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里·马丁和本·乔立同乘一辆礼宾车回华盛顿。这辆车比来时的普通款轿车要大,前后座之间还有道隔断。透过玻璃隔断,他们可以看到前面两人的后脑勺——那是司机和年轻人的护卫官员。
坏脾气的美国老头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烟斗揣在口袋里,望着窗外向后远去的风景,那金褐色的秋叶,如海。年轻的英国人望着另一边,也想得出神。
这辈子,他真正爱过的只有四个人,而过去十个月里,已失其三。年初,他那三十岁上有了两个孩子,携手同过古稀之年的父母,几乎是一起走了。前列腺癌带走了他的父亲,母亲为之心碎也要继之而去。她给两个儿子写了封令人感动的信,然后吃了一瓶安眠药,坐进注好热水的浴缸,沉沉眠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去和爸爸团聚”。
特里·马丁深受打击,他能挺过来是靠了两个坚毅有力的汉子,也是仅有的两个他爱之逾己的人。一个是和他共同生活十四年的partner,高大英俊的股票经纪人。可不久,在三月的一个疯狂之夜,有个喝醉酒的司机,把车开得疯了似的,车撞上了他,把他送上了停尸床。尴尬的葬礼上,Gordon的父母顽固地拒绝了他的眼泪。(狐狸——大雷,A Gay?!)
他真地想结束自己悲惨失败的生命,可他哥哥,迈克,似乎看出了他的念头,他过来陪了他一周,疏导他度过了难关。
他对哥哥的英雄崇拜从他们还是孩子、还在伊拉克时就开始了,直至他们在赫特福德郊外上黑里波利公学的那些年,一直如此。
迈克什么都比他好。头发比他黑,身材比他壮,比他强,比他快,比他勇敢。坐在稳稳驶向马里兰的礼宾车里,他让自己的思绪回到对阵汤布里奇的最后一场橄榄球赛上,那是迈克结束他在黑里波利五年生活一场比赛。
当两队离开赛场,特里已经跑到绳子围起的入口旁。迈克走出来,揉揉他的头发。
“嗨,搞定了,兄弟。”
当特里告诉哥哥自己是个同性恋时,他心里紧张纠结得都要碎了。哥哥当时已经是伞兵的军官,刚刚从弗兰克群岛打仗回来,他想了一阵,咧嘴笑笑,用《Some Like It Hot》的最后一句作答:“Well; nobody's perfect。”
那一刻,特里对哥哥的崇拜到了天上。
*******************
*******************
马里兰,日落。在同一时区的古巴,太阳也正落山,西南半岛上所谓的关塔那摩里,一个男人展开祈祷的垫子,面向东,跪下,开始祈祷。格子间外面,一个GI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已经看过许多次了,而他的命令从未引起此人的丝毫注意。
祈祷者是个犯人,被抓住五年了,原本在X…ray营,现在在Delta营,也就是媒体说的关塔那摩。他熬过了早期的折磨困厄,不哭不喊。他忍耐着对他肉体和信仰的羞辱摧折,一声不出。但当他盯住折磨他的人时,连他们也能从黑胡须上的黑眼睛里读出激恨。所以他挨的打更多。可他从未屈服。
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时候,犯人们被鼓励公开谴责同伙以换取好感,而他总一言不发,一无所求。看到这种情况,其他人就会指责他以换取好处,然而即使这些指控全属纯粹的捏造,他还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审讯者的记录已经塞满了屋子,有很多与这晚的祈祷者相关,可又几乎毫无内容。数年前当一位审讯者决定人道对待他时,他曾礼貌地回答了提出的问题。这才有了份看得过去的报告。
可是情况还是没变。根本没有审讯者能听懂他的母语,所以他们总要到处依赖于翻译或口译员,可翻译们也是有日程安排的。而且他们也会为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从而实际的扭曲内容。(狐狸:大概如此,其实俺也有点晕)
四年后,那个祈祷者被定为“不合作”,也就是冥顽不化。2004年,他从海湾新转到E营这个与世隔离、天荒地老的地方。在这里,囚房更小,四白落地,只在晚间有一次放风。那人已经没有见过太阳了。
没有家属为他大声疾呼,没有政府在他身上找新闻,没有律师为他申报文件。他周围的同囚者纷纷发疯被弄走去治疗。而他,只一个人默默的,读他的古兰经。
他祈祷的时候,外面的守卫正当换岗。
“见鬼的阿拉伯人。”下值的人说。替岗的摇摇头。
“不是阿拉伯人,他是阿富汗人。”
************
************
“嗯,特里,你对那个问题怎么看?”
