎在首都弗里敦的兵营里。至于城市以外的丛林地带则被简单地视为太危险。但联合国部队里有一支英国军队,至少还有他们在边远地区巡逻。

八月底,皇家爱尔兰游骑兵一支十一人的巡逻队被引离大道沿小径追踪到一座村子,那里是一支自称“西部小子”的叛军的司令部所在。这些家伙实际上是一堆失控的反社会人格者。他们毫无节制地喝纯酒精似的本地劣酒,嚼含可卡因的口香糖,或者割开手臂擦毒品以求High得更快。他们给一大片地区上的农民带来了无可言喻的恐怖,但他们有四百人,而且武装到牙齿。那队游骑兵很快被抓并被扣为人质。

迈克·马丁在科索沃干完活,带着伞一营去了弗里敦,驻扎在滑铁卢营地。经过复杂的谈判,五名游骑兵被赎出,但是剩下六个看来注定要大卸八块了。在伦敦,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斯利下令:武力进入救他们出来。

执行任务的部队是SAS四十四人,SBS二十四人,伞一营九十人。十名身着丛林伪装的SAS在攻击前一周就潜进去,隐身在那匪巢村周围的丛林里监视、监听,并向后方报告情况。西部小子的一切言行都受到几码外灌木丛里的SAS监听并被发走。英国正是由此得知——以和平方式救人出来已然无望。

迈克·马丁是跟随第二波部队进去的,当时叛匪一门丧气的迫击炮伤了包括第一波指挥官在内的六个人——那位指挥官不得不立刻转移了出去。

那个村子——或者说,实际上是Gberi Bana和Magbeni两个毗邻村——跨在一条黏糊糊、名叫罗尔克溪的臭水河上。七十名SAS拿下了人质所在的Gberi Bana,人都救了出来,并打退了一连串疯狂的反击。九十名伞兵拿下了Magbeni。当黎明时分,两边各有约两百名“西部小子”。

有六名俘虏被逮住,绑起来,带回弗里敦。还有些人跑进了丛林。没人打算去数尸体,甭管是去两座村子的废墟里还是去周围的丛林里,但无人对三百人死亡这个数目表示异议。

SAS和伞兵有12人受伤,一名SAS队员勃雷德·蒂尼昂伤重不治。迈克·马丁,在第一波失去了指挥官的情况下,跟第二架支奴干到达,并指挥了对Magbeni最后的扫荡。这是场老式的战斗,近距离射击,白刃战。在罗尔克溪南岸,伞兵又被打向指挥官的迫击炮搞掉了无线电。结果他们头顶上的直升机没法报告己方迫击炮的落点,同时由于丛林太厚也没降下去看。

终于还是伞兵发起了冲锋,血战,呼喊,诅咒,最后那些热衷于折磨农民和犯人的“西部小子”溃逃,死掉,再溃逃,再死掉,直到一个不剩。

就在马丁回到伦敦差不多整六个月后,电视上那些难以置信的画面打断了他的早餐:满载乘客和燃料的客机扎进了双子塔。一周后,显然美国必要进入阿富汗追捕应对此负责的人——无论喀布尔的政府是否同意。

伦敦马上表示将提供自己手上任何需要的资源,眼下需要的就是空中加油机和特种部队。同时秘情局伊斯兰堡站的头子表示他那里也需大力援助。(狐狸:不知为虾米,第一句的原文London at once agreed that it would provide whatever was needed from its own resources让偶想起尽XX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_^)

这是沃克斯街的事,但伊斯兰堡的国防部武官也在求援。迈克·马丁被人从艾迪索特伞兵司令部的办公桌前拉起来,然后发现自己作为特种部队联络官坐上了飞伊斯兰堡的下一趟飞机。

他抵达那天正是世贸中心倒塌后两周,也是联军第一次进攻开始的日子。

福赛斯《阿富汗人》007(2009…01…03 11:49:05)

第七章

当喀布尔弹如雨下时,伊兹马特汗仍在北方巴达赫尚前线率军作战。全世界都在研究喀布尔和南方的牵制战术时,美军特种部队已潜入巴达赫尚去帮助掌握着马苏德部队的法希姆将军。这里才是真正战斗的地方,其他地方不过是晾给媒体的窗口。真正的关键将是北方联盟的地面部队和美国空军。

阿富汗那点微不足道的空军根本没起飞就人间蒸发了。它的坦克和火炮——如果被发现的话——也被干掉了。那个跑过边境在安全地区躲了数年的拉希德·杜斯塔姆被劝回来并在东北法希姆战线之外的西北方开辟了第二战线。十一月,大战开始了。战斗的关键是对目标的标定——这是种自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快速发展的革命性技术。

特种部队队员藏身在联军部队中,通过长距望远镜进行观察以确定敌人的掩体坑、枪炮、坦克、弹药堆积点、预备队、后勤补给和指挥所。他们用肩负式红外发射器标定,或称之为“画出”,每个目标点。然后是通过无线电招来空中打击。

这些让北方联盟当面之塔利班军崩溃的打击或来自美国海军航母游弋的遥远南方,或来自乌兹别克飞出来的坦克杀手A10——当然,乌兹别克斯坦拿到了不错的回报。让人避无可避的炸弹、火箭依着红外射束落下来,塔利班军各单位相继败退,塔吉克人乘胜冲锋。

阵地一个个被摧毁,丢弃,伊兹马特汗撤了又撤。北方的塔利班军原本有三万多人,但现在他们日失千人。没有药品,没有运输队,没有医生,伤员祈祷着如虫蚋般死去。他们高呼“万拉乎…艾克白尔”,冲入弹幕(狐狸:喊的就素“安拉至大”)。

塔利班军原来的志愿者早打光了。现在所剩无几。新招来补入军中的塔利班数逾万人,但很多人不想打仗。真正的狂热分子越来越少。伊兹马特汗只得带他们后退,每次战斗他都撑不到第二天。他们最后退到了昆都士。

由于历史的偶然,昆都士成了塔吉克和哈扎拉人海洋中的孤岛,那里尽是南方的吉尔札伊族,都是普什图人。塔利班军队因此得以避身在那里。也就是在那里,他们同意投降。

在阿富汗人之间,协议后投降没什么背德可耻的,而且,一旦达成,照规矩是颇给面子的。塔利班全军向法希姆将军投降,法希姆接受了。

塔利班中有两伙非阿富汗人。有阿拉伯人六百。这些人都是效忠于乌萨马·本·拉登,也是由他送来的。他们已经死了三千多人,照美国人来说,如果剩下的也去见安拉,他们美国人才不会掉一滴泪。

还有约两千巴基斯坦人,这些人如果被发现的话伊斯兰堡显然会大为尴尬。911后,巴基斯坦的统治者穆沙拉夫将军无疑面临一个抉择:要么彻底与美国结盟,拿数以十亿计的美金援助;要么继续通过三军情报局支持塔利班以及本·拉登,然后付出直接的代价。他选择了美国。

可三军情报局已有一小支特工队在阿富汗了,而且巴基斯坦志愿者北上支援,与塔利班一道作战的事也不免要暴露。结果一条秘密的空中通道花了足三个晚上,将大部分人撤回了巴基斯坦。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