本·乔立从白日梦里回过神,望着坐在礼宾车车尾的马丁。
“看起来不大妙,是吧?”马丁答道。“看咱那两个特务朋友的脸了么?他们明白我们只是确认了他的猜测,可我们走的时候他们明显不高兴。”
“但是,没说的。他们必须弄清这al…Isra行动是什么。”
“可怎么弄呢?”
“呃,我跟特务们打交道很久了。从六日战争起,我就在中东事务上尽我所能地出主意。找情报上他们有很多门路:内线、叛变的特工、窃听、文件还原、航空侦察;计算机也会帮上大忙,过去要几星期的数据交叉现在只要几分钟。我猜他们会搞清并阻止它的。别忘了咱们那TMD历史,诸如Gary Powers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上空被击落或者62年U2拍下古巴导弹。那时候你还没出世呢吧,嗯?”
当特里·马丁点头认可时,他为自己的老古董呵呵一笑。
“也许他们现在就有什么人在基地里,”特里暗示道。
“够呛,”老头说,“现在要是有人把那头目的位置告诉我们,我们马上就会用智能炸弹把他们干掉。”
“呃,也许他们可以派个人打进基地,找出答案报告回来。”
老人又摇摇头,这次是完全地不信了。
“算了吧,特里,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一个土生土长的阿拉伯人很可能被转过去跟我们对着干。可作为一个非阿拉伯人,别琢磨这个了。你我皆知,所有的阿拉伯都有一系列的家族、氏族、部落关系。打听下家族或氏族,混进去的人就暴露了。”
“所以他得有个完美简历。算上这个,他得考虑外貌部分,说话部分,最重要的,行为部分。祷文念错一个音节就会被那些狂热分子听出来。他们一天念上五遍,一个拍子都不差。”
“没错,”马丁知道自己的方案没什么希望,可他喜欢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不过人可以学古兰经,再编个查不出的家族。”
“忘了它吧,特里。没有哪个西方人能混到阿拉伯人里。”
“我哥就能,”马丁博士说。几秒种后,他就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不过还好,乔立博士不在答话,转而又研究起华盛顿郊外的风景。隔了一英寸厚的玻璃,前面两个人都没有听到。特里如释重负地长吁口气,想,车里的麦克应该都关了。
他错了。
福赛斯《阿富汗人》003(2008…10…19 17:23:51)
标签:cia 黄貂鱼 阿富汗人 古兰经 马雷克·古米尼 伦敦
分类:福赛斯《阿富汗人》
第三章
米德堡就古兰经学会讨论结果的报告于周六黎明准备好了,而这报告毁了几个人定好的周末计划。其中之一就是把老亚历山特利亚家里的CIA行动副局长马雷克·古米尼从周六美梦里叫起来。他得到话让他直接去办公室却没有告诉他为什么。
当他赶到时,“为什么”就在他桌子上。此时的华盛顿天还没亮,而Patuxent河汇入切萨皮克湾的乔治王子县,第一缕朝阳已在远山间露了头。
CIA总部——也就是常说的兰利——的建筑群中有座椭圆形的六层楼,这楼最近被称为“老楼”,以别于911后所建扩展部门的新楼,顶楼上只有少数几个办公室,马雷克·古米尼的办公室就是其